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篆刻家简介
(2013-12-26 23:36:16)
标签:
笔记总结it |
分类: 老黄杂谈 |
沈凤
[清](一六八五-一七五五)字凡民,号补萝,又有飘溟、樊溟、凡翁、谦斋、补萝散人、补萝外史、桐君等别号。江苏江阴人。官南河同知。虬髯古貌,广颊方颐,世人称为古君子。受书法于王虚舟(澍)、淹通博鉴,工铁笔,善山水。自言生平篆刻第一,画次之,字又次之。画多乾笔,尝临倪瓒小幅,鉴者莫辨。袁枚极重之,随园联额皆其手书。晚年不肯刻石作画而肯书。有谦斋印谱。卒年七十一。
汪泓
(活动於明末清初),一名弘,宇宏度,亦作弘度,安徽歙县人。汪关子。得家传,擅治印。
甘 旸
(?——1605后)字旭甫,号寅东,江苏南京人。篆书素负盛名,爱好秦汉玺印。精研篆刻,尝见《印薮》木刻失真,以铜玉摹刻而成《集古印谱》,又增补《印正》一卷以记印章之字体、形制、篆法等,后世称为《甘氏印正》或《印章集说》,为制印之必读书。
王玉如
(1708± ?~ 1748),雲間派,王睿章從子。字聲振,號研山。齋堂為澄懷堂。嘗自題印譜云:「余幼好觀古文奇字。既長,愧學業無所就,輒因性所近,摹擬金石篆籀,試之以刀筆,聊以自娛。既又請益於從父曾麓翁,尤得擴取見聞秦漢以來鐘鼎碑版,暨元章、子昂、徐官、吾衍諸公所論著,有通悟。」布局常別出心裁,用刀穩健。”
王冕
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用。幼放牛,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指作没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
梁袠
明代篆刻家。字千秋,揚州(今屬江蘇)人。寄居白下(今江蘇南京)。篆刻守其師何震法,能逼真。當時善鑒者見何震篆刻,竟難辨別。著有《印雋》四卷 。弟年,字大年,善鑑別,同寓南京,亦精篆刻。
林皋
(1657-?)林皋,字鹤田、鹤颠,福建莆田人,侨居江苏常熟。其篆刻古雅清丽,疏密得当,为时人所重,与汪关、沈世和合称“扬州派”。有《宝砚斋印谱》行世。
朱简
(1570-?),字修能,号畸臣,后改名闻,安徽休宁人。朱简治印着重笔意,以切刀刻石,自成面目,清人曾誉其为“明第一作手”,工诗,精古篆。善篆刻,以草篆入印。著有《印品》、《印经》、《菌阁藏印》、《修能印谱》、《印章要论》等多种著作。
文鼎
(
文彭
文彭© (1498~1573)
明代篆刻家、書畫家。字壽承,號三橋,別號漁陽子、國子先生,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文徵明長子。授秀水訓導,官國子監博士。工書法,初學鍾、王,後法懷素,晚年全力傾於孫過庭,以篆、隸最見精粹。曾書《古詩十九首卷》,並有嘉靖三十年(1551)《題仇十洲摹本清明上河圖記》。尤精篆刻,風格工穩,與何震並稱「文何」。原多作牙章,後得燈光石,乃多刻石章。為後世所宗,稱為流派印章的開山「鼻祖上書寫墨竹,若筆縱橫,直逼又同。亦工山水,有《桐陰避暑圖》,類文風。傳世畫蹟有隆慶六年(1572)作《蘭竹圖》卷,圖錄於《晉唐五代宋元明清書畫集》。亦能詩,著有《博士詩》。
归昌世
(1573--1644)字文休,号假庵,江苏昆山人,移居常熟。有光孙。明诸生,崇祯末以待诏征不应。十岁能诗,早弃举业,发愤为古文。书法晋、唐,善草书,兼工印篆,与李流芳、王志坚称三才子。江苏昆山人。 擅写兰竹,笔墨松灵沉着,神趣横溢,在青藤白阳间。 《无声诗史》称:“枝叶清洒,逗雨舞风,有渭川淇澳之思。” 传世作品有《风竹图》轴《墨竹图》卷。
张燕昌
(1738-1814)字芑堂,号文鱼(耕砚田斋笔记作字文鱼,号芑堂),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人。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七)优贡,嘉庆元年(一七九六)举孝廉方正。擅篆、隶、飞白、行、楷书,精金石篆刻、勒石,工画兰竹,兼善山水、人物、花卉,皆攸然越俗,别有意趣。为丁敬高弟。初及门时,囊负南瓜二枚为贽,各重十馀斤。敬欣然受之,为烹瓜具饭焉。有金石契、飞白书录、鸳鸯湖札歌、石鼓文释存、芑堂印谱。卒年七十七。
