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铜马古道PK茶马古道

(2009-12-08 01:11:17)
标签:

会泽

铜马古道

杂谈

钱王之乡云南会泽县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如火如荼。近日,会泽县委书记何汝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会泽县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经进入省审阶段,会泽县将投资12亿进行会泽古镇保护与开发,同时还将冲击“双遗”目标。会泽县冲击“双遗”的立项依据之一是“铜马古道”,何书记对记者反复强调:“‘铜马古道’的意义其实比‘茶马古道’的意义更大”(云南信息报)。

笔者不才寡闻,“铜马古道”还是头一回听说,经多方查证得知:清朝嘉靖年间,铜乡会泽设有两个造币厂生产通宝铜币,制作好的铜币由马队驮运走五尺道、过金沙江、经京杭大运河运抵京城,“铜马古道”由此而得名,其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

“铜马古道”岂能与“茶马古道”同日而语。千年“茶马古道”是世界上历程最长的古代商路,绵亘万里,端的远抵西非红海岸,堪与“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相媲美。“茶马古道”被史学家誉为“经贸之道”、“文化之道”、“政治之道”,为古道沿途的艺术、宗教、风俗、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茶马古道”虽已淡出今人的视野,但它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及国际影响力决不容低估。

名不见经传的“铜马古道”,作为一个新语汇尚在磨合中,作为申报“双遗”的器具,才刚刚派上用场。而申报的操作方竟将为其意义定位于“胜过茶马古道”,令人备感滑稽。

一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息或湮没,与当地的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的发展不无关系。今日中华逢盛世,迫不及待地“抢救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属善举,但是,“申遗”工作当量力而行,特别是一个人均GDP不足7000元的国家级贫困县,“财政保工资保运转尚拮据”的会泽,5年内将砸出12亿巨资“冲击双遗”,百姓温饱逊位“铜马古道”,势必引发争议。  

前不久,网上疯传会泽县领导的指示:“要切实保护好张曼玉喂过的猪,提升会泽的知名度”,至今还成为饭后的谈资。今日,“张曼玉曾喂过猪”的地方又传来“铜马古道”意义大于“茶马古道”的谵语,难免令人产生“逻辑联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