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食适可 勿过则

(2009-06-12 18:18:35)
标签:

弟子规

食适可

勿过则

礼记

曲礼上

分类: 解读《弟子规》

                   食适可 勿过则
    

    【注释】 适可:适合,适宜。过则:逾越规矩。

    【解读】饮食要适可而止,不能逾越规矩。

    古人说:“不要死吃独吞。”

    (《礼记•曲礼上》 勿固获)(固:固定,不变。获:独自享用。)

    孔子在谈饮食时有一句“不多吃”(《论语•乡党》 不多食),对此朱熹的解释是“适可而止,无贪心也”(《论语集注》)。

    “适可而止”的关键在于停止—— 知饥饱,别吃撑;懂规矩,别丢人。这也叫“饮食有节” ——节,节制,管住嘴。


    一、知饥饱,别吃撑。

    有人似乎知饥不知饱。吃东西不限量,只要能吃下去就继续吃,一直到吃撑了才以为是吃饱了。

    人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这样既能品出饭菜的好滋味,又容易有饱腹感,不至于吃多了。

    人吃饭要有自制力,要善罢甘休。吃好后,再好吃再可口的东西也不要吃了;别人再劝也不要吃了。

    元朝营养学家忽思慧说:“善于养生的人,饥饿之前就吃饭,且吃饭不求饱;口渴之前就喝水,且喝水不过量。吃饭应多餐少食,不要一顿吃太多。”

    (《饮膳正要•养生避忌》 故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数:多次。)

    病从口入,许多病都是吃出来的。魏晋时期“竹林七贤”领袖人物嵇康也非常注重养生,他说:“饮食不知节制,能引发很多疾病。”——比如某种食物吃多了上火,接下来是花钱吃药。

    (《养生论》 饮食不节,以生百病。)

    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更是说:“饮食上不知节制,立马能要命!”——比如暴饮暴食,能引发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要命也很急。

    (《本草纲目》 饮食不节,杀人顷刻。)

    不明智的家长鼓励孩子多吃,“乖,好吃你就多吃点!”明智的家长阻止孩子贪吃,“乖,再好吃的东西也别多吃,看吃出毛病来了!”

    跟朋友相聚,朋友说起她单位一年轻同事,特别爱喝可乐。可乐不离手,当水喝。有一天这位二十多岁的同事从一个不高的台阶上往下跳时蹾了一下,竟然蹾断了胸椎股!同事们都说他是喝可乐喝的,要不然骨头没这么脆。可乐属于碳酸饮料,过量饮用会导致骨质疏松,骨折。可乐,本是解渴的好东西,喝多了就不是好东西了!

    某小伙网上看到一家高档自助餐搞活动,半价!可逮着一个好机会,下班后立即和同事前往。本着吃回本的精神,胡吃海喝,两小时内就吃光了20盘海鲜和肉食,最后消灭了3个冰淇淋才“善罢甘休”,被同事们封为“最强吃货”。可这“最强吃货”回到家里就不强了,肚子胀气,频繁干呕,腹痛越来越严重,直到呼吸困难。家人见状赶紧送他去医院。一检查,原来是得了急性胰腺炎。好在抢救及时,保住了一条命;但医药费花了两万多!

    孔子说,人有三种死法,不是命里该绝,是自己找死。第一种死法就是:睡觉不按时,饮食不节制,过度安逸,过度劳累,引发疾病而死。说不好听点就是,困死的、撑死的、闲死的,累死的,都是那种阎王不叫自己去的。

    (《孔子家语•五仪解第七》 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己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


    二、懂规矩,别丢人。 

    这个懂规矩不一定是个人的量吃多了,而是与人共餐时相对量吃多了。不管别人能不能吃到,没完没了无休止地吃,甚至占住不让人吃,死吃独吞。这个“死吃独吃”就是《礼记》中禁止的行为——勿固获。“固”是没完没了地吃,“获”是独吞独占地吃。

    有家长教育孩子,跟人一起吃饭,不能丢脸。遇到爱吃的,只许吃一筷子,等到一桌人都吃一筷子后,才许吃第二筷子;但有家长就不行了,一桌人吃饭,见孩子爱吃哪盘,直接端走,“孩子,爱吃放跟前吃,多吃点。”有时还笑嘻嘻嘱咐同桌人,“这菜我孩子爱吃,你们谁都别跟他抢。”

    有人遇到爱吃的,特别是别人掏钱的,好像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似的,根本无视同桌人存在。张开双臂,低头狂扫荡,嘴里吃着,碗里占着;他要是吃起桌上某盘菜来,一筷子紧接着一筷子,又快又准又狠,吃得满嘴都是油,油上又沾着米粒。见过有人在一盘“好菜”转到他跟前时,先迫不及待地连下三筷子放到自己盘子里先占住,紧接着嘴里再连吃两筷子,眼瞅着那盘菜正在被人转走时,紧撵着又抢了两筷子!这嘁哩喀喳七八筷子下来,似闪电式光盘行动一般——一盘菜见底了!这哪里是吃饭呀?这分明是抢饭啊!当时就见桌上有人暗暗用眼斜瞟他。这种死吃独吞方法虽撑不死人,但能丢死人啊!

