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安县汉函谷关
http://s14/mw690/5d4b8134tx6D8qhK5Hv7d&690
函谷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汉函谷关遗址位于新安县城东500米的东关村,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门户,2007年被国家确定为丝绸之路捆绑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关楼坐西向东,北接陇海线,南连青龙山,西通县城,东临涧水。关前有天然屏障八陡山,古称八特坂或八将山,是著名的古战场遗址。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著名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所言之“汉时关”即为此地。史称“汉函谷关”,又称为汉关。
http://s10/mw690/5d4b8134tx6D8qqbF0d39&690
这座汉关,是汉武帝刘彻的楼船大将军杨仆,因为平息百越叛乱,受到汉武帝的分封为 “关外侯”
,出于当时人们的观念,耻于为关外人(当时西汉政权在今西安,所以,函谷关以西视为京畿之地,其他地方自然被视作偏远的、不发达的地区,如同如今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瞧不起内地一个道理吧。)杨仆上奏汉武帝,请求以他的家财为资将位于灵宝的秦函谷关搬迁到今新安县城的东边,这样,他的封地就全部在“关内”了。这一要求,显然也是符合汉武帝的政治需要的,所以获得准许,于是,就在新安县城东边,两山之间的涧河谷底古通道上修建了这座汉函谷关,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了。
http://s12/mw690/5d4b8134tx6D8rvMvA7cb&690
我和侄子从此处蹚水过河。
http://s5/mw690/5d4b8134tx6D8s00gg424&690
从灵宝秦函谷关照搬照抄来的鸡鸣台。秦函谷关也是成语“鸡鸣狗盗”的出处。
http://s1/mw690/5d4b8134tx6D8sasbra80&690
从灵宝秦函谷关照搬照抄来的望气台。灵宝秦函谷关是成语“紫气东来”的出处。
http://s9/mw690/5d4b8134tx6D8skS1dec8&690
http://s2/mw690/5d4b8134tx6D8sV0fT321&690
http://s1/mw690/5d4b8134tx6D8taMRTq40&690
http://s4/mw690/5d4b8134tx6D8u1T6pR73&690
http://s8/mw690/5d4b8134tx6D8u62YyH67&690
http://s3/mw690/5d4b8134tx6D8upRNpo92&690
http://s8/mw690/5d4b8134tx6D8uusdSf17&690
http://s16/mw690/5d4b8134tx6D8uDYCL54f&690
十字交叉的房顶,挺奇特。http://s16/mw690/5d4b8134tx6D8uJg3NR2f&690
http://s5/mw690/5d4b8134tx6D8uRFXdW14&690
2009年7月初,我和儿子去走灵宝秦函谷关时,在秦函谷关古道。
http://s2/mw690/5d4b8134tx6D8v9e3Jvd1&690
不知道函谷关南侧正在发掘的什么遗址。
http://s11/mw690/5d4b8134tx6D8veZx0K4a&690
函谷关北侧是陇海线,几分钟就有一辆火车通过。
http://s5/mw690/5d4b8134tx6D8vo82oIe4&690
路边的小花甚是招人喜欢。
http://s10/mw690/5d4b8134tx6D8vt0dShc9&690
