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注释】疾:快,急速。趋:古代的一种礼节,小步快走,表示恭敬。疾趋:古代的一种礼节,小步快跑,表示心情更迫切,更恭敬。揖:作揖,拱手行礼。
【解读】路遇尊长,应快步上前作揖行礼;如果尊长与你无话,应退下恭恭敬敬站着。
“趋”与“疾趋”是古代两种程度不同的礼节:“趋”是小步快走;“疾趋”是小步快跑,“疾趋”相对于“趋”,心情更迫切些。
古人说:“路遇先生,应快步上前,正身站立拱手作揖。先生与你有话则回答;与你无话,则赶紧退下。”
(《礼记•曲礼上》
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
朱熹也说:“凡路上遇到长者,必须正身站立拱手作揖(离得近),或快步上前拱手作揖(离得远)。”
(《朱子童蒙须知•杂细事宜第五》
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
遇到尊长,小步快走或快跑上前是一种“趋礼”,也是个人教养;如若遇到尊长,该迈多大步子还迈多大步子,或装看不见,或压根视而不见,会被视为对尊长的不敬,没礼貌,缺教养。
有的人,见别人遇到领导立马上前行礼问好,鄙夷人家“见到领导,慌得跟孙子似的!”;见别人遇到老者立马上前打招呼,讽刺人家乖巧。其实,尊卑不同,长幼有别,遇到尊长表示敬意,是起码的礼貌,怎么能自己不知礼反嘲讽他人呢?
有的人,看不惯别人遇见领导“慌得跟孙子似的”,认为是巴结领导,故反其道而行之,对领导骄然视之,并自认为品性高洁。其实,这不是什么品性高洁,是孤傲无礼!
对尊长的恭敬不仅体现在“立马上前行礼问好”上,还体现在“一边站着”上:尊长毕竟是尊长,人家与你有话就回答,没话则一边去——“大鸡昂然来,小鸡竦而待”(竦:肃敬。待:等待);尤其是遇到昂然来的“大鸡”领导,“小鸡”不能借着机会献殷勤,套近乎。——套上了还好,套不上是自找没趣。有些人,远远望见领导,两眼放光,脖子伸老长;领导一走过来,眼睛闪闪亮,身子跟打了鸡血似的一拱一拱的,凑着凑着就近跟前了,恨不能变成膏药贴上去,没话也要找点话,这才是巴结领导呢!
“长无言,退恭立”也是告诫长大后的孩子们:对待尊长,应有分寸;有礼而进,知礼而退。
有关作揖
作揖也称拱手礼,是中国传统的见面礼,据考证大约起源于周代以前。其基本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于胸前,并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拱手礼左掌右拳表达了古人的尊卑观念,即左手为尊,右手为卑,把右拳掩盖住,以尊贵的一面示人,以表对对方尊敬。但拱手礼男女有别,男子左手在外,女子则右手在外,此为“吉礼”;反之为“凶礼”。为什么是“凶礼”呢?因为凶伤吊唁场合,手势正相反。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剧中人物作揖,不分左右手,给人行“凶礼”的多着呢!
《礼记》中写道:“孔子与其学生站在一起,拱手时右手在外,几个学生也跟着右手在外。孔子说:‘你们几个太好学了。我是因为姐姐去世才这样,你们几个应该左手在外。’”
(《礼记•檀弓上》
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如今,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作揖已被点头微笑、轻微鞠躬、握手替代了,偶然碰到有人给你作揖,倒感慨这人非常有教养,大概出身于书香门第。
作揖还是比握手礼好,避免尴尬。场合中,有人主动伸手握对方,对方却不出手,好没面子;还有人主动伸手握对方,对方却认为其级别不够,不配先伸手,反而转身背过手去,好是丢人。
握手礼是级别高者先伸手,且需要对方配合;作揖是级别低者先拱手,且不需要对方配合。还是作揖好,避免尴尬:自己握住自己手,你不理我算拉到!
见人先作揖,礼多人不怪
有的人不会跟人打交道,看到别人谈天说地,非常羡慕,却不知如何参与进去。其实,学会跟人打交道很简单,先学会跟人打招呼啊——作揖就是跟人打招呼。俗话说“见人先作揖,礼多人不怪。”
有一栋楼住着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的女孩子,一个上高中的男孩子,平常见了也没什么话。有一天,他们回家时相遇在公交车上,男孩主动叫了女孩一句“姐姐”,女孩到家开心地对妈妈说:“哎呀,楼下那男孩叫我姐姐!”妈妈趁机教育道:“你看人家叫你一声姐姐你就这么高兴,你在外面也应该嘴巴甜点,光咧嘴笑笑不行,咧嘴笑笑不能代替打招呼。”
有一位母亲,儿子二十岁出头,小区里总是不吭不哈从邻居面前经过,连句叔叔阿姨都不会叫。有邻居善意提醒:“你儿子怎么从不和人打招呼呢?这样不行啊!”母亲却所答非所问:“我儿子干活可好了!”这哪是哪啊?你提醒她儿子没礼貌,她说她儿子爱劳动。老天爷,她儿子又不是一头牛,只管吃草干活就行了,现在人比草都多,怎么能不学会和人打交道呢?
“称尊长,勿呼名”是学会称呼尊长;“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是走路遇见尊长;“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是乘坐交通工具遇见尊长。——都是具体指导孩子如何不失礼。
遭遇尴尬
有一次去一朋友新居,坐谈一会儿后,她拉我去各个房间欣赏。打开孩子卧室门,其大学生儿子背对着门正玩电脑,朋友介绍了我。没想到儿子扭过脸来,面无表情瞟了我一眼,一言不发,就又扭过脸去继续玩电脑了。朋友与我尴尬万分。孩子你好歹有句话啊,就这样让我们在门口干站着?现在有些孩子啊,别说什么“路遇长,疾趋揖”了,就是“家遇长”,也不过“瞟瞟你”;还玩什么“幼无言,门口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