(一六五一——一七三八),宇卯君、兔公,号柏庭、子与,山东安邱人。有《望华楼印汇》、《篆印心法》,与弟张在乙、张在戊合辑有《张氏一家印存》、《相印轩藏印谱》。
巴慰祖
(1744-1793),子安,晋室,隽堂,莲舫, 清乾隆九年生,五十八年卒,年五十。歙县人。少时无所不好,亦无所不能,家多收藏,尝仿制古器,精鉴者莫能辨,工篆隶,摹印,亦善山水、花鸟,然不耐渲染,成幅极少,即其残稿,人亦珍惜。
奚冈
(1746-1803),初名钢,字铁生,一字纯章,号萝龛,别署鹤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野蝶子、散木居士,钱塘(今杭州)布衣。画家华喦的弟子,擅画山水、花鸟,名重当时。九岁作隶书,及长兼工四体,真书法褚遂良。诗词超隽,而画尤擅长。山水以潇洒自得为宗。花卉而有恽寿平气韵。兰竹亦极超脱。性旷达耿介,虽要津投刺乞画非其人不可得。刻印宗秦、汉,与丁敬、黄易、庄仁齐名,号西冷四大家。并与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合称西冷八家。工书善画。山水风格属娄东派,并有吴门派笔趣,严谨中见洒脱,略有创意。亦能作花卉、兰竹。是继“四王”以后较为重要的画家。为浙派印人之杰出者。卒年五十八。
吴叡
(
何震
何震© (1530~1606) 明代篆刻家。字主臣、號長卿,又號雪漁,婺源(今屬江西)人。精六書,認為「六書不精遂入神,而能驅刀如筆,我不信也」。提倡在加強書法藝術的基礎上提高印章藝術。qNB@9©中国书法网论坛 -- 中国书法网论坛 1Xa 篆刻吸取秦漢印,尤取漢鑄印之長,篆法簡潔,章法平正,創用以往牙章無法採用的切刀法,刀痕顯露,痛快生辣中有蒼勁之氣。程原曾謂其「白文如睛霞散綺,玉樹臨風,朱文如荷花映水,文鴛戲波」。風格端重,名盛一時,為皖派(亦稱「徵派」)的開創者。與文彭並稱「文何」。著有《續學古編》二卷。
丁敬
(1695一1765) 清代篆刻家。字敬身,號硯林,又號鈍丁,別號玩茶叟、丁居 士、龍泓山人、硯林外史、勝怠老人、孤雲石叟,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好金石 碑版,精鑒別,富收藏。工詩,善書法,篆刻取法秦璽漢印,並吸收何震、朱簡 等人之長,善多頭取法,孕育變化,以切刀法刻印,方中有圓,蒼勁質樸,一洗 矯揉撫媚之態,別具面目,為「浙派」、「西冷八家」之首。與黃易並稱「丁黃」。 著有《武林金石錄人《龍湖山館集人《硯林詩集》等。與黃易、蔣二、奚岡齊名。
奚 冈 (1746-1803)
初名钢,字铁生,一字纯章,号萝龛,别署鹤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野蝶子、散木居士,钱塘(今杭州)布衣。九岁作隶书,及长兼工四体,真书法褚遂良。诗词超隽,而画尤擅长。山水以潇洒自得为宗。花卉而有恽寿平气韵。兰竹亦极超脱。性旷达耿介,虽要津投刺乞画非其人不可得。刻印宗秦、汉,与丁敬、黄易、庄仁齐名,号西冷四大家。并与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合称西冷八家。工书善画。山水风格属娄东派,并有吴门派笔趣,严谨中见洒脱,略有创意。亦能作花卉、兰竹。是继“四王”以后较为重要的画家。为浙派印人之杰出者。卒年五十八。有冬花庵烬馀稿。[墨香居画识、墨林今话、桐阴论画、冬花庵烬馀稿本传、定香亭笔谈、杭郡诗三辑、广印人传、清画家诗史]
邓石如(1743---1805)
原名琰,字石如,又名顽伯,号完白山人,又号完白、古浣子、游笈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等,安徽怀宁人。有人把他归为皖派,更多的人因为推崇他在篆刻史上杰出的贡献,而尊为“邓派”。
