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2010-03-19 17:17:58)
标签:

弟子规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分类: 解读《弟子规》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古人说:“来和你搬弄是非的,便是是非精。”

    (《增广贤文》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注释】长:长处,优点。短:短处,缺点。长短:1.是非。2.偏指短处,错误之处。关:涉及。

    【解读】有人来说长道短,只要与己无关,就别管闲事。

    说人长短的“长短”,说是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实际上是偏指短处、缺点错误的;就像说人是非,很少说人“是”的,都是说人“非”,人家咋错咋不对。那些嚼舌根的有几个是来夸人的,大都是来贬人的。

    有一次看人打羽毛球,不是双打,而是三打一。我说,“你们三个打一个啊!”回说是,“他一个打我们三个。他太厉害了,我们三个人都打不过。”

    同一件事,三打一,一打三,立场不同罢了,不明原因罢了!就像同一件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立场不同罢了,前因后果扯不清罢了!

    有一个笑话是,甲说,“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猛按我家门铃。” 乙说,“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 “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工作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少,遇到事了,只说别人有错,不说自己有错在先,或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去搅弄是非。

    所以,很多长短是非是有原因的,很多恩恩怨怨是扯不清的,还有就是纯粹站在自身利益上拨弄出来的。

    有的人说他亏也亏,说他不亏真是活该!不清楚原因,也跟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却受人挑唆,掺和进事里,结果矛头对准了他。

    和人交往时,你会发现:有人很“精”,别人来嚼舌,要么不搭腔,要么含笑不置可否;有人却很“傻”,要么跟腔附和,要么火上浇油。在这个人多嘴杂的世上,背地里说人,没有不传话的,后来引火烧身被卷进去的往往是那些“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

    南宋理学家朱熹告诫外出求学的儿子:“不要说人坏话,及说人家长短是非。有人来和你讲这些,也不要搭理他们。在老师跟前,尤其不能说同学短处。”

    (《与长子受之》 不可言人过恶,及说人家长短是非。有来告者,亦勿酬答。于先生之前,尤不可说同学之短。)

    东汉名将马援除留下“马革裹尸”千古名言外,还留下了一封著名家书《诫兄子严、敦书》。原来马援在前方军中听说哥哥的两个儿子马严、马敦喜欢到处议论别人,评说是非,军务缠身中写信劝诫。他说:“我希望你们听到别人过失,如同听到父母名字一样,耳朵可以听,嘴巴不能说。好议论别人长短,随意谈论时政,这是我最厌恶的,宁愿死,都不愿听到子孙们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深恶痛绝,之所以再说一遍,不过是像父母叮嘱即将出嫁的女儿,希望你们牢记罢了!”

    (《后汉书•马援传》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施衿结缡: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时,由母亲将佩巾系上女儿领衿的一种礼节,以示到男家后要侍奉公婆,操持家务。后比喻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训。)

    孔子也很讨厌议论人。学生子贡非议他人,孔子说:“赐啊,你就比别人好吗?我可没这闲工夫。”

    (《论语•宪问》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方:通“谤”。议论批评。)

    孔子说的批评别人要先看看自己是不是比别人好很有道理啊!有的人论起做事来,这也干不成,那也干不成,但议论起别人来却头头是道: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他应该这样干,他不应该那样干。

    孔子说的“我可没这闲工夫”很有道理啊!有人说,在办公室你宁可得罪忙人,也千万不要得罪闲人;因为忙人没时间与你计较,闲人则有的是工夫跟你周旋。

    有的单位,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有的单位,跟驴粪蛋一样,表面看着光溜溜,其实里面乱七八糟。朋友你要小心啊!

    如今嚼舌头的不仅有“长舌妇”,更有“长舌男”。如同做饭的大多是女人,但大多做的家常便饭,能做出高端菜肴来供人享受,称得上“高级厨师”的,还是男人;好说人长短的大多是女人,但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大多说的家长里短,不上档次,男人则头发短见识长,说人长短直接到毁人害人地步,所以论起“高级长舌”来,还是男人! 

    过去吧,还好男不和女斗,现在则时代不同了,那些“高级长舌”们,不分男女了,统统都斗!

 

    韩琦一言不发
     韩琦是北宋著名宰相。他在担任陕西招讨时,当时军中师鲁与英公二人不和。师鲁在韩琦处控告英公做事,英公也在韩琦处控告师鲁,韩琦两边的话都听着,却一言不发,于是都相安无事。否则的话不太平。

    (《韩忠献公遗事》 公为陕西招讨时,师鲁与英公不相与。师鲁于公处即论英公事,英公于公处亦论师鲁,公皆纳之不言,遂无事。不然不静矣。)(论:控告,举报。)

    韩琦很明智,对于来说是非者,一概不发表意见。你说他不好,他说你不好,到此为止!

    《弟子规》经典之处也在于字斟句酌,“彼说长,此说短”,彼此彼此!不少说长道短者因为彼此有矛盾,互说对方不是。就像上述故事,师鲁说英公坏话,英公也说师鲁坏话,都没闲着。


    另外,别以为“彼说长”是说人长处,其实不然。有些人看似说一个人长处,其实是用来反衬、对比另一个人短处的:肯定一个人同时,话锋一转,否定另一个人;夸奖一个人同时,贬损另一个人。比如,张三对李四说:“你看人家王五,工作也好,人也好,同样是干这项工作的,你再看看赵六!”


    凡事都有个度,说长道短搬弄是非不要管,大是大非还是要管的。如果没有是非曲直,过分只作壁上观,容易让人有看法,认为你冷漠无情。有些事该管还是要管,该过问还是要过问;说话还要看对象,值得信赖就说,不值得信赖就保持沉默。

    孔子说:“可以与之交谈,你却沉默不言,就会得罪人;不可以与之交谈,你却开口发言,就会失言。明智的人,既不得罪人,也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另外,遇到别人说长道短,搬弄是非时,是“不关己,莫闲管”;如果关乎到自己,就不是闲管了,岂容人胡说八道?!咱的嘴巴也不是闷葫芦,该开口时就要开口了!你不澄清事实,就有人到处造谣污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