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湖也称达赉湖,是中国第五大湖,也是内蒙古第一大湖,蒙古语意为"海一样的湖"。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西部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满洲里市之间,湖呈不规则斜长方形,湖水面积为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7米,最大水深8米。湖中有30余种鱼类,主要有鲤鱼、鲫鱼,油餐鲦、蒙古红鲌、红鳍鲌、狗鱼、鲇鱼、秀丽白虾等,是我国未受污染的一片净水,是内蒙古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
呼伦湖年平均气温在零下二度,结冰期长达六、七个月,冬季鱼产量占全年产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冰上捕鱼一般都在每年的12月中旬开始,因为这时候的冰冻厚度已经达到了80厘米左右,冬捕用的车、拖拉机等机械完全可以在冰面上行使作业了。
早就听说呼伦湖冬季捕鱼场面很壮观,一直想去观看,一月的一天,我的愿望实现了。我们开车沿着草原路从呼伦湖西岸往南行,直奔呼伦湖渔业有限公司在西岸的红旗捕捞分公司,当地人称“二号分场”,到达那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说明来意后,“二号分场”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下网都是在早上的五、六点钟进行,那个过程你们看不到了,你们来的这个时间只能看鱼"出网"了。正好我们要去,你们的车就跟着我们走吧。
我们的车跟着渔场的车上了呼伦湖的冰面,因为是第一次在呼伦湖的冰面上开车,心里上很紧张。我们小心地穿过了一道“清沟”(“清沟”是由湖面冰层涨缩激烈,撞击后形成了隆起的冰块长岭)后,我们的车就落在了后面,只好沿着前面的车辙慢慢前行,冰面亮亮的很滑,我们的车不时的左右打着滑,大家的心七上八下的,很认真的看着前方的冰路,都不敢大声说话。冬天的湖面很平,一望无边。大约跑了5、6公里,前方有了拖拉机的影子,感觉是到了捕鱼的地方。


冬季捕鱼,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作业过程,耗费的人力物力都很大。就说早上的水下布网工序,穿凿冰眼,引杆拉网过程也是很烦琐的经验活,首先有经验的工人要判断鱼群的走向,下网的方位,然后凿冰眼,冰眼的间距三十多米,引杆的长度也三十多米,好象一根巨针在水下沿着冰眼的方向拨行。引杆后面牵动着两片大拉网,总长度有七百多米,大拉网形成平行的扇面,缓缓推进,一般情况下,一网要运行五公里左右。下网的工序完成后,工人们才能吃饭,等待出网的时间。
我们的车终于到了捕鱼作业现场,现场一片忙碌,工人们忙着拉绳子配合拖拉机拖网,开始准备出网了。捕鱼的工人大都是30多岁的汉子,头戴狗皮帽子,脖子上围着脖套,脚上穿的是毡疙瘩(一种用羊毛做的硬靴子),身上是厚厚的皮袄。要知道他们早上出来,得在外面零下30来度的气温下作业一整天呢,真是好辛苦啊!
工人们清理好了放鱼的场地,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出网口是个被凿开的方型冰窟窿,面积大概在10平方米,当大拉网被拖拉机徐徐地拉出冰面时,兜网里盛满活蹦乱跳的鱼露出了水面,工人们一边整理着兜网,一边开始用大漏勺往冰面上捞着鱼,出网口冒者雾气,鱼出了水面先是乱蹦跳乱的,很快裹上一层霜就不动了。这几年,呼伦湖出产的鱼儿的个头越来越小了,大都在20多厘米左右,大一点的鱼一网出来也没有多少。为了不使鱼很快的冻成驮,工人们还要及时的把鱼用铁锹撒落开,然后鱼儿们被迅速的装车,一车一车的运回了红旗捕捞分公司。在那里经过分检后,才能过秤装箱装袋。伴着冬季粉红色的落日,工人们一天的捕鱼劳动就要结束了,工人告诉我们,一般一网大多能捕到10来吨鱼左右,少得也有5、6吨的,今天你们来的很巧,这一网鱼可不少,大约得20多吨,运气不错啊!
看到沸腾的冬季捕鱼场景,看到那么多的新鲜鱼儿,看到工人们劳动时开心的笑脸,我们也很高兴,一点也没觉得天气寒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