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爱情的味道
——读诗人兰马诗集《蝴蝶泉的另一边》有感
文+
周丛丛
月袭所敬佩的诗人兰马又出诗集。当我一口气拜读完他的最新诗集《蝴蝶泉的另一边》,情不自禁的,被每一行诗句涌出的诗情画意所深深打动。兰马的诗一向给人的印象是非常质朴,但质朴的语言中却独有韵味。他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准。
平淡中见真情
诗歌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是诗人对意象准确捕捉以后,又融入自己对生命体验的再创造。同时,它又是诗人个性化的思想和情感的自然流露。兰马的诗,于平淡中见真情。诗人用心灵的纯朴写出的纯朴诗句,予人以读后的喜悦。诗人在《美人》中写道:
凡夫俗子看见的
大多数是遍地的荷
泥里埋藕
水莲和荷是对姐妹
荷在村舍周围
我们熟悉
天凉了
我们挖藕
花谢了
我们采莲
唯独水莲
炊烟呛不着的领域
一湖天池中央与天鹅对镜成仙
一朵水莲
我们在书里唱了又唱
忘记了容颜
这首诗写的极有意境和韵味,读后只觉有一股清新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诗人在意象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上恰到好处,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用的语言是简单而干净,朴实而精炼的。而这些语句显然是经过了精挑细选和巧妙安排,所以,能让我在诗人对于美的柔情的赞颂里,体会到那种悠静与恬淡的真情。

(《蝴蝶泉的另一边》兰马著
2004年3月出版)
优雅的抒情
溪流断肠,难过的是一个无辜的棒塠
那块石头还在亮处露出伤痕
干过的血被流动的水洗白了
绕了村庄一圈
一个棒塠摊开了毕生的心事
鱼儿阅读过,水蔓轻轻舞蹈
捣衣女在溪河之外
脱离了花草的水
村野的路慢慢自我缩短
草丛是归宿
捣衣的石头像一个废弃的鸟巢
太阳下闪着羽毛的光亮
温暖被带走了
一只绣花鞋成了无言的墓碑
有谁还去赶路
清明前抵达
一个村庄荒芜了,接下来是水的疯长
捣衣女,蝴蝶一般飞了
一条通上水边的路也廋了
两岸的水草
没了女性的蛇腰
挺立风雨中
展示了少得可怜的阳气
《捣衣女》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首冷抒情诗,让人体会到了,自然流畅的诗行中,也可以如此优雅的抒情。像这样优美动人的句子在这本诗集中,是随处可见的。如《虚构的村庄》:山头的一轮明月像我城里的朋友/在窗外走了又来,来了又走/留下一种或重或轻或现或隐的行迹/一个虚构的村庄/在我的一本书里/多年以来都在繁荣成长。而《湘女多情》更是有种很空灵的美感,完全称得上,是诗人抒写自己空灵心境的代表作品:
踏上楚湘大地,身边的河流开始大胆抒情
一株泪斑竹像一枚麻醉弹迎面而来
我忘记了躲避,在人群里情愿被击中
弯下腰,看是否有血风干的痕迹?
亲近湘女,从《楚辞》里的《九歌》出发
人神相恋落泪成柳,清风吹皱一江秋月
我站在二十四桥下,看见了斑竹最初开放的泪花
在竹节上比一对失散的鸳鸯哀婉动情
水围的三湘在一个个传说中洒播了多情的种子
一个辣椒入口,湘女水芙蓉般婀娜多姿
我忘记了上岸,在船上等待有人把我留下
顺着潇水继续南往
离开了一株泪斑竹,湘女是一朵旱荷
柔情藏进了花蕊,风吹弯了纤纤的枝蔓
我必须打一把雨伞,最好是自制的油纸伞
赶在桃红三月,继续租上一叶轻舟
在潇湘的江面荡荡悠悠,随遇而安
低下头,希望能够再次被湘女的多情打翻船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习惯于用对生命的可贵探索来书写心灵的回忆。更擅长在冷静的叙述中,用朴实的文字,给读者呈现出浓厚的怀旧情结。他的文笔细腻,意境优美。在唯美而飘逸的词句中,处处流露出温柔安详的情绪,却没有一丝矫柔造作的痕迹。我不得不钦佩作者的独具“诗眼”.显然,诗人并不喜欢在形式和技巧等方面做表面功夫。而是用自己独特的思想,把心灵的交响曲用笔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诗,平淡中见真情,如一溪生香的流水,承载了诗人的美丽与哀愁。(而这些非常讲究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作品,皆充分体现出了,诗人在努力追求不落俗套的表达效果。而他也成功做到了这点。)使我在拜读了以后,久久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我始终坚信,诗人一定有与众不同的生命经验,不然,他就写不出如此隽永深刻的诗歌。
2004年10月于郑州
(注:5月19日,偶遇一本旧杂志,看见一篇有关评论我的诗集《蝴蝶泉的另一边》的文章,心情有点激动——诗歌久违了!想往昔,诗歌是我疯狂的最爱,曾经在一次非文学论坛上说过:我最珍惜与自豪的就是“诗人”这个称号,其他的诸如“策划师”、“经济师”等,我则放在其后。可是现在,我基本不写诗、读诗、更不会主动去写诗歌评论,因了生活、事业、工作的种种,一切都不能停止生活的脚步,而诗歌却可以暂时停顿,只不过需要时间而已,但生活必须一刻也不能停止,这也许就是做“人”的艰辛与无奈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