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2012-10-19 08:47:15)
标签:
教育 |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对坡中学:聂亚林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为了造就祖国人才,在对学生完成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这样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还可以使学生善于用法保护自己。因此,有必要数学学科的教学进行法制因素的开发,在教学中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渗透,唱响课堂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旋律。
就学科特点来讲,数学科虽然不是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但只要充分挖掘法制素材,合理选择渗透时机,同样能实现科学与法制教育的双丰收。现将其本学期数学学科法制渗透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挖掘教材,寻找科学殿堂的法治之光
结合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来看,大部分法制内容并不占明显地位,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慧眼识金,充分发掘直接的、潜在的法制因素。如: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进行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烟花爆竹使用安全评价细则》的浸透、第三章《分式》为我们渗透《环境保护法》提供了契机。
二、进行有机渗透,实现科学与法的和谐共振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需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不能让法制喧宾夺主,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进行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这样才能达到科学、法制的双重教育目的。
另外,法制的内涵是约束人的行为,它强调人在社会生活中怎么做?如何做才能符合规范?因此,“法”是严肃的,但这不意味着教师总是要板着一张脸或者高高在上地进行说法教法。因此我们应该对学生会心一笑,进行轻松渗透。例如,对学生讲一个故事、说一段幽默,恰当运用故事和幽默犹如一缕清风,轻轻吹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把快乐包裹的“法”的种子撒播在学生心田,更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学科教学中进行法制渗透应该做到“润物细无声”,因为数学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着独特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特点,教学中寻找科学与人文的合理链接,实现科学与法制的和谐共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我们具备信息敏感度,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发挥教育机智,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无痕渗透和有目的的培养,将会使学生法制意识得到强化,让社会更加美满和谐。
2012年1月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对坡中学:聂亚林
2012年7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对坡中学:聂亚林
对学生进行道德及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及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并认真做好后进生 的教育管理工作,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
一、深挖掘教材,寻找科学殿堂的法治之光
结合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来看,大部分法制内容并不占明显地位,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慧眼识金,充分发掘直接的、潜在的法制因素。如:在第二章《配方法》,进行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保护法》的浸透、在第二章第五节《为什么是0.618》,进行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保护法》的浸透、在第五章第3节《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进行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法》的浸透、在六章第一节《频率与概率》,进行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浸透。
二、进行有机渗透,实现科学与法的和谐共振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需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不能让法制喧宾夺主,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进行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这样才能达到科学、法制的双重教育目的。
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无痕渗透和有目的的培养,将会使学生法制意识得到强化,让社会更加美满和谐。
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