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晖园中四小姐——龙唫芗

分类: 民间故事 |
博主按:今天,收到中华龙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龙锦伦先生赠给我的4本书和一些资料,很高兴。从他的信中我了解到,粤中龙氏早在2002年就成立了龙伯高官道学术研究会,现已完成了《粤中龙氏族谱》、《龙氏精英辞典》、《华龙诗词选注》三个项目;从今年3月起,开始第四个项目——长篇传奇小说《龙唫芗》的撰写。该书写的是清代女士龙唫芗传奇的一生,反映了龙氏家族在武陵一世祖伯高公敦厚博学家风的影响下,龙氏子孙奋斗拼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龙氏文化的历史,尤其在粤中创造了独特的清晖园文化的历史。龙唫芗何许人也?对于她的名字,我们以前也许感到陌生,现在才知道,她是一个龙家女,她并不像龙应台那样令现代人注目,但她对龙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影响,可以说与龙应台相媲美。下面我转载了李健民先生的一篇文章,让我们对龙唫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清晖园中四小姐——龙唫芗
作者:李健民
晖园,对这座水木清华、人才辈出的岭南名园十分赞赏。
这座岭南庭院,不仅诞生了六位进士,更为顺德建县后第一位状元黄士俊、清代咸丰探花李文田、爱国良吏黎兆棠、同盟会元老尤列家族等结下不解之缘。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座精致独特的小姐楼和在史书上若隐若现的众多龙家小姐,她们的身世与才情一直成为人们讨论焦点。因此,随着顺德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深入发掘清晖园人文底蕴,大力宣传清晖园园林特色,使清晖园成为旅游胜
地,已成为水到渠成的社会需求。
这位才情出众的小姐叫龙唫芗,她是龙景灿的女儿,龙元任的孙女、龙廷槐的曾孙女、龙应时的玄曾孙女、李文田的女婿龙令宪的四姐。龙建章,即民国时
期的邮政总局局长,就是她的从孙。因此,她是一脉相承的正宗龙家小姐。
从诗集和相关人物资料比照中,我们可得知龙唫芗生于1868年前,卒于1905
年。
手足情深 相伴无猜
中的壁垒森严,授受不亲。相反,倒有点活泼自由。
让我们再看一首她赠与大姐蕉棂轩主人的小诗吧。“两字相思写不成,万重忧恨转凄清,侬生当尽离中苦,寄语他人莫种情”。看来,这位大姐遇到寄情难托、欲说还休的情感问题,不过,遇事豁达的龙唫芗力劝大姐莫种情根,狠挥慧剑。这,似是经验之谈,又似心腹之语,虽有几分无奈,几分同情,但也可看出
心声相通,推心置腹的姐妹深情。
不过,龙家小姐毕竟只是闺阁仕女,交友唯兄妹,举目尽诗书,历练不多,见识有限。因此,有时候,她们心绪烦闷,搔首踯躅时,只好一道“聊借玉壶涤肝肺,凭栏一笑千觞空”。从诗集中,可得知她与弟弟龙令宪感情最深。因为我们可不时看到他们的诗歌唱和。如她可对弟弟发出“吾生皆碌碌,驹隙又当秋”这样深沉的人生感叹,又能直接透露出“篱菊劝我醉,阳春不可酬”的衷情告白,同时,也有直白地表达了对弟弟“连璧才情家学富,奚溪诗卷宦游精”的理解与
自信。因此,正是这位弟弟,在姐姐去世后四年,把她散落的遗稿编辑成册,出版了这本《蕉雨轩稿》,以寄相忆之情,同时,也使名门仕女的出众才情书以庚续长留,让后世的我们能依稀捉摸到其影影绰绰的音容笑貌。姐弟情深,可见一斑。
入世出世 左右为难
读诗辨史,书香满身的官家小姐,龙唫芗对人生变换,沉浮得失以及情感喜忧都较乐观通达。因此,她在广州昔日靖王府前看到那对峥嵘怒吼的石狮子时,立即感悟到“富贵浮云理则然,昨日碧海今桑田”。
但是,作为女性,她无法直接踏足男性世界大舞台,所以,她最能力所及的大概只有无限的想与思。因而,当她看着兄弟师长北上赴京赶考时,虽满心希望他们能“飞花夹道衬马鞯”,但是联想到他们千里求功名,官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时,又不免生出“夜阑人静月儿坠,说尽人间行路难”的感叹。不过,一听到业师高中进士,她又马上情难自禁地挥笔写下“十年灯火成公侯,百尺云梯捷足先”的欢快诗句。
毕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在当时是人们心中最大梦想,况且进士世家,她确实很希望兄长们能科名得胜,自己也能一荣俱荣。因此,她虽略带伤感地道出“万里长征驱疲马,八方多事误疑狐”的辛酸,但是,为了实现“扫穷途,麟阁勋名许共驱”的中年状愿,她还是希望家人能“乘风奋翮图南溟,会披宫锦荣阁里”。可惜,生于风云激荡的晚清末世,富贵繁华,渐成远梦,得守家业,已心满意足。虽然,她轻闭门扉,拥卷沉吟,但是,大变革时代所带来的浪涛,也在所难免地冲击着这座古老庭院。因此,出世与入世,不时困扰着龙唫芗,当然,也困扰着当时众多清醒者,不过,不少人如粱启超等人那样,用满挟秋霜的如椽巨笔,去唤醒民众,但深闺仕女,只能在诗歌中不时出现忧喜交叠的矛盾惆怅之情,让我们从中也可解读出一个末代世家小姐那宁静生活中不时涌出的心底波
澜。
既多愁善感 又洒脱舒放
作为昔日传统女性,即使学富五车,也难摆脱命运安排,她们更无从把握自己的未来,因此,初长成人,婷婷玉立后,龙唫芗也心如飘絮,对月伤心。因而,我们首先读到的是一位多愁善感的龙家小姐。在诗集中,我们不时触摸到“怀人含恨懒窥园,阿侬心事知何似”的凄清,“有心蜡烛无心我,双泪垂垂两不知”的孤独以及“我有尺素书,欲寄他乡县。书中致何辞,一笔复三叹,上书平安
字,下言久离怨”的惆怅与恨怨。
但是,作为翰林之后,她又不似小家碧玉般一味多愁伤神,不知所措,更何况龙氏家族谈笑皆鸿儒,往来多商官,自幼浸润其间的龙唫芗自是见识不一般。因此,她多了些闺阁少女所难得的洒脱与豁达,她热切追求的,更多的是心灵自由与宁静。因此,她不仅有“逍遥悟得闲中乐,莫问沧桑几变迁”的旷达,也有“雾云过眼皆灭幻,风月无心可悟禅”的淡泊,更有“只缘读史知兴废,每到论交辨浊清”的冷静与理性,令人意外而欣喜的是,她还有“折得花枝换酒钱,醉来林下且酣眠”般林下隐士的豪情,让人看到史湘云醉卧芍药花丛的洒脱与舒放,这在当时,所见不多。这,也恐怕是龙家老爷多少有点自由度的教育所调教
出来的略显真性情的收获吧?
一百年去了,如今的小姐楼,人去楼空,只剩下一座船厅让人浮想联翩。不过,透过龙唫芗的诗集,我们多少也能寻觅到昔日龙家小姐的生活片段。若我们依凭园中人物留下的众多诗歌文稿,精心连缀接驳,逐渐回复昔日清晖园的面貌,寻回当年的文化内涵,并以此作切入点,全面展现顺德几百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的历程与成就,这不仅对清晖园旅游资源的开发裨益甚大,更对人们进一步认
识顺德,了解顺德产生着深远而长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