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玉版白
玉版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41
  • 关注人气:2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2009-09-12 09:44:43)
标签:

弟子规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分类: 解读《弟子规》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礼记》说:“将去别人家做客,不能像平常那样随便。将进入房内,必须提高声音让里面人知道。”

    (《礼记•曲礼上》 将适舍,求毋固。将上堂,声必扬。)(舍:房舍,旅舍。这里为主人家。固:本来,平常。)

   

                                   将入门  问孰存
    【注释】孰:谁。如“孰是孰非”。存:1.在,存在。2.看望,问候。

    【解读】将进门时,问问谁在,谁需要问候。

    在古代,门与户是有区别的:一扇是户,两扇是门;在堂室是户,在区域是门。这里的“门”应是指区域性的门,即一个家庭的宅院大门。现今城市里住房多为楼房,大部分人家的门都是单扇门,这在过去只能称之为“户”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存”不仅有“存在”之意,古汉语中还有“看望,问候”之意,如“存问”“存候”,只不过现在不常用了。

    去别人家拜访,进门之前要问一下谁在,有没有长辈需要问候,有没有正在待客等,不能冒然造访;回自己家也一样,别进门就钻屋里,长辈也不知道你回来了,有客人也不关你的事,连个招呼都不打。

    不要机械地把“将入门”理解为即将进门那一刻,这里只是强调“事先”,即:不管去别人家还是回自己家,最好事先了解一下“人”,以免失礼或唐突。比如去别人家拜访,如果看到门口停了很多车,似有客人,你什么也不问,直接进门“上堂”高声问“家里有人吗?”是有人,人家正在待客,你进还是不进?

    现在有了电话就很方便了。如今我们去别人家之前一般都事先打个电话预约一下,看人家是否有时间,是否方便接待等等,以免冒昧。


                                   将上堂   声必扬
    【注释】堂:台阶以上窗户以外。扬:提高声音。

    【解读】将进入房内时,必须提高声音让里面人知道。

    古人的房屋为堂室结构,建在一个平台上,平台高低、台阶多少表明主人的地位。“堂”有殿堂、正堂、台阶以上窗户以外等之意,这里的“堂”应指“台阶以上窗户以外”,即上了台阶进入房内之前那个过渡性平台。(《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注:窗户之外曰堂,窗户之内曰室。”)

    过去少有楼房,大小户人家都有个院子,只是院子大小不同罢了——有某家大院,也有柴门小户;将入门的“门”可以是一户人家的总院门,也可以是大院中的小院门——《红楼梦》贾府里一个小院一个小院多了,光大观园里就有多少个小院落。进门入院之后才是人所居住的房屋。而且,家中有人时,房屋的门基本上是不关的;所以,一个外人,进去之前一定要对里面人提个醒,以免冷不丁出现。——吓住了人,看见了不该看见的事。

    现今居住在楼房里的人家,即使是白天,门也总是关着的;所以“声必扬”就变成敲门或按门铃的方式告知自己的到来;假如,门是开着的,也不要直接进去或门口张望,也应敲门或高声问一句“家里有人吗?”

    去别人家,若进门之前,门是开着,进去之后还要把门开着,不要关它;若进门之前,门是关着,进去之后还要把门关上,不要敞着。(《礼记•曲礼上》 户开亦开,户阖亦阖。)因为门或开或关均是主人的意思,或许为了通风,或许为了等人进来。

    去一个单位办事也是这样的,在办公室外面,一定先敲门,不能冒冒失失推门就进,直接进去说事;更不能悄悄把门推开一条缝窥探窥探里面情况。当办公室门是开着时,即使里面有人,也要立在门外先敲敲那扇开着的门,让敲门声使里面的人注意到你在外面,人家同意你进去再进去。

    文明对文明。若文明对上不文明,也是野猪面前戴礼帽。某大学毕业生,分配至一家小国企,有次去厂长办公室,在门外敲门,谁知门没开,里面倒传出了厂长粗鲁的声音:“进来!敲门干啥?!”吓了她一跳,敲门也是错的。后来,她观察厂里其他人去厂长办公室,统统推门就进。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反正几年后这厂子黄摊了。

   

    孟子欲休妻
    孟子妻子独自在家,伸开两腿坐着。孟子进门看见了,对他母亲说:“这个妇人无礼,请允许我休了她。”孟母问:“咋了?”孟子说:“她叉开腿坐着。”孟母问:“你咋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所见。”孟母说:“是你无礼,不是她。《礼》不是说:‘将进门时,问问都谁在;将进房内时,必须提高声音告知里面人;将进屋里时,眼睛必须朝下看。’不搞突然袭击。而今你进入卧室,不声不响,令人叉开腿坐着被看到了。这是你无礼,不是她。”于是,孟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敢休妻了。

    (《韩诗外传•卷九》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燕私:在寝室安息。)


    《弟子规》在《谨》这一章中主要讲的是一个人行为中应注意的问题——谨行;言语中应注意的问题——谨言,放在了下一章《信》中;“谨”的另外一个含义——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则放在了上一章《出则弟》中。

    《谨》这一章“将入门”之前讲的个人行为应注意的问题,诸如衣、食、行;“将入门”开始讲的是与人交往应注意的问题,诸如做客、回答、借物,看似简单却容易犯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