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子在过去的植物志类或种子类书中或是放在旋花科的番薯属Ipomoea
或放在牵牛属Pharbitis 中。
在《中国植物志》中文版64卷第1分册,科学出版社,1979年5月第1版,第103-105页,牵牛属的属特征中说:“有些作者把这一类植物置于番薯属Ipomoea
内,和番薯属的区别在于3室子房,以及萼片顶端通常为或长或短的渐尖,外面被毛。”所以如果按照这样检索,则如附图是牵牛属植物了。
如果这样,按照《中国植物志》中文版,64卷第1分册,是牵牛属的,在按这本书的牵牛属Pharbitis
的检索表分类如下:
而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
(Linn.) Voigt 是外萼片长椭圆形,渐尖,1.1-1.6厘米。
牵牛Pharbitis nil
(Linn.) Choisy ,外萼片长披针状线形,长近2.-2.5厘米左右。
所以这些图片仅从这本书检索,有没有叶片为证的情况下,叶片今夏再补上原地的原植物,所以目前鉴定可能是牵牛Pharbitis
nil (Linn.) Choisy 。即异名分别是如下Pharbitis hederacea Franch.或Ipomoea
hederacea auct. non Jacq.或Ipomoea nil (Linn.)
Roth
我没有看《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看看英文版是如何分类的?这是极大的个缺憾!晚上补上吧?
下面所有附图均为示是牵牛Pharbitis
nil (Linn.) Choisy 特征:
花萼背面具毛,萼片披针形,渐尖。

下两图示:蒴果室间开裂,此裂缝为腹缝线所在位置。


下几幅图示:种子背部有毛的特征
下三幅示:种子腹面具毛的特征

下两图示:种脐具毛的特征


下两幅图示:子叶折叠

下两幅示:种子脐具毛的特征

下图示:其中一片果皮已被剥离,两个纵肋与膜即腹缝线。基部即胎座,长种子之处。
下图示:其中一片果皮已脱离,两个纵肋与膜即腹缝线。另一片见脱离,里面可见2粒种子。后面一片完好,这个特征正可证明它是三个子房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