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 - Deferred Gratification
(2009-05-25 04:26:11)
标签:
第八个月亲子/育儿 |
分类: 成长路上(0-1岁) |
乐爸一直说,以后宝宝长大一点,就把家里电视机放到仓库里,妈妈表示同意。今天乐爸给妈妈发一篇文章,说我们是不可能的隔离开外界对孩子的影响,重要的是培养她自己的自制力,我们要重新考虑藏电视机的事情。呵呵。
***************
Walter
Mischel(沃尔特米歇尔)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20世纪60年代,他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棉花糖实验(Marshmallow Test
这个实验是在一间幼儿园开始的。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从1981年开始,米歇尔逐一联系现今已是高中生的653名参加者,给他们的父母、老师发去调查问卷,针对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学的关系等方面提问。米歇尔在分析问卷的结果时发现,当年吃糖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更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成绩分数也较低。他们通常难以面对压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友谊。
几十年来,心理学家一直认为智商高低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米歇尔则认为智商能否起作用关键在于自我控制能力,就算是最聪明的孩子也要完成家庭作业。“我们通过棉花糖实验测试的实际是自我控制能力”,米歇尔说,“这项实验迫使孩子们去寻找对自己有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都想得到第二颗棉花糖,但怎么做才能得到呢?”
在米歇尔看来,这个棉花糖实验对参加者的未来有很强的预测性。“如果有的孩子可以控制自己而得到更多的棉花糖,那么他就可以去学习而不是看电视”,米歇尔说,“将来他也会积攒更多的钱来养老。他得到的不仅仅是棉花糖”。
此外,米歇尔和同事们还发现,甚至在19个月大的婴儿身上也可以看出“延迟满足”的能力差异。把婴儿从母亲身边抱走,观察不同婴儿的反应。结果,有些婴儿立刻哇哇大哭,另一些则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克服母亲离开的焦虑情绪,比如玩玩具。当等到这些婴儿5岁大时,研究人员给他们做了同样的棉花糖实验,实验显示,当初哇哇大哭的孩子长大后依然无法抵挡棉花糖的诱惑。
“父母的作用很重要”,米歇尔说,“父母是否每天要求孩子‘延迟满足’?是否鼓励孩子去等待?是否能够证明等待是值得的?这些都很重要。”米歇尔指出一些日常的小规定,如晚饭前不能吃零食、把零用钱省下来等都是对孩子认知上的锻炼,帮助他们养成自我控制能力。但米歇尔认为这些非正式的练习还很不够,实验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