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兰马
兰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816
  • 关注人气:4,8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诸暨现象”:中国“绿茶之乡”是这样炼成的

(2009-05-15 10:23:57)
标签:

诸暨

绿茶

品牌

杂谈

分类: 茗茶馆:嘉木处隽永甘露

中国茶业发展“县市典范”系列报道之“诸暨”篇:

“诸暨现象”:中国“绿茶之乡”是这样炼成的
    
    文+图   蓝马

 

    诸暨,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故里,也是越文化的发祥地,传承陶朱公之商风、耕读传家之民风,而如今的诸暨茶仍如西施一般美名远播。据记载,诸暨境内产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产量丰富,一度极负盛名。唐时,列入全国八大茶区的浙东茶区,所产称越州茶,古往今来,皆为中国著名的产茶区。
    新世纪,新气象,而今迈步从头越。诸暨从上世纪70年代起,便跨入全国八大产茶县(市)行列。2008年,诸暨市有茶园面积11.9万亩,茶叶总产量6013吨,茶叶总产值2.8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2400吨,产值达2.5亿元,占总产值的90%,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受到国人的一致好评,茶界人士称为之“诸暨现象”。现在,诸暨市凭借强有力的“规模”、“品质”与“品牌”等“三把锋利宝剑”,敢于在国内外的茶业市场“亮剑”,且“亮剑”必胜,先后荣获了“中国无公害茶叶之乡”、“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工作先进县”等称号,故被冠之为“绿茶之乡”的美誉。
   
   
   
    “规模效应”:诸暨茶业“光线聚焦”,内外销并举
   
    近几年,诸暨市委市政府对茶叶产业较重视,把茶叶产业列入诸暨市十大块状农业之一,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挂帅的“诸暨市创建中国无公害茶叶之乡领导小组”及“诸暨市茶叶良种化工作领导小组”,为该市的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基地建设、良种发展、老茶厂改造、品牌创建、专业合作社成立等方面都有奖励扶持措施。譬如,对列入诸暨市级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基地的,补贴5-10万元,对认定为绿色农产品基地和绿色农产品的镇乡和企业省级每项奖励2万元,绍兴市级每项奖励1万元。对茶业经济合作社成立补贴2万元。诸暨市一直紧紧围绕“茶业增效、茶农增收”的工作目标,以农业产业化为手段,基地建设为抓手,茶叶品牌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优质良种茶园,积极开展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努力提升茶叶品质和名茶知名度,茶叶产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但是,对于地方茶产业而言,必须进行规模化发展,不能“小打小闹”,而是形成规模,进行有效的“聚焦”,才能在日益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为此,诸暨市政府大力提倡与扶持茶业“规模化种植、规模化生产、规模化营销、规模化科技研究”的“四大规模化”工程的实施与建设,如此由“规模化”的平面效应上升到“影响力”的立体效益,突破地方局限性,快步从诸暨出发,翻过会稽山,走向杭州,继又跨过钱塘江,走上全国,再越过海洋,迈向了全世界。
    据记者了解,2008年,诸暨市的绿茶种植面积达11.9万亩,产量达6015万吨,产值近3亿元,绿茶的产量与产值位居全国前列。如今,诸暨市茶产业“规模化”的运作机制,凸现出以“镇”为主单位,及“茶叶合作社”为辅助单位的特征,双剑出鞘,市场竞争力倍增。目前,诸暨市已形成三大名茶产区:一是以东白湖、浬浦、璜山等镇乡为主的石笕茶产区;二是以马剑、同山、草塔等镇乡为主的针形茶产区;三是以赵家、枫桥、东和、东白湖镇西岩片等镇乡为主的越州龙井产区。2008年,全市名优茶产量2400吨,产值2.49亿元,分别占总产量和总产值的30.5%和90%,成为茶业经济的主导。
    不仅如此,诸暨在实施“茶叶绿色工程”,亦进行“规模化”运作,在全市推行无公害清洁化全程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不断推进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目前,该市有无公害茶园10万亩,已通过认证的有机茶面积达1.3万亩,有“绿剑茶”、“云剑茶”、“西子丽人茶”、“笔峰春茶”等四大茶叶品牌,计4万亩生产基地被评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基地”,其产品被评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另外,诸暨境内106家茶厂中有66家通过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有12家企业通过QS认证,如此通过
    以上系列“规模化”措施,从而保证了茶叶整体品质,及提升了诸暨茶产业的整体影响力与号召力。
    “规模化”的成功操作与实施,使诸暨的“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比中国其他产茶地区更具向心力与合力,使其茶产业得到不断深化的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出口创汇”能力更强,促进了当地茶叶龙头企业的不断涌现。据悉,诸暨茶商、茶农还不触角伸展到外省,现已在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外拓基地1.3万亩,为诸暨茶业发展成为跨省跨市的“现代效益农业”进行新的有效的实践。

