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久没写论文了

(2008-12-12 16:33:56)
标签:

教学论文

分类: 旅游

与同行探讨

 《新课程改革下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的变革》

                                        作者: 冰甜梅子(2008.12.12) 

[内容摘要]

在当今大力倡导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今天,我们的美术教师正向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必须现代化。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来改进传统的让学生听、讲、看书的教学方式,充分提高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美术课堂变成形象生动的学习交流活动。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欣赏课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以及角色的转变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多媒体技术与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整合,集中了二者的优势为一体,而且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高中美术欣赏  网络环境   优势

时代的发展呼唤教育的改革,而教育改革也赋予教育者以新的使命。当今社会已经迅速进入了信息时代并不断地发展起来,在全面推行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今天,传统的教育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的美术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已成为人的整体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敏锐地去捕捉、分析和运用信息并且立足于信息化社会,教师应努力学习,不断追求,学习并运用好多媒体技术,来更好地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创造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育教学效率。

高中美术欣赏课已作为新课改下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已列为九大模块中作为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可见它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想像能力、艺术修养和高尚情操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以及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在现有的美术鉴赏教材中,内容宽广,浩如烟海,涵盖了工艺美术、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四大类的作品及美术的相关理论知识,而且涉及古今中外的美术史。在传统的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四处收集相关的大量图片资料,张贴于黑板上,缺点是图片量缺乏,且小,距离远的学生看不清楚,不能完整全面地展示作品,并且需要教师大量地口头讲解,既费时,学生也感到乏味。美术教材中大量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片资料来进行,然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整合与应用,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它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以及声音等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多种媒体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达到高效率、大容量、良好的视听效果、快捷开放的信息资源等特点。所以要解决好这些教学中的不足,如果仍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我结合近几年来,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美术学科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高中美术欣赏的课堂教学中,深深体会到了现代教学手段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具有传统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坚信在美术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将会为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等带来新的变革。

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文字、图形、声音、图像、影像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多媒体光盘信息容量大、操作性强,且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集图形、文字、声音为一体,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创造逼真的教学氛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可以解决常规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正显现出无与伦比的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根据课题,通过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和素材,自制CAI课件,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整个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是一门比较难上的课,因为它包含了绘画、雕塑、欣赏、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欣赏及评述,内容非常广阔,跨越古今中外,跨越的时间段也很长,所以比较难上好。以前要上好一节美术欣赏课,到处去搜集挂图张贴于黑板上,而且教师要进行大量的口头讲解,距离远的学生看不清,时间长了,学生对这种欣赏课就没了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就很差了。我就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效果则大为改观了。如课前搜集大量资料、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课前选择好的作品图像、文字说明和作品分析等素材组合,制成课件(如PowerpointAuthorwere)。在教学时重点分析每一位作者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余更多的没时间介绍的作品,学生都可以在短短的一节课里轻松地欣赏更多的作品。例如,在讲凡高的《向日葵》作品时,因他一生中画过11幅《向日葵》以及其它很多作品,他的作品较多。如还采用传统方法就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对他的作品有较全面的观赏和分析,最多能欣赏六、七幅时间就很紧张了。然而通过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则可以让学生在一节课内欣赏到二、三十幅作品,从而扩大了学生的视里和知识面,为他们创造了感受美、认识美的机会和空间,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将音乐融入美术欣赏课中,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在欣赏过程中达到共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

“以乐激情”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将音乐融入美术欣赏课中,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趣,使学生的情感世界与欣赏的作品产生共鸣,能使心灵得到升华。而在美术欣赏这个原本无声的视觉艺术里融入适时、适情的音乐,就如同在作品与欣赏者之间架起了一座交流的桥梁。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常常是最能直接融入人的心灵深处,激发和宣泄人的激情,从而打动欣赏者,出色的旋律把人们带进了美的世界。因此,音乐也自然成了美术欣赏课中最适合的催化剂,因为它能激发学生的联想,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当然,音乐的情境不符合绘画作品的原有内涵,也就不能具有激发的作用。例如,在欣赏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时,配以节奏柔美、充满古韵的古筝等经典民乐,如《二泉印月》、《鱼舟唱晚》、《高山流水》等等乐曲,让学生更多体悟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美妙意境。再如欣赏凡高的作品时,最好配上热情、活力、富有动感的交响乐,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凡高令人目眩的色彩和火焰般燃烧的激情。音乐的旋律带着大家的思想进入画面的意境中,音乐与画便产生了共鸣。这样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难以达到的。

三、利用电影、电视、激光视盘进行教学,形象、生动、真实。

将电影、电视、录像带入课堂,是学生较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以流动的画面、变化的色彩以及音乐、声音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如在上“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欣赏”一课时,利用光盘让学生欣赏从秦至清之间各个朝代的古代雕塑作品,流动的画面配以讲解和音乐,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静静地欣赏着每一件作品。从而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这也是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

四、提供生动直观的示范(实物投影仪),展示演示过程。

高中美术课不像中小学美术课,注重技能的训练,主要是欣赏与评述,但有时也可适当地增加一些技能课,让学生体会感受一些技法。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示范,效果比在黑板上直接演示好。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演示有很大好处,老师的每一个示范过程都体现在大屏幕上,学生能清晰地看清楚每一个步骤。如上学期,高二年级有几个班学生要求我给他们上一节版画课,我就通过实物投影仪向学生介绍版画的工具、材料及演示制作的全部过程,并同时向学生介绍版画的刀法等,学生能直观地看清楚老师的每一个作画过程,这也是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

五、将Internet Explore融入美术课堂,为美术欣赏课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方便快捷。

现代信息技术已走入课堂,教师通过网络信息可使师生获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大量资料,课堂教学需要大量的美术课程资源,然而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大大地满足师生的要求,而且速度快、效率高,这是传统教学中远远不能达到的效果。如在上“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欣赏一课时,我通过Internet Explore搜索查找大量的古代雕塑作品,通过投影仪展现在大屏幕上,学生从网络上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雕塑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雕塑作品的巨大魅力,深深地被我国古代艺术巨匠的高超技术水平所折服,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课后,要求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去搜索查找更多的中国古代雕塑作品。学生的个性、人格与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思维和发展的广阔空间,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与发展,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激发了课堂的生动与活力,Internet Explore使课堂成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方式,大大地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需要。

总之,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作用,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它能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长促发展。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应用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突破教学中的难关,化繁为易,给学生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最终达到新课程标准下的各项目标任务。

 

参考文献:[1]《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教师培训手册》

         [3]《艺术同构》—音乐与美术的完美结合

            http://www.xssts.com.cn

         [4]《论有关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的研究》刘儒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