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网民对看守所备加关注,从“躲猫猫”到“做噩梦”,网民拍砖灌水穷追不舍。于是公安部门发出彻底整治牢头狱霸的通知,并发文对看守所在押人员进行全面体检,避免“猝死”事件发生。能有此结果,网民功不可没。
就在大力整治看守所牢头狱霸期间,网上又曝出16岁少年小鹏(化名),在邢台看守所遭牢头狱霸暴打甚至用订书机订手指的消息。据小鹏的律师介绍,小鹏4月14日至23日,在邢台市看守所被关押9天,天天遭到同室在押犯人的殴打。入所前三天,牢头让小鹏脱下鞋子,用脚踹小鹏的脚趾,小鹏的脚趾肿的像小萝卜,却忍痛不敢叫,后6天又改用订书机订小鹏的手指尖(订书机平时用作于看守所为外单位加工花圈),十指连心疼痛难忍小鹏几乎昏厥。在看守所的9天时间,让16岁的小鹏判若两人,眼前的他双眼呆滞,四肢乏力,“很震惊,我从来没有见到我的当事人如此痛苦”(小鹏的律师王建军语)。有记者质问看守所为何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关押在一起,该所负责人解释说,“107室属于未成年号,为便于管理,安排几名年长的去那照顾”。于是,16岁少年小鹏就被“照顾”得遍体鳞伤。
看守所为何有关暴力的负面新闻不断,我以为与它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有很大的干系。目前我国的看守所隶属公安局,供职看守所的人员多为体弱年长者,公安队伍中的“精兵强将”很少在看守所工作。看守所工作人员的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比公安局其他部门要差些。有些人甚至是被“发配”而来。于是,他们就产生了“和尚撞钟”和“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消极思想,监舍内部的日常管理工作自然就“委派”给在押人员管理,牢头狱霸应运而生。
再则,看守所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还停留在“看守所是惩罚教育机构”的层面上,大凡进入看守所的人,不给他留下点“深刻”记忆,岂不虚行一趟。于是乎,类似“躲猫猫”等施暴手段就成了看守所的传统保留节目。“不打不骂的看守所与招待所有何区别”。此种理念一定程度上默认或纵容了看守所暴力事件的发生。
要想根本解决看守所牢头狱霸猖獗,在押人员“猝死”或因殴至残之类事件的发生,看守所还必须在体制上有所突破,至少应将看守所从公安局剥离出来,移交给司法局或监狱管理局。还看守所“看守羁押嫌犯或违法人员”的原本功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