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言语忍忿自泯

(2009-03-10 15:59:39)
标签:

弟子规

言语忍

忿自泯

菜根谭

兄弟姊妹

分类: 解读《弟子规》

               言语忍  忿自泯 


【注释】言、语:1.(名词)话。2.(动词)说话。 忍:1.忍耐。2.克制。忿:愤怒,怨愤。自:自然。泯:消失。如“泯灭”。

【解读】兄弟之间彼此言语上忍耐克制些,怨愤自然就消失了。

值得注意的是,“言语忍”中的“言语”既可以是当名词的“话”,也可以是当动词的“说话”。即:一方面要忍住对方说出的令自己生气的“话”;另一方面也要克制自己的愤怒,不把伤人、伤感情的话“说”出口。——他骂你,忍了;你忍住没骂他。都叫“言语忍”。 

——他骂你,你没接上火;你忍住没骂他,没点火,或没火上浇油。都可以“忿自泯”。

我们人生中遇到的很多事,忍一忍就过去了,忍着忍着就忘了!兄弟相处也是这样,既要会装聋,又要会做哑,既要思前,又要想后,忍一忍就过去了,忍着忍着就忘了!算了吧,算了吧,忍忍就“了”了!

《中庸》说:“人人都有喜怒哀乐,一个人控制住情绪不发作,不喜不怒不哀不乐,内心是平静淡然的,这叫“中”(平常);喜怒哀乐没控制住,但发作适中,喜不过于喜,怒不过于怒,哀不过于哀,乐不过于乐,自己受得了,他人受得了,不伤身,不伤和气,这叫“和”(和谐)。大凡天下,平常是根本,和谐是原则。如果天下达到平常、和谐的境界,那么天地各行其位,万物生长发育!”

(《中庸•第一章》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平常,普通。如“中人”(平常人))

按照《中庸》的道理,如果天地能平静一些风调雨顺,即使不平静不风调雨顺但不做狂风暴雨、干旱少雨等过头事,那么“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按照《中庸》的道理,人人都有喜怒哀乐,兄弟相处,最好各人控制好情绪,实在控制不住了别伤和气;如此才能兄是兄、弟是弟,互不伤害、互利共赢;如此才能家和万事兴。这在于互相能“忍”。

常言道:“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兄弟相处也是一样道理,应学会忍耐,学会退让。有的人在外面能忍,能退,回到家里则不依不饶,一点都不忍,都不退。——耗子扛枪窝里横。有的人在外面说话尚能字斟句酌,回到家里说话则肆无忌惮,夹枪带棒,尖酸刻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随口而出,根本不考虑对方感受,根本不考虑什么手足情。——手榴弹都扔家里了。其实,即使是亲兄弟之间说话也不能张口就来,过于随意。说者无心,不等于听者无意。一方随意,一方在意,这就引发了矛盾,也许正在吃饭的一家人饭都吃不成了,当场不欢而散或立马饭桌就被掀翻了。

法昭禅师《兄弟偈》中说:“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回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做样看。”

《兄弟偈》在这里的要点是,“弟兄同居忍便安”“些些言语莫伤情”,不能忍就从光屁股斗到白胡子,“留与儿孙做样看”。 

常言道:“家中不和邻里欺,邻里不和说是非。”兄弟之间吵得鸡飞狗跳的,让邻居看笑话不说,还瞧不起这个家庭,自家是非恩怨成了街谈巷议的笑柄!最重要的是,遇到事了,知道你家不团结,就敢欺负你家。

 

公艺百忍
   
 唐朝有个叫张公艺的,一家九代人同住没有分家。唐高宗问其家族和睦之道,张公艺请来纸和笔回答,竟然写了一百多个“忍”字进献给皇帝。意思是宗族之所以不和睦,缘由无非长辈在吃穿上或有不均,偏心了,小辈在礼节上或有不到位,失礼了,相互责怪怨恨,由此起了纷争。若能相互之间忍忍,一大家子则和睦相处了!

(《二十四悌•公艺百忍》 唐张公艺,九世同居。高宗问其睦族之道,公艺请纸笔以对,乃书忍字百余以进。其意以为宗族所以不睦,由尊长衣食或有不均,卑幼礼节或有不备,更相责望,遂为乖争。苟能相与忍之,则家道雍睦矣。)(更相:相互,相继。责望:责怪怨恨。乖争:纷争。雍睦:和睦。)

怪不得曾国藩说:“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


大妈傻瓜

有一个媳妇去婆婆家,正好碰到小叔子孩子,两三岁小侄女坐在床上玩耍,一看见她就说:“大妈傻瓜。”她一愣,还没回过神来,小侄女接着又说:“大妈傻瓜,大妈抱抱!”她一下没了好气:“抱个屁!”

回到自家,丈夫下班一进门,她就哭诉小侄女的不是。他劝她:“你这么大人了,跟一个两三岁孩子生什么气?这不是糊涂吗?”这媳妇在家是独生女,娇生惯养长大的,年龄长大了,心理年龄却没跟着长大。她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岂止是糊涂,我还是个傻瓜!我再傻,也犯不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说我傻!教唆犯不是她爸就是她妈!”丈夫看着眼前这个泪人一般的糊涂媳妇儿,简直拿她没办法。

晚饭后,小叔子两口子知道了白天的事儿,特地带孩子来串门。他们说,白天逗孩子玩,妈妈教她“爸爸傻瓜”,爸爸教她“妈妈傻瓜”,刚好大嫂后来来了,孩子就顺嘴说了句“大妈傻瓜”。他们警告孩子说,以后不准说别人傻瓜了,只能说自己傻瓜。孩子则张开胖嘟嘟的小胳膊,一把搂住大妈脖子:“宝宝傻瓜,大妈抱抱!”

这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怨愤,怨愤,财生怨,话生愤。兄弟既是一个家庭的,财产容易起纷争,谁多谁少?兄弟既是一个年龄段的,话来话去,谁比谁弱?

兄弟相处,都懂事当然好,和和美美;都不懂事就争呗,闹呗,打呗,上法庭呗;若还有懂事的,只能一靠亏,二靠忍,靠亏靠忍能让兄弟“合”到一处就行——别散了!

对于怀揣算盘,头顶浆糊的兄弟,还能咋着?只能是忍了,认了!合得来多搭理,合不来少搭理,不能不搭理;只要不翻脸,还能坐到一处就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