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使人们诗意地栖居在城市
(2011-01-14 17:41:43)
标签:
休闲城市文化居住 |
分类: 非分行:物质外文字逍遥 |
休闲,使人们诗意地栖居在城市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休闲的环境中,我们可以忘却生活的烦嚣,在城市里“诗意地栖居”。这是荷尔德林的在汉语语境中的圣境,也是现代城市生活品质最集中最直观最享受的重要元素。
19世纪,“闲”作为人的权利在西方得到确认;美国率先兴起休闲研究热,世界休闲组织宪章(The World Leisure Charter)声明休闲为人的“基本权利”。新中国在20世纪80、90年代才始正视“休闲”的需要,但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休闲”一直或隐或现的运行在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的领域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亚历士多德所倡导的“休闲”是实现文化理想的基本要素,柏拉图所提倡的“休闲”是让人们变得正直善良,陶渊明所崇尚的“休闲”是悠然安逸的心性之境,所以古今中外,“休闲”的内涵与外延一直存在社会的各个时代与阶层——“休闲”不仅仅是富人的,也是穷人的,他们都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一座城市是国民生活最重要的物质与精神地域。一个城市必须满足于各式各样的市民需求,必须有居民、游客和从商的人——“人”在城市休闲中是最重要的,城市因人而被赋予生命,休闲因人而使城市更美好!所以,休闲应该像自由一样重要,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国城市的发展,其实就是人的发展。如果城市的发展离开“人”这个终极目的,那么城市的发展也将失去其所有的价值。可以这么说,一座城市到底是否休闲,关键还在于生活在这座城市人们的真实感受与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尊重每个市民最真实的情感体验与生活感受,这才是休闲城市的本质。
人,万物的创造者,生活在城市里,不仅仅只是要求基本生存需要的单一化和物质型,而是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和精神型。一座城市的文化娱乐活动、体育健身设施、旅游服务消费等系列物质与文化配套是必须具备的,而且与市民的休闲意识的提高要与世俱进,必须充分考虑到日常休闲、周末休闲、假日旅游休闲的不同特征,将休闲空间进一步划分层次,提供不同内容的休闲服务,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品质追求与享受。在城市休闲的理论与实践中,且莫过度强调“休闲活动”中的“扩大内需”的经济效能,而是重视“休闲文化”中的“提高福利”的精神作用,杜绝“休闲”的“非人化”和“工具化”,真正使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诗意地栖居,让享受城市休闲成为每一个公民权利与福利。
休闲,是一座城市的生活常态,也是一座城市的生命在场。在人类的追求中,对于休闲的向往、感受、享受,一直就是社会的一种最强大的向上力量。休闲,让社会更美好,也让城市更美好,更让人类更美好,这种递进的和谐合力,促进与升华了人类的创造力与审美价值,使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成为万物快乐与幸福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