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2) 动物世界

(2010-04-02 21:52:50)
标签:

黄石国家公园

动物

自然

分类: 走遍世界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2) <wbr>动物世界

对于黄石公园的大部分游客来说,即使在公园里待上一两天,也一定能看到几只野生动物,这种经历会让每个游客获得莫大的惊喜。其实,这些野生动物早已习惯了游客对它们的宠爱和保护。如果开车时候遇到交通堵塞,那一定是有情况 - 熊或者水牛在过马路,车辆给它们让路;或者麋鹿在路边的水草安详的吃草,人们跳下车子狂热地拍照。它们对眼前这些惊叹不迭的游人,除了偶尔回头一瞥之外,根本就不屑一顾。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野外行走的人,喜欢沿着森林或者高原上的小径走到没有人烟的自然中,喜欢露宿在林子深处汽车无法到达的地方,那你会有更多的机会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如果你计划露宿在林子深处(back country camping),要事先得到公园的许可,只有资深的野外背包客才能获得如此特权。为什么? 因为很危险。也许你进去了,就再也出不来了。我们以前真的遇到一个在野外行走的背包客,他的目标是走完美国境内的阿巴拉契亚山脉(Appalachian Mountains)。他已经走了一两个月了,身上背着一个一米半长的大背包,里面装着帐篷,供给等等。需要的时候他就在附近的镇子上买点补给。

我们在黄石的七八天里,一共走了40,50公里的路,也走了很多林间小路,大多数都是离主干路一个到一个半小时的路程。走到林子深处的时候,风景依旧很美,欣喜感就消失了,完全被恐惧取代,听到树枝被风吹得沙沙响,总感觉前后左右蹦出来一只熊来,真的是草木皆兵呀。

我们曾经在另外一个国家公园的林间小路行走时遇到一只熊,就几米远。我们手上什么工具(胡椒水之类的)都没有,乐爸从地上捡起一个树棍子,我们就开始逃命。还好,熊没追我们,但是等跑到公路上的时候,我们连气都喘不上来了。我们这是叶公好龙,喜欢看,喜欢给人家动物拍照,真的近距离接触,就虾得魂飞魄散。其实公园里很多动物如果你不去侵犯它们,它们也不会过来骚扰你。但是在黄石每年还是有游人被动物袭击致死。

当人们在路上看到动物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向动物跑去。很快就会有公园管理人员出现,警告大家要在规定的距离外看动物,不能靠得太近,否则可能会发生动物袭击事件。

黄石国家公园以熊为象征。据说园内约有近千只熊,可能800多只棕熊(grizzly bear),200多只黑熊(black bear)。熊分散在广阔的山野间,并不容易见到。游人运气好的话,在路边可以看到大熊小熊走来走去。像上面照片中看到的,在公园的主路上,你经常可以看到游人围观动物,支起长焦镜头尽情拍照的情景。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2) <wbr>动物世界

据说野牛曾蔓延整个美洲大陆。即使在一百多年前,来自东部的拓荒者目睹了野牛大迁徙的壮观景象。但是,人类一场场的猎杀,使野牛几乎绝种。19世纪末,美国境内仅有位于蒙大拿州的国家野牛保护区及黄石公园还有少数的野牛生存,总数不下一百多头。黄石公园是目前野生野牛惟─的住所。在主路边上,野牛随处可见,经常是成群结队地过马路。看到游人,妈妈会保护着小牛,以免小牛受到伤害。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2) <wbr>动物世界

野生麋鹿看起来非常雄健。它们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下,在水池里面,草地上休息,很悠闲自得的样子。它们看齐来好像很友好的样子,但是公园管理人员不断地警告大家,不要离得太近了,如果麋鹿感到安全受到威胁,它们会捍卫自己的地盘的。

另外这只小松鼠,实在太可爱了,就那样站在一个栅栏上,摆起各种姿势,让我们拍照,它大约站了有5分钟都没有动地方。可见这小松鼠也是见过大世面的呀,很享受游人对它的喜爱和赞美。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2) <wbr>动物世界 在野外待时间长了,对各种细节观察力也强了,这么美丽的蝴蝶和蜻蜓可能在我们公园里也有,但是在完全没有外界干扰的大自然中,就见得那么突出,那么美丽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2) <wbr>动物世界 在路上开车或者在林间山间行走的时候,我们还遇到了羚羊,兔子,水蛇,山羊,胖乎乎鼠科动物,还看到远处山岩上的岩羊,看见夕阳下平原上和我们的车子一同奔跑的鹿群。自然如此美好。当我看到沈阳野生动物园几年里饿死了一半(500多只)动物,给东北虎每天吃鸡骨架,饿死了十几只老虎的报导,我觉得这些犯罪的领导商人们总会遭到报应的,也许受到报应的不只是他们几个人,而是我们中国人,最后是整个人类。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2) <wbr>动物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