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玉版白
玉版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2
  • 关注人气:2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2008-11-23 12:30:26)
标签:

弟子规

教育

家庭

亲所好

力为具

分类: 解读《弟子规》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曾子说:“孝顺孩子对待父母,让他们开心,听他们话。”

    (《礼记•内则》 曾子曰:“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亲所好  力为具

【注释】具:具备,具有。

【解读】父母所喜好的,尽力具备。

曾在央视里看到的,很感动。东北有位七十五岁老人,母亲将近一百岁。一天母亲认真地对他说:“儿啊,我都快活到一百岁了,这辈子没啥可遗憾的,唯一遗憾就是中国这么大,我哪儿都没去过。”听母亲这么说,儿子心想,母亲这么大岁数了,不能让她在世上留有遗憾,得让她出去转转,看看祖国大好河山。可怎么出去转呢?火车、汽车来回换乘,母亲这么大岁数肯定折腾不起。思来想去,他把一辆三轮车改装成了能遮风挡雨的“房车”。于是乎,这位七十五岁老人,骑着“房车”,载着百岁老娘,临出发还把老娘寿衣带上,就这样从东北出发,一路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后来到广东时被请进了中央电视台演播室。

多好的老儿子啊,如果换成别人,母亲这一愿望就是瞎胡闹,“痴心妄想”!

孝顺儿子能满足母亲的“痴心妄想”,孝顺不到哪去的儿子父母任何愿望都是“烦人”。有篇文章,文中说:有一次父母来家小住,晚上父母在客厅看电视,他在书房看电脑,看到有趣之处,哈哈大笑。父母听到笑声,也跑来看。父亲问,“这电脑跟电视差不多,上面啥节目都有吧?”他颇为得意地滑动鼠标,“电脑上的东西比电视上丰富多了,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还能下棋呢。”父亲很喜欢下棋,就凑到前跃跃欲试,“你教教我,咋用电脑下棋?”他有些不耐烦,敷衍道,“你这么大年纪了,教也学不会,还是去看电视吧!”父亲嘟囔着,“是啊,老了不中用了,学啥也学不会。”说完,拉起母亲去看电视。这时,他突然意识到,他的敷衍,伤害了父亲。

同样是对父母的兴趣爱好,有一位儿媳妇就做的很好:婆婆从乡下来,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电视,尤其爱看电视剧,什么点演什么电视剧,清清楚楚,到点就换台,然后端端正正坐在电视机前,边看边议论,边发感慨。这位儿媳妇呢,只要有空,就陪着婆婆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因为婆婆发议论发感慨得有人听有人接话啊!有一次婆婆从半中间看一个电视剧,遗憾说没从头看,儿媳妇就打开电脑,把这部电视剧从第一集开始放给婆婆,婆婆看得是津津有味。她中间有事出去,办完事回来,听到书房里传来哈哈哈开心的笑声,原来婆婆还端坐在电脑前,陶醉于电视剧呢!

“亲所好,力为具”不仅为父母所好,也为父母所寄希望。比如,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那你就争取“成龙”“成凤”;至于能不能“成龙”“成凤”,只要你“力为具”,一直奋进在“成龙”“成凤”的路上就行。

 

 

亲所恶  谨为去 

【注释】谨:谨慎,慎重。去:舍弃,放弃。

【解读】父母所厌恶的,谨慎去除。

荀子说:“明白父母的话哪些该听,哪些不该听,又能对父母恭敬、忠信、实诚,并且谨慎行事,这才可以说是大孝。”

(《荀子•子道》 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

“从义不从父”——顺从道义,不顺从父母。这也就是为什么父母所厌恶的,是“谨为去”,而不是“定为去”,这牵扯到该“去”不该“去”的问题。有些父母,该干的不让干,不该干的逼着干;还有些孩子,太听话了,活活让父母给教坏了。

