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2012-10-19 08:47:15)
标签:

教育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对坡中学:聂亚林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为了造就祖国人才,在对学生完成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这样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还可以使学生善于用法保护自己。因此,有必要数学学科的教学进行法制因素的开发,在教学中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渗透,唱响课堂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旋律。

就学科特点来讲,数学科虽然不是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但只要充分挖掘法制素材,合理选择渗透时机,同样能实现科学与法制教育的双丰收。现将其本学期数学学科法制渗透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挖掘教材,寻找科学殿堂的法治之光

结合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来看,大部分法制内容并不占明显地位,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慧眼识金,充分发掘直接的、潜在的法制因素。如: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进行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烟花爆竹使用安全评价细则》的浸透、第三章《分式》为我们渗透《环境保护法》提供了契机。

二、进行有机渗透,实现科学与法的和谐共振

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需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不能让法制喧宾夺主,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进行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这样才能达到科学、法制的双重教育目的。

另外,法制的内涵是约束人的行为,它强调人在社会生活中怎么做?如何做才能符合规范?因此,“法”是严肃的,但这不意味着教师总是要板着一张脸或者高高在上地进行说法教法。因此我们应该对学生会心一笑,进行轻松渗透。例如,对学生讲一个故事、说一段幽默,恰当运用故事和幽默犹如一缕清风,轻轻吹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把快乐包裹的“法”的种子撒播在学生心田,更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学科教学中进行法制渗透应该做到“润物细无声”,因为数学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着独特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特点,教学中寻找科学与人文的合理链接,实现科学与法制的和谐共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我们具备信息敏感度,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发挥教育机智,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无痕渗透和有目的的培养,将会使学生法制意识得到强化,让社会更加美满和谐。

2012年1月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对坡中学:聂亚林

    从小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有必要在各科教学中都要增加法制含量,加大法制意识培养的力度,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实施法制教育的学科体系。现将我自己在本学期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找准“渗透点”。数学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工作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思想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二、把握“渗透时机”。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源头——渗透点后,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时” 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2012年7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对坡中学:聂亚林

对学生进行道德及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及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并认真做好后进生 的教育管理工作,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

一、深挖掘教材,寻找科学殿堂的法治之光

结合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来看,大部分法制内容并不占明显地位,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慧眼识金,充分发掘直接的、潜在的法制因素。如:在第二章《配方法》,进行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保护法》的浸透、在第二章第五节《为什么是0.618》,进行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保护法》的浸透、在第五章第3节《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进行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法》的浸透、在六章第一节《频率与概率》,进行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浸透。

二、进行有机渗透,实现科学与法的和谐共振

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需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不能让法制喧宾夺主,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进行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这样才能达到科学、法制的双重教育目的。

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无痕渗透和有目的的培养,将会使学生法制意识得到强化,让社会更加美满和谐。

2013年1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