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我远去的火铳

(2012-07-09 00:12:14)
标签:

涧下水

火铳

野鸭

黑大哥

杂谈

分类: 原创散文

http://s9/middle/5d4b7acbnc44a79f499d8&690

  文/涧下水

  
  在我的印象中火铳就是土炮,但湖区的渔民都称之为火铳,用于打水禽的武器,往年大多数渔家有这种东西。火铳不像猎枪,不便携带,没有板机。它结构简单,一扁担长,小手臂粗细,铁家伙,像一炮筒子。使用时要事先从前膛装上火药,在后端安好引线,用烟头点火,威力很大,射程二三十米远。火药中有铁砂子,半径两米之内的飞鸟是逃不掉的。因为火铳不能自由地对目标进行射击,只能固定在小木船上,所以只能静悄悄地接近猎物,进入射击范围后,才能打铳,瞬间便是惊天动地的巨响。
  
  我还是青皮小子的时候,常在暑假期间去湖区住上几天,那里有几位远房亲戚,以河水为业,以船为家。我很喜欢那片水城,白天与渔家的孩子一道浸泡在水中,摘菱角,采莲子,打水仗;晚上光着身子躺在船头,看那夜幕中的星星,听那些往日里从未听到过的有关湖区的奇闻异事,像巨大无比的水怪,像能飞出水面的鱼,还有会救人的水鬼……
  
  往年夏季,湖区是野鸭和水鸡的天堂,它们成群地栖息在芦苇丛中,运气好还能看到幼小的雏鸭,黄色的毛茸茸的,很惹人喜爱,像牵着大人手的“咿咿哑哑”学步的幼儿。只要朝芦苇丛里扔一个“二踢脚”的响炮,生灵们会飞向天空,顿时遮天蔽日,奇景难遇。冬季能见到从北方过来越冬的天鹅、大雁,它们多呆在滩涂,成群成片,一到晚上,鹅嘶雁叫。
  
  在明月高悬的夏夜,跟随渔家出击,偷袭野鸭、水鸡的营地。把小木船上裹上白布,火铳也用白布遮盖好,参与者全身穿上白衣,戴好白帽,与月色融为一体,悄悄地划着桨,像抗日时期的水上游击队,打着口哨,借助月光驶向它们的栖息区。聪明的生灵在月光下是分辨不清来者的善与恶的。
  
  偷袭水禽,事先要做好准备,在天色还未全黑时,不让它们进入岸边的芦苇丛,因在芦苇丛里不利于打铳,尽可能地把它们赶到一些水中的小土墩上,这样便于小木船在夜间运行,集中它们,便于火铳射击。
  
  一般行动不能少于两条小木船,也就是说不能少于两支火铳,当然还有渔家手中的猎枪,那是专打在夜空中乱飞的家伙的。两支火铳,出击时要配合好,一铳平射,是主打铳,另一铳仰射,专打被惊吓后飞起的水禽。两铳点火的引线要计算好,间隔的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要恰到好处,惊慌飞上天的飞禽由后一铳打下。有预谋的偷袭,没有不成功的。我往年很喜欢跟着大人干这种事,运行在湖水中,非人非鬼,神秘得让人难以忘怀。
  
  运气好的话,一晚上偷袭下来,能打下半船舱野鸭、水鸡……
  
  那时候,我无事悠悠,对吃野味不敢兴趣,因为不会喝酒,不像现在,有野味上桌,必须要有烧酒配着,借口是除去野物的腥味。
  
  几十年前的事了,现在夏天难见到成群成片的野鸭、水鸡了,偶尔看到几只算是运气。那种火铳在渔家船上也找不到,早就上交消毁了。我当兵时拿的可不是什么火铳,是正儿八经的武器,威武得狠,有很多的持枪操炮的相片藏在相册里,醉酒后会翻出来看看当年的英姿,想想当年的自我。

  
  可惜,在我的相册里没有操着火铳的相片,遗憾哪,这生再也见不到那种实物了。
  

    注:图片拍摄于太湖县西泊湖


                                                     涧下水写于配水池书斋
  
                                                     一二年七月八日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男人与车子
后一篇:麻将情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