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强迫我信个教

(2010-05-19 01:57:35)
标签:

宗教

小册子

荷文

老太太

小书

异国他乡

分类: 柴米油盐

今早上起床,在电脑前看上海发来的邮件,正在思考我和搭档的下一步棋,忽然听得我家很刺耳的门铃声。打开门,看见两位年长的老太太,人手背一包,每人手中又拿着一本小册子,上面写着: Waar is God?(上帝在哪里?)。我的心咯噔一下,知道自己要做好心理准备了。老太太们先打量我,问:“你说荷语吗?”我笑笑回答,你说吧,我听得懂。

 

两位老太太开始跟我解释她们手中的小册子。我很耐心并始终保持着微笑,一直到她讲完为止。其中一位老太太用疑惑的眼神再次打量我,问:“你不说荷语?你不明白?”俩人正不知如何是好,而我也在想如何拒绝他们时,一位大爷朝我们走来。他面带微笑,十分亲切地用英语跟我再次解释。于是我很明确的告诉他们,我信佛,我对教会没有兴趣。这一说倒是让其中的一位老太太有点愤慨了,她不敢置信的说:“可这里是荷兰,你在荷兰干什么?”

 

我一笑置之,摇摇头,没有理会。他们走后大概5分钟,门铃又刺耳的响起。打开门,依旧是那位大爷,依然是面带微笑,他从包中掏出一本中文的小册子,用荷文问我:“你来自中国么?我这里有中文的小书,你看看?”我前面的情绪还没有淹没下去,这一波又来,于是我决定斩钉截铁了。我说:“这不是中文,英文或是荷文的问题,我对这些内容不感兴趣,我希望你明白我的意思。”这么一说,大爷便彻底放弃对我的“改造”了。

 

这让我想到了在苏格兰的5年中,时常会碰到教会的人员在马路上传递基督教的小册子。我们中国人似乎总是他们的对象。这些教会的人们总是非常的友善,也有的甚至会说中文,每次与他们交流时,我更多的是惊讶他们的中文水平,也许是因为在异国他乡,听见老外们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开口讲中文,那热乎乎的感受,让我激动的几乎要掉泪。但对于他们递给我的小册子,在几次翻阅之后,我便搁置一边了。我的想法是,信不信教那是私人的事情,但我不太喜欢这种宣传的方式,有点变相的拉帮派。何况我们都是成人了,不是小孩子,翻阅这样一本宣传的小册子,能感悟的出什么?如果不是在一个宗教环境下成长的,等到了成年后翻看,就等于是阅读异国他乡的一本小书而已。我在第一次看中文的宣传册时(那是一本非常简单易懂的小册子),我想的是,这书太低估了我的智商!说到底,如此的宣传对于一个来自异国文化的人来讲,太幼稚了些,只能引起反感。

 

后来我居住在贝尔法斯特时,那边的宗教历史问题怕是世界知名吧!但事实上这和天主教,新教已没有什么真正的关联了。这个暂且不谈。在贝法,宗教氛围确实浓一些。当时在我家对面就是一个天主教堂,每周六下午和周日上午,教堂的钟声总是久久回荡在我们的小区。我有时也会和朋友去做一下弥撒,我发现这是一个慢慢体会,了解,获取心得的过程。心静时,回想一下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告诫自己知足感恩。这也是非常自我的时刻,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以自己的方式来祈祷,每个人也都需要这样的一片心灵净土,不论我们是否是一个教徒。我不需要往自己身上贴一个标签,我是基督徒,我是佛教徒,因为这些宗教最原始的宗旨就是告诫人们做好事存好心,顺应自然,减少人们的内心痛苦,是非常纯洁,善良美好的东西,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如果一个人真正能感悟到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人自身的渺小以及生命的短暂,就会知道敬重神意,就会知道害怕。但如果只是为了要信教而信教,心灵一时空虚了,去磕个头烧个乡,或是入什么教会了,恐怕要真信还信不起来,因为会觉得太虚了,那些教条究竟替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

 

这个话题要写,还真够困难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只是在我今日遭遇后的唠唠叨叨。我的想法是:别强迫我信个教,It simply does not work out like tha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