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外没有“孝顺”的概念

(2011-01-07 21:30:03)
标签:

80后

独生子女

房奴

孝顺

德国

福利

留学

杂谈

分类: 爱在德意志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现如今,这句话的实践性却越来越差……

孔子的意思是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
万一要出远门,必须是一个不让父母担心的去处。
可是在孔子的时代,人的平均寿命是四五十岁——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
现在的人动辄活到一百多岁,若都按这理论,都市的农民工从何而来?中国的人口迁移都成问题了吧!?


看过一个大学生的纪录片,关于工地水泥工的采访:
“你累吗?”——“累啥,不累,这儿有哪个是不累的,我们不累娃儿咋办?”
“你一年回几次家?”——“也说不定,想孩子了就回去,我们这儿有为了挣钱成年不回家的。”
“你父母还在吗,谁照顾他们?”——“哪有人照顾,他们顾得住自己,都一样,我们老了也一样,不能拖累孩子。”
“你觉得自己幸福吗?”——“没想过,啥样才是幸福?”……

对啊,你说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种感觉,就好比在天寒地冻的大雪天看见家门口红透的花楸果(Vogelbeere),成熟了,闪烁着饱满而坚强的光芒——再厚的积雪也掩盖不住的红艳!

幸福是灵魂的成就,而不是任何物质的东西……

思念,被雪覆盖……

http://s12/middle/5d50d7ecg994280a95fbb&690

http://s10/middle/5d50d7ecg994286bfd5a9&690

中国人讲究亲情,倡导血浓于水,父母对子女的溺爱,世界别国无出其右。

国外没有“孝顺”这个概念。所以我经常对男一号进行洗脑:要经常关心父母,对父母要孝顺,要常回家看看!

男一号听说我当年提出要出国遭到父母强烈反对,他感到非常震惊:“德国的父母都是鼓励子女走出国门,多经历一些外面的世界!我20岁的时候就搬出去住了……父母只养育子女到成年,因为子女也都要有自己的生活。”

我说,在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道德观念里,在家陪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就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强调“游必有方”,核心一点就是“对父母尽责”。
http://s12/middle/5d50d7ecg994233d39a4b&690

我觉得,出现中德文化差异的本质问题就是“社会福利”!

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完善健全,其所管辖的范围“从摇篮到坟墓”(From the cradle to the grave.),也就是说,从你生宝宝的那一天起,政府就替你出奶粉尿片钱了。等你老了退休了,政府会给你补助,管你生多大的病,都有医疗保险在一边恭候着!老年人基本上都可以自食其力,而不需要子女的照料。

我也是一个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的80后。出国,是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但绝对不是我“逃避尽孝道”的途径!谁不了解如今为房子苦苦挣扎的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生活现状?婚后两个家庭合起来,两个子女至少需要赡养四个老人。社会和工作的压力又是如此之大,让年轻人左右为难——工作不好,拿什么孝敬老人?若要拼命工作,哪有时间陪伴老人?

再反复揣摩孔子开篇的那句话,“游必有方”中的“方”说的是“能让父母放心的地方”,这么看来,我还是顺从了孔老二的意思的!


圣诞的时候很开心收到了厦大法语系系主任给我的邮件,恩师鼓励我说:“你优秀的素质理应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

http://s6/middle/5d50d7ecg9942595196d5&690
瑞士滑雪,Lenzerheide              

阿姐生了一个可爱的虎妞! 恭喜恭喜,春节的时候应该就满月了吧!
虎年的尾巴,家族又添一只小虎了——其实,本来可以凑足四只老虎的……

思念,被雪覆盖……
 
出国的子女如何对父母尽孝最多可选3项
发起时间:2011-01-07 23:00    截止时间:2011-03-08 21:00    投票人数:0人
  • 0(0%)
  • 0(0%)
  • 0(0%)
  • 0(0%)
投票已截止
最后投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