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悠悠秀扬州
曾在扬州数年,今又故地重游,感受颇为深刻。
古城扬州,“淮左名都”。东连大海,西溯长江。盛唐时,曾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经济文化盛极一时,十里长街车水马龙。历代,曾留下隋炀帝三下,康熙、乾隆数巡的佳话。名人曹雪芹的祖父,江宁织造曹寅;《桃花扇》作者孔尚任;诗画书三绝的郑板桥等文人墨客,均久居于此,所以,城中处处透着悠悠古韵。
扬州美景,首选瘦西湖。“西湖为何这般瘦,余杭千里到扬州”,扬州大学的教授如是诠释。“瘦”,更见婀娜,倍觉清丽,蜿蜒曲折,飘如玉带,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相比,别有一种风韵。
进入瘦西湖,移步换景:柳叶清摇、竹影婆娑、小岛苍翠、亭园精典。横跨瘦西湖的石桥上,建有五座古亭。攒尖翘角、色彩艳丽,如五朵冉冉盛开的莲花,故又称莲花桥。更有甚者,据说中秋之夜,能在瘦西湖中看到十五轮满月。当然要在不同的亭内,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可惜,我却一直未能饱此眼福。
出瘦西湖石门,行不多远,便到了古木葱笼、风月仙寰的小金山。寺虽不大,但花墙环抱,甚为幽深,至少有三百多年历史。《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听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就曾经过此地。而“观月亭”中的楹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乃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亲书。
过小金山,行左道,听松涛,不足千米,即到“远山来与此堂平”的平山堂。此处一峰孤秀、高古苍茫,山林僻静,曲径通幽。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居读于此,而将秋写得形色宛然的《秋声赋》也作于此。堂内堂外,还有苏轼、秦观神采飞扬的碑文石刻,这些千余年来凝固的翰墨之香,令游客停步鉴赏,赞叹不已。
平山堂另有一绝,即鉴真纪念堂。堂内供奉着鉴真和尚高大的檀香木雕身。扬州僧人鉴真,唐朝时应日本同行之邀,几经挫折,眼睛失明后仍不屈不挠,第六次才成功到达日本,在日本唐招提寺传授戒法,并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药等介绍给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62年,日方僧人团专门护送鉴真大师的檀香木雕身至扬州平山堂供奉,一时轰动,传为佳话。
景色优美的扬州,古色古香,古人古迹特多,虽然近些年现代化建设发展极快,甚至有小香港之称,但令游人们钟情难忘的,还是那些独具风格的悠悠古韵。http://imgcache.qq.com/ac/b.gif

(瘦西湖五亭桥)
注:本文曾发表于《武汉晚报》
本文标签:
旅游 古韵悠悠
扬州
瘦西湖 飘如玉带
平山堂 高古苍茫 鉴真不屈不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