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感想-与他人共事
(2008-12-07 20:46:09)
标签:
荷兰学习生活之道 |
分类: 橙色风暴 |
荷兰的教育制度与英国的有所不同,是讲究小组活动,集体劳动的。所以,不论学的专业是统计学,还是物流专业,写文章报告都以一个小组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这样的设计一是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二是让学生学会运用集体的智慧。当一个目标确立,而这个目标又直接联系到个人利益的时,每个人都会有相应的动力去完成小组任务。但问题是,在如何摄取最佳成果时,总有矛盾不可避免的产生。尤其是在没有赋予任何成员权利的情况下,每个人照理都是平等的。这样,如何默契的合作就有了一定的挑战性。
我本人是赞成这样的教育制度,这是因为集体的智慧总大于个人的智慧,加之今后在工作中,和他人公事,合作不可避免,如何平衡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见解,如何舍取,分清工作和私人情感的界限就很重要了。但现实总要有许多的前提条件,让一件事情成为正真美好的事情。以小组合作为例:每个成员都得有责任感,不为己,有智慧,加勤奋。。。这样的想法显得我很幼稚,理想主义。事实是,工作中总有人不负责任,投机取巧,或是人与人之间闹情绪,可以头痛的事情太多。这样一想,我又退回至保守的地盘,自己干自己的,至少自己承担一切好与坏的结果。
荷兰人大多是非常开明,坦白的,总有提不完的问题和意见,他们很爽朗,基本上是有话就说,有时候也会针锋相对。可让我害怕的是,荷兰人容易“犯懒”,什么事都喜欢拖三拉四的,非要到最后不得已,才临时抱佛脚。要是那人天资聪颖,有好的主意,大家至少还能各取所长。但最最,最最让人恼火的是,有人又笨又懒,纯是个投机取巧者,在没有权利迫使他干活的前提下,便唯有自己来承担,在如此的情况下,你怎会不焦头烂额呢?
我和我老公谈起这事时,他的意思是,要干好小组的任务,首先得确立起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感,要管好人不容易,尤其是在荷兰,崇尚个人自由的国家,即使你拥有权利,也不会像在中国起到相应的作用,权利应该是最后使用的手段。他说的自然有道理,但信任也是长期相处而建立起来的,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吧。
我大可不必如此认真,只是在这些时间里引发的一些思考。在学校或是在单位,都有诸如此类的事情,因人而异,因环境和文化背景而异,与他人共事确是一门学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