    有次老家来一亲戚,吃饭时桌上有盘虾。亲戚见虾说起一件事:婚宴吃桌,桌上有盘虾,虾有八只——八人桌。虾刚一上桌,在座一小女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麻利地伸出双手一捧,盘里只余虾两只!但,她捧走的六只虾并不吃,而是装入一个塑料袋里。——她是带回家吃的。——大概她嫌剥虾去壳太费时间,或者太占肚子,毕竟桌上还有那么多好吃的在等着自己呢。

    还是婚宴桌上,见过一对奇葩母女——女儿都二十多岁了。宴席刚开始,俩人就把凉菜中的红萝卜蒸菜整盘端走,分别倒入两人碗中——满满的、高高的,然后趁人不注意倒入自带塑料袋里;蛋糕、小饼、包子刚一上桌,没等别人吃,一样夹几个分别堆在两人盘子里——摞得高高的,随后又全部倒入自带塑料袋里,伸开包装里面;婚宴刚开始时桌子上摆放着一大桶雪碧和一大桶可乐,吃到半截,正想喝可乐呢,发现可乐不见了,低头一瞅,发现在那女儿脚旁。真服气透了,这连吃带带的,还让人吃不?能拿的都拿走,吃高价饭不空手啊!

    还有两个女大学生一起吃麦当劳,一人要了份汉堡套餐。其中一个女孩吃饭特别慢,先没有吃汉堡,只是一根一根用番茄酱蘸薯条吃。一会儿工夫,同来那个女孩风卷残云般汉堡、薯条、可乐都吃完了,喝光了,然后说:“把你的汉堡给我吃吧。”女孩愣了愣,就把汉堡给了她。吃完了汉堡,女孩又说:“把你的可乐给我喝吧。”女孩挺生气地把可乐给了她。递给她可乐时,女孩很生气,一起来吃饭,什么都被要走了,自己只吃些薯条,还没吃饱呢!又不是几岁孩子,为什么不问问自己还吃不吃就张嘴要?!经历这件事后,女孩再不跟那个女孩一起出去吃饭了!

    某单位搞活动,晚餐是一五星级酒店自助餐。酒店高档,餐品自然高档,美味佳肴琳琅满目,色彩缤纷。某君吃啊吃,取啊取,面前桌子上左一盘右一盘,前一碗后一碗,都是她取来的食物;取啊取,吃啊吃,左一叉右一筷。一低头一仰脖。最后竟吃到坐在椅子上站都站不起来了,双肘撑着桌子也站不起来了;是餐厅服务员见了,过来把她搀起来的!同事们后来一提起这家五星级酒店就皆云此事,乐不可支当笑话讲。


    《礼记•曲礼上》部分吃饭规矩:

    一、毋放饭,毋流歠:不要大口吃饭,大口喝汤,并从嘴角流出。(歠[chuò]:饮,喝。“放饭流歠”也是成语,旧指没有礼貌。)

    二、毋咤食:吃东西时不要“吧嗒嘴”。(咤[zhà]:吃东西时嘴里发出的响声。)

    三、毋反鱼肉:可以有两种解释。(1)吃鱼不翻身。这里“反”取“翻转”之意。吃鱼不翻身主要是忌讳“翻”,尤其以打鱼为生的人。(2)已经取食的鱼和肉类食物不能再放回去。这里“反”取“返回”之意。饭桌上曾见有人夹起一块肉咬了一口,然后又放回盘子里,当时就有人怒目而斥:“你咋能这样?!”

    四、毋投与狗骨:不要把骨头扔给狗啃。宴席上,如果主人把骨头扔给狗啃,客人可能会认为主人暗示他与狗同类;如果客人把骨头扔给狗啃,主人可能会认为客人讽刺他提供的饭食不好,只配喂狗。

    五、毋刺齿:不要当众剔牙。有人用筷子、手指头当众呲牙咧嘴地剔牙,再恶心不过了。实在想剔牙,应一手遮嘴一手用牙签侧过身子剔,不要对着人。

    六、毋嘬炙:不要大口吞食烤肉。嘴里满满的,腮帮子鼓鼓的。(嘬[chuài] :大口吞食。)

    七、当食不叹: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吃饭是高兴的事,不要将自己的坏情绪影响他人。你难受可以不吃饭,或一边吃去。  

                   

    另,《论语•乡党》中著名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那一章,末尾是“不撤姜食不多食”。大部分对“不撤姜食不多食”的解释是“食物里要有姜,但不能多吃”。但我看朱熹《论语集注》对“不撤姜食不多食”的解释是分开的:“不撤姜食。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不多食。适可而止,无贪心也。”而且现代带标点符号版本朱熹《论语集注》“不撤姜食”后是句号。我想“不撤姜食”只是说饭桌上要有带姜的食物,与后一句“不多食”不连。

    “不多食”可能是最后总结性的“饭不可多吃,要适可而止”,与本章首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遥相呼应。——饭既要吃得精,又不能贪心多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