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国10周年 - 四海为家,人随心动
(2009-09-15 21:29:04)
标签:
ella乐乐妈妈随笔来美国10周年育儿 |
分类: 妈妈随笔 |
年纪大了,值得回忆的事情就多起来。想起1999年8月底我飞来美国。十年了,占人生旅程的十分之一(如果长命百岁的话),值得回顾一下。
十年了,漂泊在异国他乡,总以为自己的根在故乡,可是故乡难回,每次回家都像匆匆过客。这些年来,就像一根小草,无所谓家,无所谓客,吹到哪里在哪里生根。这十年,搬过无数次家,在美国的四个州,五个城市,再加上新加坡都留下了我生活的足迹。十年前义无反顾离开家乡是因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漂久了,发现自己很喜欢漂,内心仍然充满好奇,发觉自己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生根发芽。漂久了,心情发生很多改变,不变的是一张中国人的面孔和一颗中国人的心。
十年前,朦朦懂懂,但内心充满热情和激情。漫长的十年间,我最终做了些琐琐碎碎的事情 - 读书是出国的唯一途径,所以不到三年拿了两个学校的不同方向的硕士;毕业时赶上了史无前例的911,艰难求职,突然失业,到再战职场,我的经历写成了一本小册子,帮助了很多认识和不认识的中国人;工作以后是完全的困惑,在象牙塔里呆久了,出来才发现这个世界不是平的;然后一拍即和,我和朋友初始牛刀,一个帮助北美学子求职的网站开通了,前几天一个网友说她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网站了;后来找机会回到亚洲,那一年就阴差阳错地定格在新加坡;折腾了一番,又回到这座我以为只是暂时歇脚却一住就是多年的城市,心平静气地开始了养儿育女的历程,开始了新的一轮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这十年,就好像绕着一个圆圈跳舞,起点又好像是终点,终点又是新的起点。人还是那个人,心境完全不同,热情和激情还在心中,只是被铺天盖地的工作和家务完全淹没了。
如果这十年重新来过,也许还是这个轨迹,人是有局限的,所以我从未感到遗憾。唯一的一点是过去的十年,甚至过去三十年,向外的追求太多,向内的追求太少。这个社会,包括老师和父母大多鼓励和崇尚向外的追求 - 好成绩,好工作,好人缘,好生活,所有的努力都是围绕着这些外在的追求进行的。但是有多少人关心过,引导过孩子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 什么是我们生存的意义,内心需要什么,怎样的生活会达到内外合一,什么样的工作能体现内心需求,在不停地索取中我们如何给予。这些“大道理”在现实生活中似乎没有根基,因为考不上重点一切都是无稽之谈。但是,当重点考上了,出国了,物质满足了,却发觉自己的挣扎仅仅在思考这个层面,要实践,几乎必需打破根深蒂固的思维和习惯。我真的希望,这种向内的思考和实践能来得早一点,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
“面对孩子,我感到敬畏”,这句当下很流行的话说得太好。我不敢给女儿教导太多,因为万物的法则我只略知一二;我不敢给女儿示范太多,因为我的眼界只能阻挡她对未来的探求。我只能尽力去学,尽量能够赶上孩子的脚步,为孩子准备一个可以培养和实践自己意愿的环境。下个十年,让我充满期待,和孩子一起成长,培养孩子,也是培养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