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

(2019-04-15 10:14:28)

我们经常说艾灸“扶阳”,但每个人对“扶阳”的认识可能不尽相同。很多人以为,扶阳就是艾灸产生的热能进入人体,转化成一种人体需要的阳气,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

艾灸产生的这个热能并不会直接转为我们人体所需的阳气。就像吃核桃不能直接补脑子,吃红枣并不直接补血一样。不能简单粗暴地把艾热和阳气划等号。

我们所说的人体之阴阳,是我们身体脏腑所具备的,并非外界所直接给予的。也就是说,艾灸的作用并不是简单的将病症给除掉了,而是通过调理身体,促进腑脏的自愈。

艾灸是通过调动身体的自愈功能,来消除病痛。归根结底,疾病的治愈更多的是靠我们自身,艾灸等调理手段只是起到一个辅助、推动的作用。如果你自己不注意饮食,不注意控制情志,不遵守正确的艾灸方法的话,再好的办法也是没用的。

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

因此,扶阳真正指的是,我们用艾灸的方法去刺激我们的穴位。使正气巩固,使阳气提升,将病灶赶出体外。

举个例子吧,艾灸可以治疗哮喘,尤其是过敏性哮喘。原因就是,大多数哮喘是免疫力低下引起的。而艾灸助阳、扶阳,调理元阴元阳,可让人体溃散的防御系统再次振奋起来,提高人体免疫力。

很多人反馈,说自从艾灸后,自己身体素质变好了,一个冬天都没有感冒。这是因为,我们提高了身体的正气,“正气足,邪不可干”,病邪自然无处藏身。很多过敏性疾病,都是可以通过艾灸调理好的。


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

通过艾灸调理身体,其实主要是利用了艾灸的两种特性。

第一,艾草本身的属性。艾灸扶阳,和艾草的性质也分不开。艾草,本身就是纯阳的植物。宋代一位著名医家窦材,托名扁鹊写了一部《扁鹊心书》,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而扶阳大法,窦材首推灼艾,其次是丹药以及附子。

并且,艾草归肝脾肾三经,在艾灸的过程中,艾草燃烧产生的艾烟和艾香,通过七窍进入我们人体,就能作用于我们的脏腑。

第二,艾草是所有植物里燃烧时最特别的一种,艾草本身具有穿透性

艾灸除了具备艾草的阳性,还具备热力,能打通穴道,让艾草的药性更易吸收,从而增强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效果。

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

艾灸的穿透性是其他热疗所不具备的功能,艾灸的灸感也是做其他热疗所不能体会到的艾灸产生的热具有透热,扩热,传热,近端不热远端热,表皮不热,皮下脏腑、胸腹热等特点。所以我们做完艾灸之后,这个热感会在我们身体里面残留,少则几十分钟,多则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很多人反映,做完艾灸后,感到身体暖暖的,很舒服,原因就在于艾灸强大的穿透力。

据现代的医学表明,艾草点燃之后所发出的红外线是我们现在所用红外线灯一类器械,包括其他一些物体点燃之后发出的红外线的穿透力的5倍乃至更多。临床上经常有这样的例子,比如一个人肾上长了个囊肿,或者是胃里长了什么东西,用中药、刮痧等方法调理的话,很难作用到病灶处。

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

但如果用艾灸的话,就可通过它强大的穿透力,让热能和艾草的功效从体表直接渗透到囊肿所在的位置,达到活血化瘀散结的作用。就这是为什么,艾灸调理乳腺增生、子宫肌瘤,以及一些内部的炎症,比其他方法更有效的原因。

弄清楚扶阳的真正含义后,再来和大家说说返病的问题。

艾灸返病是指艾灸进行一段时间后,出现病症加重、犯老病、招新病的情况,有人会认为是灸坏了或是不适合艾灸。其实,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复杂而精准的系统,可以自我调整,在艾灸过程中,伴随着阳气增强,会出现很多返病现象,这恰恰是身体在进行自我修复。

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

有些人可能以前得过某种疾病,治好了,多年都没有再犯,认为自己已经完全好了,但艾灸后,原本好了的病症又出现了。这是因为艾灸后,阳气充足,主动去攻击身体里还未清除干净的病灶,所以坚持艾灸可以去掉病根。

至于灸出新病,这是因为有一些表面上没有显现但隐藏在身体内部的疾患。在艾灸的过程中,这些隐疾从表面浮现出来。所以,出现“新病”,其实也是预防疾病的一种表现,并不说你不艾灸了身体内部就没有这些疾患了。艾灸增强体质后,让隐疾通过症状的形式暴露出现,才能将他们扼死在摇篮中,不至于酿成更大的疾患。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