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材料作文  花与果的对话

(2010-05-13 20:13:40)
标签:

教育

分类: 作文

   【材料】花对果说:“我比你漂亮”。果回答:“你说的不错,我的确没有你漂亮,可我知道,任何一个果都曾经是花,而并非所有的花都能成为果”。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审题:1认同果,不应该纵情于年轻的美丽,更应该注重于内涵的提升。

          2认同花,美丽不是错,她也给世界增添了色彩,是美丽就应该尽情的绽放。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果。只要美丽过,就是无憾的人生。

          3不做无谓的比较,花漂亮的身姿给人以喜悦,果实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实实在在的用途,开花又是结果的必然过程,能结成果实的花,对人类有贡献;没结成果实的花,也曾为这个世界增彩添色。它们在不同层面为扮靓一个美的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两者各有千秋,但都是美的。少一些自恃,宽一些胸怀。此立意暗合了包容、和谐。较有新意,组织材料也较容易,得高分的机会又大了许多。

    例文:

 

     

我要开花

“任何一个果都曾经是花,而并非所有的花都能成为果”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于是我便打算写一篇劝导花儿们修炼成果的文章。但突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花为什么要成果?

成了果有什么好处?无非是让人给吃了,“运气差”的还可能让猪给吃了。而作为花呢?不仅能时不时地调戏个蜜蜂,挑逗个蝴蝶,便是对于人,也是被赞美的对象……

由此可见,做一朵花,灿烂地开,热烈地放,向全世界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青春和美丽,这也是一种生命的价值。

花对果说:我比你漂亮。难道不是事实么?短短的一句事实的陈述,何以招来果那么不冷不热,高傲到骨子里的长长一句“你说的不错。我的确没有你漂亮。可我知道,任何一个果都曾经是花,而并非所有的花都能成为果”。——这话花也知道!懒得说而已。

陶渊明说得好啊: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瞧瞧!多棒!这才是好花的意义。人生在世,百年而已,不求利禄,但求精采。陶渊明懂得这个道理,他不愿意去追求那些在他看来连猪食都不如的功名利禄,而是在有限的人生中尽情享受着作为一朵花的快乐与荣耀。于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于是“执杖耘耔,登高抒啸”。陶渊明这朵菊花傲然而立,他开得热烈、开得倔强、开得卓尔不群,把花的香、花的美淋漓尽致的喷洒出来,比一切诱人的果实都更有价值!

金圣叹也是好花。我很喜欢这朵花。“嬉笑怒骂皆是文章”这句话我就是从金老爷子那里学来的。当那些以结果为人生目标的须眉浊物追逐着功名利禄,金圣叹却在玩味着他的三十三个“不亦快哉”。一口气看完他的三十三个“不亦快哉”,我不禁感叹:人生竟还有如此潇洒的活法!“看人风筝断,不亦快哉!”、“看野烧,不亦快哉!”……

金圣叹这朵花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最从容、最潇洒的活法。几分幽默、几分戏谑,把那些拿腐鼠当美味的家伙们立刻比下去了!

不要让所有的花都结果。结果的花多没有美艳与芬芳,而美艳与芬芳的花则多不结果。天生万物,形形色色,价值的高低没有唯一的标尺。

我要开花!

 

                                       花和果的启示

    任何一个果都曾经是花,而并非所有的花都能成果。我感想颇深,如此精炼短小的对话竟折射出了人生的大道理。花和果不正是我们生活中的两类人吗?

    像果的人方能正大器。他们曾经拥有过花般的美好,但并没因此沾沾自喜。相反,他们遮隐了些眩目的光,默默地经受“风霜雨露”,几经磨砺,终酿成了甜美的“果”。居里夫人还不太为我们所知时,曾获得皇家科学院授予的勋章,她并不因为这一点小小的成绩而满足——她知道,科学的探索之路无穷无尽。居里把勋章送给女儿当玩物,自己则远离了这荣耀的光芒,独自安静地在实验室中潜心研究。十几年过后,她终于发现了镭。正是由于她当初没有因为小小的成绩而自满,苦心钻研,终成为世界上唯一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不因花的美丽而懈怠,而因果的甜美而辉煌。

    这样伟大的人还有很多,我们熟知的爱迪生也是其中一位。对于灯丝的研究可花费了他不少功夫。一日他偶然发现一种材料,并用它制成灯点亮了120个小时。如果此时他像花一样对众人炫耀那120个小时的光亮,那么恐怕我们就感受不到持续不断的光亮了。爱迪生像果一样,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五万多次的实验,终于为世界电亮了“明灯”。像果的人不骄,苦心磨砺,收获更大的成功。

像花的人终一事无成。我们可惜方仲永的才华横溢,我们悔恨他父亲的骄傲与不明智。假使他的父亲不把孩子天性中的那点智慧当作炫耀之处,而是培养方仲永继续深造,也许又是一位天才的诞生。有许多像花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长成果的能力,而是过早地显露了成就,可惜花的美丽凋零,我们看不到果的丰收华实。

花和果是两种人生,两种境遇。有花的人不一定有果,有果的人一定有花。人若偏爱“昙花一现”的惊艳,很快便香消玉陨;人若敬仰“果实累累”的华实,便获得大丰收。当我们成为一朵花时,不要骄傲于自己的美丽,不要满足于目前的现状,而要像《生命颂》中的歌赞:永远地去追求,永远地去收获!成为自己满意的“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