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从脏腑出来到四末,再从四末要回到脏腑,出来了,回不去,在末端受阻,也就是在脚趾端、手指端受阻,或者气回去得少了。比如在极度恐惧、生气等状态下,大部分卫气出来了,在四末这些地方受阻,回去的气稀稀拉拉的,就会导致内里空虚。也就是脏腑里面是空的,内经写到“气绝于内”。这个时候一定一定不要在手指末端放血,放血就是泄气。你一刺血,这个人有可能就离开这个世界了。用不恰当的方法在不恰当的时间,以无知的愚昧善良去帮人,其实,是害了人。
气绝于内,我们要怎么做呢?晕厥的人,要看他的气色,看脸,脸部五官关联五脏。这时,对方一张脸苍白的话,我们要在腋下、腹股沟这里做。用手抠着腋下往外拉伸,另外在摸摸腋下极泉穴及周围有没有结,通常在这种情况下,这个部位都堵得硬硬的,用手把这里揉拨开,很快,对方就会苏醒,呼吸正常,面色开始有红晕。那么,接下来该怎么治疗就怎么治疗。
《九针十二原第一》“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而用针者反实其外,是谓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静。治之者,辄反其气,取腋与膺。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逆厥则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
气绝于外,脸色、肤色发红,里面的气出不来,是为绝于外。在手指、脚趾刺血。有针用针,没有针,拿个瓷碗,往地上摔,找锋利的碎片尖儿,在手指末端,刺血。不用考虑穴位。血出来,很快的,气就回到脏腑了,气的循环正常,气色慢慢的就恢复正常,人也就苏醒过来。
苏醒过来以后,需要检查就检查,需要进一步治疗,就治疗。
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而用针者反实其外,是谓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静。治之者,辄反其气,取腋与膺。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逆厥则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
《九针十二原第一》
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者,脉口气内绝不至,反取其外之病处,与阳经之合,有留针以致阳气,阳气至则内重竭,重竭则死矣。其死也,无气以动,故静。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脉口气外绝不至,反取其四末之输,有留针以致其阴气,阴气至则阳气反入,入则逆,逆则死矣。其死也,阴气有余,故躁。所以察其目者,五脏使五色循明。循明则声章。声章者,则言声与平生异也。
在成都博物馆可以看到绵阳双包山汉墓出土的经脉人,和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经络人。这两个2000多年前的文物,一个描绘的是卫气的循行规律,一个描绘的是营气的循行规律。大家有时间可以去成都博物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