有些父母过于强势,完全按自己意愿安排孩子的将来,指挥孩子的生活,造成了不少悲剧;有些父母,本身就有问题,不孝顺,缺德,没规矩,并按着自己那一套教育孩子;还有些父母因局限于自身学识、眼光,对孩子所喜欢东西,所做正确事情横加阻拦。中庸最反对的就是走极端,既教育人听话顺从父母,又不让人绝对听话顺从父母。因为父母非绝对正确:既有姜还是老的辣,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也有后生可畏,长江后代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父母之言不是金科玉律,孝顺是对人不对事的。说一个人孝顺并非他没头脑,对父母言听计从,事事依从。这也就是一个逐渐长大的人的“主见”。

另外,“亲所恶,谨为去”的“谨”不仅有谨慎之意,也有恭敬之意,也就是说即使不听话,也要悠着点,并要敬父母。


皇甫绩自责(听话)

隋朝有一位大臣皇甫绩,他三岁成了孤儿,由外公韦孝宽抚养。曾经一次与表哥们下围棋时,外公因下棋荒废学业,对孩子们严厉训斥,独独怜悯皇甫绩是个年幼的孤儿,没有训他。皇甫绩叹道:“父亲死了,我缺失父亲的教育,生活在外公家,我如果不严于律己,如何能成长自立?”想到此,他内心非常激动,命左右打自己三十大棍。外公听见赶了过来,看着正在挨打的他流下了眼泪。皇甫绩从此精心好学,涉猎了大量经史书籍。

(《隋书•皇甫绩列传》 绩三岁而孤,为外祖韦孝宽所鞠养。尝与诸外兄博奕,孝宽以其惰业,督以严训,愍绩孤幼,特舍之。绩叹曰:“我无庭训,养于外氏,不能克躬励己,何以成立?”深自感激,命左右自杖三十。孝宽闻而对之流涕。于是精心好学,略涉经史。)(鞠:养育,抚育。奕:通“弈”。围棋。愍:怜悯。庭训:指父训,父教。克躬:严格要求自己。成立:成长自立。)


退婚(不听话)

有兄弟二人,家穷,家乡穷,村里光棍一大把。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孩子打光棍,常常唠叨:“咱家穷,只要有人跟咱,啥样都行!”哥哥上高中时,有人上门提亲,父亲赶紧去学校,把正在上学的儿子叫回来相亲。儿子一见,不瘸不憨,点头说行。亲事就这么定下了,还给对方送了彩礼。

高中毕业后,哥哥考上了大学。未婚妻给他寄信,都是些家里猪又生了几头小猪之类。哥哥思考再三,决定退婚。父母坚决不同意,说亲事已经定下了,咋能说退就退呢?况且家里这么穷,有人跟咱就烧高香了!难不成你考上大学进了城,还能在城里找下媳妇?根本不可能!

哥哥却主意已定,坚决让父母退了婚。

后来哥哥还真找了个城里的大学同学结了婚,日子过得很幸福!

弟弟也长大了,来到城里打工。后来家里也有人提亲,他回家看了看,说不上来好,也说不上来不好,就定下了。

但是,后来弟弟打工期间认识了一个女孩,非常能说得上来话,很是心仪,女孩对他也一心一意。女孩家境不错,家里开了个不大的工厂。母亲知道这件事后,匆匆从老家赶来,见到儿子,一把鼻涕一把泪:你哥一考上大学,就把亲退了;你现在进城打工,又偷偷寻了一个,难道还要退亲不成?你兄弟俩都是一进城就退亲,这以后让我咋出门?人家能不戳脊梁骨?!

在母亲连哭带数落下,弟弟“回心转意”了,决定跟母亲回去。跟那个女孩告别时,女孩哭了,用剪刀把送给他的衬衣剪了。

可过些年后,父母看到儿子和他们一样在农村过着种庄稼,养孩子的苦日子时,后悔了!说当时要是不把他弄回来,他原本可以过上好一些生活的!

在退不退婚这件事上,哥哥违背了父母意愿,给日后的自己争取了幸福;弟弟没有违背父母意愿,却让日后的父母陷于自责。所以说《弟子规》在听不听父母话上是“亲所恶,谨为去”,而不是“定为去”,是给了孩子自主权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