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ala House 蒙台梭利学校印象记

标签:
ella乐乐第十个月育儿蒙台梭利 |
分类: 成长路上(0-1岁) |
星期三上午9点半,我们准时来到The Bala House蒙台梭利学校,跟着学校的主任Diane和其它三位父母参观了我向往已久的蒙台梭利学校。学校座落在城外一个绿树成荫的绿地上,室外的树木和绿地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学校和一个教堂座落在一起,建筑看起来很有古典风格,学校还有一个很大的游乐活动场地。还没有进去,我就产生了几分好感。
(source of picture: http://www.balahouse.org/)
右边的小孩有点像长大了的小宝。
The Bala House 是40年前一群家长发起建成的。主任的两个孩子都是这里毕业的,她后来从家长变成了学校的管理人员。老师们都有十几年蒙台梭利的教学经验,都有学士和硕士学历,这在幼儿教育中是很少见的。老师们的孩子也都是这所学校毕业的。这所学校招收3岁到6岁的孩子,有4个班,一个班24个学生,每个班是3岁到6岁混合年龄的。每个班有一个老师和一个老师助理,每个孩子跟着同一个老师一直到毕业。去年学校组织一年一度的聚会,主题是每个孩子代表的文化和国家,一共有23个国家的代表,很多元化。
因为现在是暑假,我们没有看到很多孩子,只有在这里上夏令营(summer camp)的孩子。走进教室,我瞪大了眼睛,希望捕捉到每一个细节,天哪,这里就是我在学习和了解的蒙台梭利教学环境。这里和The Caring Center的幼儿园(3-5岁)完全不同。这里没有嘈杂,一切活动都在安静地进行,很有秩序,屋里放着优美的背景音乐,孩子安安静静地工作着,没有人大声说话。这里没有满地乱放的玩具和图书,屋子整整齐齐,每个孩子都会把用完的材料放回原位,一个小姑娘把水撒在地上,她赶紧拿来拖布擦地(practical life的学习)。这里没有老师在滔滔不绝地给全班同学讲课,每个人都忙着自己的项目,没有人干涉其它人的“工作”。一个小姑娘在墙角的一个画架上画水彩画,身上还系着一个小围裙。一个小姑娘在一张小桌子上练习插花。一个小男孩在把一组小物品放在水杯里,试验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然后把物品按照沉浮特点分类。一个小男孩把一个小垫子摊开在地上,开始他的Pink Tower练习。放小垫子的目的是确定自己的工作范围,这样比较有秩序,别人不会来打扰,不会随意把他的东西移开,工作完毕孩子会自己把垫子放回去。在一张小桌子上,一个老师和三个新来的孩子在一起工作。
粗粗地读了一些蒙台梭利的书,身临其境,感觉很激动。这样的教育方式在我那个年代谁敢想,谁会想到的。蒙台梭利环境的好处是 - 它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给孩子动手做事的环境,它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帮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里建立秩序和纪律。
这样的场景使我想到曾经参观过的Google总部。7年前,我被工作只有7天的公司解雇了,情急之下,拿着简历,来到Google的总部,要向人家自我推荐。我们被Google大厅,休息厅,和主楼外面的自然环境吸引了。舒适现代的设计让你感觉不到是在一个公司,你随时可以看见穿着牛仔裤的员工坐在椅子上休息,喝咖啡,闭目思考。楼外绿树成荫,有椅子和桌子可以休息。后来看到文章说,Google总部的工作环境轻松写意,摒弃了一般企业所具有的繁文缛节,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如一位公司代表所言,“我们没有正式的公司文化,因为这样比较容易激发创意和灵感。”
今天看到蒙台梭利学校,让我觉得Google总部的设计和工作模式就是蒙台梭利的模式。当然无从考证是不是按照蒙台梭利设计的,但是要知道,Google的两个创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在一次访谈中说,他们的今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小时候的蒙台梭利教育。一句话,蒙台梭利环境和Google环境的共同之处就是以孩子(人)为本,自主选择,因为热爱才学习(工作),然而在这个宽松的环境里又处处体现着秩序和纪律。
我还没有答案的问题是:1)同样的材料如何让孩子学习3年;2)24个孩子一个班。老师如何做到让每个孩子辛勤而快乐地学习。
看了学校,我的感觉是 - 真好。
能知道离我们家这么近(15 分钟车程),有Bala House这所学校,也是缘分。上周在公车上碰到了一个女孩子Carolyn,在Bala House做实习。星期四中午,我约了她吃午饭。Carolyn是5年前从NYU(纽约大学)毕业的,对教育感兴趣,学习了蒙台梭利,还考了教师执照。我倒是挺佩服她的,因为教师这行,收入低,从NYU这样的大学毕业,应该拿到薪水比较高一点的工作。Carolyn下一步打算去欧洲旅游工作,还要去意大利寻访拍摄那里的蒙台梭利学校。听我讲了参观Google的经历,她灵机一动,说要给Google的创始人写信,希望资助她拍摄欧洲蒙台梭利学校的计划。别笑话她,你不尝试永远也不知道是不是可行。
真是很幸运碰到Carolyn。她给我很多关于周围蒙台梭利学校的信息,我给她讲我当年是如何头悬梁,锥刺骨地为了高考而学习的。午饭分别的时候,她借给我一本书,还给我一个拥抱,说“很高兴认识一个学习蒙台梭利的家长。这很难得。”
乐乐,你以后很可能会上一所蒙台梭利学校,不知道多年以后,你会感到幸运,遗憾,还是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