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开复自转《世界因你而不同》,挺感动的

标签:
ella成长路上乐乐 |
分类: 书香童年 |
如果不是师弟给我发来电子版的李开复自转,我肯定不会去找这本书读。我看过他的《做最好的自己》,觉得道理都挺好,就是讲得大了空了一点。很多具备书中所说的素质的青年人可能更多得益于家庭父母老师的言传身教与自身多年阅读思考的结果。而且我已经过了那个对偶像和成功人士崇拜的年纪,我觉得对励志成功传记还是带着批判的眼光读比较好,尤其是那些只展示到人物光辉业绩的传记,多半不完全真实。我们大多数70人,因为教育经历,可能更习惯于顺从,却缺少怀疑和批判的眼光和思维。记得我们当年在大学里,请来从美国华尔街归来的做到北京摩根斯坦利首席代表的师兄,那时大家那眼神,崇拜得五体投地,觉得那就是自己一生努力的方向。其实呢?
看李开复这本自转,从前言开始有点反感到后来不能罢手。用了三天时间见缝插针把800页的电子书看完了。看到最后一章,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了。我跟乐爸谈了谈我的感想,他一直有点小偏见。乐爸说,听到我说的,感觉李开复就像一个武功高超的正道大侠,但是武侠里武功最高超的都是邪道出来的。这个评价挺深刻的。李开复是一个值得信赖,充满理想,并勤奋地实践着他信奉的理念和理想的正道大侠。
1) 这本书挺真实,看完了书就明白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他,除了智商,还有很多机会。他的成长道路是无法复制的。很喜欢看他小时候成长那段。尤其是当了妈妈就特别感兴趣人家小时候是怎么长大的。他的家庭不是一个普通的家庭,爸爸是台湾立法委员,很有学识的学者。妈妈40多岁得子,对他寄予厚望,他前面有5个姐姐和1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他11岁就来到美国读初中,接受了世界上最精华的教育与理念。他所讲的很多教育的理念和本质,是我们当年这些在国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轻人所没有机会体会的。李开复和我和乐爸是校友,但是我们在美国的学校里一直是为生存而战,我对学校的感受跟他的可就完全不同。
他说,“我一直认为,美国的大学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从阅读中思考,从辩论中思考,从而获得启示,进而将独立思考变成了一种能力。美国教育家斯金纳(B.F.Skinner)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他所说的正是自修之道,也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许很多父母认为考上大学是最基本的,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这辈子就废了。其实错了。这种“独立思考能力”才是让孩子受益终身的财富。李开复尾尾道来在学校里的小故事,还是很可读的。我不曾拥有李开复这种感受,但是他的描述让我内心充满感动。如果可以重新再来。。。但是我的女儿,我会帮助她意识到什么是教育的本质,其它的就掌握在她自己手里了。
2) 我感动于他致力于中国青年的教育,欣赏他不是一个自顾自成功发财的人。他爱表达,爱写字,用了自己业余时间写了那么多文字,就是期望通过自己的经验对中国青年有所影响。我们可以刻薄挑剔他写的东西他的目的,但是请不要。去他的我学网,李开复博客看看吧。那么多的文字倾注了一个人多少心血,多少时间上的付出。我相信很多中国青年是受益的。书中有一段我很感动。他一直想在中国筹办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他拿着计划书到处奔走,希望有富商赞助。没有希望的时候,一个香港富商同意一次性出资16亿不要留名,但是由于其它的限制,创办大学没有实现。
前面说过,他是一个正道高手,在公司里是个出类拔萃的研究人员和管理者,但是面对市场的突变,上司的不利,公司政治,他的巨大抱负无法完全实现,每次他都是选择离开,从CMU离开,从苹果离开,从微软离开,从 google离开。虽然每次都是“追随我心”的召唤,是为了“让世界不同”这个理想,但是离开了就说明有很多复杂的因素超出他的掌控。在中国创业和办学的环境,远比在微软的政治斗争严峻,不知正道的高手是不是能最终胜出。我希望他胜出,我觉得中国需要他这样的人,需要他真正做点事情出来。办一所世界级的大学,我期待着他的成功。
3) 我认同他的人生观 - Make a difference (世界因你而不同)。我不好意思厚着脸皮说一句,我们俩的人生观是一模一样的英文字母组合 - Make a difference。他说,“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哲学系的一个老教授说的话:知道什么是make a difference(制造不同)吗?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中有你,一个世界中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最大化你的影响力,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这句话,可以说影响了他的一生,这句话,让他在内心作出选择的时候更加坚定。我是快30岁了,才悟出这是一个让我感到很开心的人生观。在工作之前,我的生活在很多人看来是充满目标,一个接一个,其实是浑浑噩噩,每天玩命的读书考试。吃了很多苦,也算是如愿以偿地工作了。工作以后那种巨大的失落和困惑却是不曾预料的。将近两年的时间,我把很多时间泡在书店里,想寻找一个答案。真正让我兴奋起来的就是Make a difference (世界因你而不同)这个想法。虽然想通了,但是我这些年也没干什么事情,有时怀疑这几个字可能最终就是口号而已了。所以当我看到一个人从始至钟都实践这这个理想的时候,就挺欣慰和感动。
大约是两年前,我和直属老板谈一年一度的个人目标。我跟他说我的想法,说我们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也提供了让人创造不同的平台。他挺惊讶的,他说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这种公司很稳定,挺适合居家过日子的人的。他说至少你可以在你的家庭范围内make a difference(制造不同),你的女儿,你会对她产生巨大的影响。他说得不错。另外我觉得像《花婆婆》那样,在世间洒下花儿的种子,就是make a difference。像开妈那样开博客帮助跟她一样经历的妈妈们也是make a difference。我们坚持写博客,给孩子,给亲人留点什么,也是make a difference。贡献不在大小,只要有心,只要实践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