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养生话七情

(2022-05-08 17:28:07)
http://www.bmtsz.cn/wp-content/uploads/2022/05/frc-497df62950afaea5b756f10026a3a601.jpeg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黄帝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http://www.bmtsz.cn/wp-content/uploads/2022/05/frc-3ed0316322e5b3d1d718e573035d022e.png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http://www.bmtsz.cn/wp-content/uploads/2022/05/frc-c698ed91bf0491fdfe816261d01d6ed7.jpeg

我们知道,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出现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的后果。故善养生者,宜注意情志调摄。而过激的情志,可影响体内功能失调,而累及五脏。

http://www.bmtsz.cn/wp-content/uploads/2022/05/frc-011636c9b99440067fbf60d9fef84b3f.jpeg


怒伤肝


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等疾病的重要原因。 

http://www.bmtsz.cn/wp-content/uploads/2022/05/frc-57edb8bde97c299c2c3e5c1f0d267bfc.jpeg


喜伤心


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易于恢复身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如《淮南子·原道训》曰:“大喜坠慢”。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从而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痴呆等。

http://www.bmtsz.cn/wp-content/uploads/2022/05/frc-a980a0061e52091eda13000de2f9376b.jpeg

《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老年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忽发狂疾的故事,是典型的喜伤心病例。

http://www.bmtsz.cn/wp-content/uploads/2022/05/frc-af18fb88851d9c01ffabaa8335a9347f.png


思伤脾


中医认为:“思则气结。”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即可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http://www.bmtsz.cn/wp-content/uploads/2022/05/frc-c6786f571bf4d3bc3f9cc580d07e02c8.jpeg

 

忧伤肺


忧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情志。人在极度忧伤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咯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呼吸功能受损。

《红楼梦》中多愁善感、忧郁伤身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http://www.bmtsz.cn/wp-content/uploads/2022/05/frc-e7632e193b8219b2f0c35a58269680a0.jpeg

 

恐伤肾


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晕、阳痿,并可致人于死地。老百姓常说“吓死人”,就是因为恐则气下。

http://www.bmtsz.cn/wp-content/uploads/2022/05/frc-35840bb623ae14dd11af731747904cf2.png

情志变化与内脏关系密切,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脏腑功能也逐渐减退,调节适应能力较弱,面对过激的情志变化则难以承受,故而引起疾病。

http://www.bmtsz.cn/wp-content/uploads/2022/05/frc-c9a6897819d5101c819774e35aa2c59c.jpeg

人生在世,喜怒哀乐等情志变化,贯穿在生活之中。避免过激情志的较好方法是:遇事要镇定自如,冷静地对待目前的复杂情况。事情过后,不要长期放在心上,自寻烦恼。

http://www.bmtsz.cn/wp-content/uploads/2022/05/frc-1634142fc24380c825e29732590e8309.jpeg

要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抗逆能力,胸怀要宽阔,情绪要乐观。要淡泊宁静,知足长乐,把人生忧喜、荣辱、劳苦、得失视为过眼烟云。

http://www.bmtsz.cn/wp-content/uploads/2022/05/frc-aab594c83aa0e00971471581fb1f15ee.jpeg

万事只求安心,保持精神内守,人则长寿。另外,平日多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寻找精神寄托,这样对预防情志过度,保证脏腑安泰,促进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

http://www.bmtsz.cn/wp-content/uploads/2022/05/frc-db542998eb883857f836f70ed083b0ea.jpe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