邓石如幼年时家境贫寒,一生社会地位低下,他自已说:“我少时末尝读书,艰危困苦,无所不尝,年十三四,心窃窃喜书,年二十,祖父携至寿州,便已能训蒙今垂老矣,江湖游食,人不以识字人相待。”
邓石如首创在篆刻中采用小篆和碑额的文字,拓宽了篆刻取资范围,在篆刻上形成了自已刚健婀娜的风格,巍然崛起于当时的印坛,可说与皖、浙两派形成鼎足之势。邓石如的雄风一直影响到同时期的包世臣、吴让之、赵之谦、吴咨、胡澍徐三庚等人。在篆刻艺术发展史上,邓石如是一位杰出的大家。存世有《完白山人篆刻偶成》、《完白山人印谱》、《邓石如印存》等。
陈豫钟(1762--1806)
字浚仪,号秋堂,浙江杭州人,清代书法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收藏书画、古砚丰富,擅画兰竹。他还癖好金石文字,又精于墨拓,收集拓本数百种,为他创作带来有利条件。他的书法得李阳冰法,遒劲挺拔,为人喜爱。篆刻学习丁敬,上追汉印,作品秀丽工整,有自己的风格,其边款常作密行小字,颇为自负。著有《古今画人传》、《求是斋集》、《求是斋印集》等。
黄易
(1744--1802)
钱松(清)
钱松(一八一八——一八六〇),初名松如,字叔盖,号耐青、未道士、西郭外史等,浙江杭州人。与胡震交善。工山水、梅竹,善隶、行草书,精刻印。後人辑有《铁庐印谱》等。
陈鸿寿(清)
陈鸿寿(一七六八——一八二二),字子恭,号曼生、老曼、恭寿、曼公、曼龚、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种榆道人等,浙江杭州人。富收藏,擅制紫砂壶,工行草、篆隶书,善山水、花卉,精刻印。有《种榆仙馆集》、《桑连理馆诗集》、《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印谱》等。
蒋仁(清)
蒋仁(一七四三——一八九五),初名泰,字阶平,改字山堂,号吉罗居士、女牀山民,浙江杭州人。工诗,善书法,能山水,擅刻竹,精治印。有《吉罗居士印谱》。
苏宣(明)
苏宣(一五五三——一六二六後),字尔宣、啸民,号泗水、朗公。新安(今安徽歙县)人。师事文彭,能书,工篆刻。有《苏氏印略》。
汪士慎(清)
汪士慎(一六八六——一七六二),字近人,号巢林,又号七峰、甘泉山人、甘泉寄樵、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安徽歙县人,寄居扬州。工诗善书,精画梅花、水仙、人物。为『扬州八怪』之一。能篆刻。有《巢林诗集》。
王尔度(清)
王尔度(一八三七——一九一九),字顷陂,暨阳(今江苏江阴)人。工篆隶,能篆刻。
徐三庚(1826-1890)
字辛谷、号井垒,又号袖海,别号金垒山民.金垒道士,金垒道人,斋名似鱼室,浙江上虞人。通金石,工篆隶,苦练《天发神谶碑》并参以金冬心的侧笔写法,有一定创获。他生活的时代,正值浙派渐趋衰微的时期,由于他大胆创新,将自已写篆的风格融入刻印中,加上他精研过秦汉印及邓石如的刻法,使他的印在吴熙载、赵之谦之外别开新面,而风靡一时,当时一些名画家如张熊、任颐、黄山寿、蒲华等人的用印多出自其手。
日本的篆划家圆山大迂、秋山白岩等也远涉重洋投师门下。其晚年篆刻趋向定型,习气惭深,终成流弊。作品集有《金垒山民印存》、《似鱼室印谱》、《金垒山人印谱》、《金垒印摭》等。
赵之琛(清)
赵之琛(一七八一——一八五二),字次闲,号献父、献甫、宝月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六书,善山水、花卉,晚年常写佛像,能篆、隶、行、楷,工刻印。陈豫锺弟子。有《补罗迦室集》、《补罗迦室印谱》。
鞠履厚(清)
鞠履厚(一七三四——一七八六後),字坤皋、樵霞,号一草主人。奉贤(今属上海市)人。长六书,工刻印。有《坤皋铁笔》、《印文考略》。
杨澥(清)
杨澥(一七八一——一八五〇),原名海,字竹唐,号龙石,晚号野航、聋石、聋彭、聋道人等,江苏吴江人。精金石考据,善刻竹,工刻印。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18世纪的中国,风景如画的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