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是以前在宁波拍摄的。
桑科榕属的薜荔Ficus pumila
Linn.。聚花果是王不留行的广东地区习惯性用药,有些是把聚花果里面的苞片、瘦果全部去除来药用,即仅用花序托来入药,有些则是整个榕果当王不留行入药。
而整个的聚花果也用于民间药,又叫“木馒头”“奶母”“鬼馒头”等等名称。
聚花果里面除了花被片就是雄花与瘦果,我没有解剖它,但可以从同属的无花果Ficus carica
Linn.聚花果解剖图看个大概。
《中国植物志》第23(1)记载:这里面称这种聚花果是“榕果”,它可不是一般的果实,是很多花形成的花序,进而成熟形成的果序。就是以前人们说的隐头花序,这是指一个东西的不同名称罢了。
《中国植物志》说它的“瘦果可以水洗可作凉粉。”因此是否南方的凉粉就是这类东西所制的,当然还有其它植物,这只是其中之一种。
薜荔的不育藤茎即营养茎作为络石藤入药,因此是络石藤的一种,区别其他物种的显而易见的区别是:
与夹竹桃科络石、茜草科的蔓九节的区别方法:
薜荔特征:
叶片因叶脉突出而形成的背面具蜂窝状纹饰,茎上具环形的托叶痕,做茎的木质部以外部分的纵向解剖切片,可见乳汁管,因为乳汁管好像都存在与木质部外侧的韧皮部、皮层部位,我现在尚未观察到木质部中的乳汁管。
络石特征:
虽然络石也有乳汁管。但络石因是夹竹桃科的所以是对生叶序,这靠观察茎上的对生叶、对生叶痕、对生枝痕来判断。而且络石叶背面显然没有蜂窝状纹饰,而是光滑的,至少是较光滑的。
蔓九节的特征:
叶背面不具蜂窝状纹饰,我记得它仅有一条主脉因此叶两面特别光滑。蔓九节因是茜草科植物也具有托叶痕,但茜草科也是对生叶,观察方法同上条,顺带多说一句,假如一个节上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这种痕迹或叶就是轮生啦。蔓九节是对生叶序,蔓九节没有乳汁管。
尤其是薜荔具有互生叶序与叶背面具蜂窝状纹饰这两条是区别其它物种的络石藤的好办法。如果再加一条就是它有乳汁管。
蔓九节的图片我找找我的资料库看看有没有啊,如果有可以放到这里,至于络石可以在药店里买到,因为它是药典品。等节后再补充吧!
http://s1/middle/5d5112bdt9870ad9d4ad0&690
http://s15/middle/5d5112bdt9870ae81203e&690
下图示:没有薜荔果实与药材图片可以采用我一贯主张的触类旁通的办法,可以从同属——榕属Ficus类的另一种无花果Ficus carica
Linn.聚花果解剖图看个大概。这是我在植物所地上捡到的,别人摘了劈开后又抛弃了,正好为我所用。
绿色部分是花序托,最上面是花序的开口,是长雄花的地方。里面包括中心透镜形的是瘦果和花被片。http://s6/middle/5d5112bdt98710eea45c5&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