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昆明市西山区法院审理一桩诈骗案,案情很常规,办公室小夏非要请我去采访一下,说此案是一块“新闻富矿”
骗子叫刘洋,高中毕业后,从武汉来到昆明准备做服装生意,因本钱太小,想搞点“启动”资金。刘洋不知从那弄了一本《中国政府机构名录》,上面有领导名字职务和联系电话。刘突发奇想,冒充国家机关领导,来钱岂不是又快又轻松。
于是,刘洋打电话到某县环保局:“我是省环保局的×,今年有一套奥运宣传册,你们想办法分担一万多元,没意见吧?如果同意就把钱打在帐号里……”。没过几天,刘洋到银行查帐,发现他的存折里居然有13600元,他惊喜不已,觉得这钱来得太容易了。第三天刘洋又打电话到昆明市某区广电局:“我是省广电局的×,我们现在需要一批礼品茶几,你们是不是买点送上来,我算了下大慨需要13600元。要不你们不必去买了,把钱打到帐户上,我安排人去买就行了”。下级单位接到“误以为”省广电局领导电话后,当天就安排专人办理,将13600元打到“我是×”指定的帐户上。就这样刘洋“如法炮制”地接连打了五个电话,结果是“五发五中”,其中两家竟是县司法局和检察院。不到两个月,刘洋做服装生意的本钱甚至连一年的利润都搞到手了,刘做好了打道回府的准备。
在看守所里刘洋向记者透露了他实施诈骗的“理论依据”:“现在的基层小官想要向厅级大官送礼,就担心抬着猪头找不到庙门,我给他们创造了一个上贡的机会,他们哪还有工夫去想是真是假”。
政府的钱就这么好骗,光凭一句“我是×”一骗就一万多,这可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啊!简直是崽卖爷田心不痛(当然这里面还有公务员晋升的机制等问题)。政府审批一位低保户要过五六道门槛,低保户一年才能拿到两千多元的低保金,就这点钱据说还要搞百姓财产申报制。可是政府部门一次“一条龙”动辄就是上万元,一场脐下三寸的按摩至少也要5000元,领导签个字还是老百姓埋单。全国一年“三公”消费近万亿元,能造多少搜航空母舰?反腐败,“必须先管好政府的钱袋子”,老百姓的嗓子都喊哑了。哎――喊了也白喊,反正骗的也不全是我的钱,当然也有我的纳税钱。(情绪失控,词句凌乱,将就看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