函谷关西侧的村子,我们沿着这条街道直奔新安县城。
http://s15/mw690/5d4b8134tx6D8vRE09M0e&690
这里有新安县名吃烫面角,好吃不贵。
昨天,儿子跟同学去郑州玩了,孩他爸去太原出差了,侄女今年“十一”去龙门当讲解员,家里就剩我和侄子了。我对侄子说,他们都跑了,咱们也不在家,咱俩去新安县汉函谷关去。我知道汉函谷关没啥看头,好像就是一残存的关楼,但我就是按捺不住好奇心,想去看看当时西汉的楼船将军杨仆为了不当老闸皮“关外人”,竟然把灵宝的秦函谷关搬到了自己家新安县的汉函谷关是什么样子的。
早上八点多,我和侄子坐公交车到谷水东站,那儿有很多往西去的长途车在那里停留上客。从谷水东搭乘往新安县城的长途车,不到半个小时就到达了县城东边的汉函谷关遗址。
到了汉函谷关门口,竟然发现门口贴一通知,说汉函谷关因为正在申请丝绸之路第一关而暂不开放,好不甘心。侄子说,刚才沿着马路往门口走时看到围栏有个扒开的口子(汉函谷关大门就在310国道路边,司机从门口过时忘了让我们下车了,我们又往回走了一小段路),咱们从那里试试,看能不能进去。
沿着马路边走了一小段路,果然有一处围函谷关遗址的围栏有个扒口,好兴奋,我们从那里进入了尚未完全开发的汉函谷关景区。进去后,四周全是丛生的杂草和杂草中盛开的小花。可是,我们高兴得太早了,一条小河挡住了我们去函谷关的路,眼看着函谷关就在前面,可就是过不去。侄子顺着小河往东张望了张望,说,大娘,前面有座桥,咱们从那里过桥就能到函谷关了。于是,我俩踩着没膝深的杂草往东走,走了一段后我就不干了,我怕杂草把我在北京刚买的手纳底红布鞋染绿了,如果鞋被染绿了洗不掉,那红红绿绿的鞋穿起来该是多么难看啊,一双好布鞋不就是毁了吗?侄子说,如果不过桥,那咱们只有趟河过去了。我说,趟河就趟河。于是再次走到河边,脱下鞋子,挽起裤腿,侄子看到河里鹅卵石上净是绿苔和淤泥,担心我会滑倒,就拉着我的手一步一步往前走,不断提醒着我要小心些,我心里很是温暖,侄子跟亲儿子真是一样啊!
关楼真是跟想象中的一样,仅是残存的关楼和两侧的土丘,两侧的土丘分别是从灵宝秦函谷关照搬照抄来的鸡鸣台和望气台。只是在关楼处我们遇到了一个函谷关的保安,他朝我们走来时对我们说,他的手机丢了,就在这关里,怎么找也找不到。我说,我用我的手机给你打打,看能不能听到你的手机铃声,并说我在家有时不知道自己的手机放在哪里时就拨打手机听铃声。他很感谢,我们沿着他走过的路,一路拨打着电话,一路屏神静气地听铃声,可电话始终在无人接听中,也始终没有铃声从路上、杂草中响起。后来他不好意思了,说:“你们先参观吧,我一个人再找找。”
参观完关楼,我们打算离开时,我们又遇到了那个保安,我们问他手机找到没,他说还没有。我们又陪着他一路拨打着他的电话,并沿着关的外围他昨天一大早走过的路又找了一遍,实在是没有希望了。我对他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买新的吧!呵呵,这个好事一做,到关的西头铁门处时,保安竟然说:“我有铁门钥匙,你们可以从这个门出去,穿过一条街就到县城了。”我们说:“我们正想去县城吃点特色小吃呢。”
哈哈,保安从兜里摸出钥匙,打开了大门,把我们放了出去,并给我们指出了去县城的那条街道。做好事真好啊!
沿着保安指引的路,走没多远,我们就顺利进了新安县城。在县城,我们找到了新安县名吃烫面角。这家店名很奇怪,叫第六食堂。店里很干净,东西也不贵,烫面角有很多种馅,我们要了大肉馅和野菜馅两种,大肉馅一笼12元,野菜馅一笼10元,来了份荤素搭配的凉菜也不过20元,我们又各自要了碗酸辣肚丝汤,一碗7元,结账下来,50多元,吃得不贵还挺好。
吃完饭,我看还不到1点,时间还早,就对侄子说,咱们去千唐志斋吧,那里有个地道能钻到马路对面的张钫故居去,上次去,我一个人不敢钻,这次你陪着我,我就敢钻了。他说好,我陪你钻地道去。于是我们坐上2路公交车来到了千唐志斋,到了千唐志斋,和侄子各处参观后,我领着他来到了地道口,倒霉的是,地道却正在维修,暂不开放。唉,又留下了遗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