 

 


    
    “品质效益”:诸暨茶业以“环保产品”占领信誉高地
   
    放眼全国,浙江茶叶可谓一枝独秀,而放眼全国浙江,则诸暨亦为一枝独秀。据诸暨市委常委、原副市长阮建明介绍:“诸暨市茶叶产业在抓好‘种工程、绿色工程、名牌工程’三大工作重点,突出优化“三品”即“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品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狠抓‘品质’关。”
    “品质是产品的内核,任何品牌的出现与提升,必须依靠消费者对品质的认可及赞美,否则任何抛弃品质开展的系列所谓广告推广诸类活动,都是最后注定要失效,甚至是致命的。”记者曾在一次大型品牌峰会如此发表主题演讲,4月,当记者在诸暨采访时,与该市羽剑茶场负责人交流,他说:“在我们诸暨特别重视茶叶品质,可以说没有过硬的品质,就没有我们诸暨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就没有我们茶农的富裕生活。”可见,诸暨的茶叶“品质意识”犹如一枚优良的种子种植在肥沃的土壤里,已经健康发芽散叶,开出了美丽的花朵,且结出了丰盛的果实。
    “茶业产业是我市传统的优质高效产业。我市在茶叶生产工作上围绕‘茶业增效、茶农增收’开展,全力打造越国茶都,将继续以‘良种、品牌、无公害化’为茶业发展重心,立足长远,加快发展,着力推进无性系良种化茶叶基地建设,着眼于绿色,着力推广茶叶的无公害化,努力向茶叶基地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基地建设规模化、品种结构良种化、生产管理标准化、配套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打好‘品质’这张牌,真正使诸暨市茶叶生产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诸暨市委常委、原副市长阮建明对于该市的茶叶高效“品质”而产生的市场竞争力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记者从绍兴市与诸暨市相关部门了解到,为提高茶叶品质,诸暨市积极实施“茶叶改名”工程,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形成了以东白湖、浬浦、璜山等为中心的石笕茶产区;以马剑、同山、草塔青山等为主的针形名茶产区和以赵家、东和、东白湖西岩等镇乡的越州龙井茶产区,名优茶采摘面积达6.8万亩。2008年名优茶产量为2400吨,产值2.49亿元,分别占总产量总产值的30.5%和90%。并积极推行茶叶的标准化生产,制定实施“绿剑茶”省级地方标准1则,“云剑茶”、“笔峰春”市级地方标准2则。2000亩茶园通过有机茶认证,4万亩茶园被认定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基地和绍兴市绿色农产品基地,“绿剑茶”、“云剑茶”、“西子丽人茶”、“笔峰春茶”等均获得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诸暨市诸多有关“品质”措施的执行与落实,使诸暨茶业从从产品认知阶段逐渐发展到消费者认知阶段,为当地培育茶叶品牌、打造茶叶品牌创造了坚实的基础,而我们的‘绿剑’品牌就是因为‘品质’的一流而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诸暨市绿剑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亚平的话道出——该市以“品质”打造“环保绿色”茶产品,再以“品质”占领消费者的信誉高地,为诸暨茶产业的品牌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
   


    
    “品牌效益”:诸暨茶业“发展力”强,“绿茶之乡”实至名归
   
    “这是一个营销的时代,更是一个品牌制胜的时代。品牌建设犹如炼金术,谁拥有了品牌,也就拥有了这个时代。”世界上最伟大的品牌炼金师斯科特•贝德伯里如此说道。诸暨市茶业的“品牌之道”,进行了有效的“差异”运作,发挥出强大的“发展力”,显示出强劲的“品牌效益”,使“绿茶之乡”的称号实至名归。
    “没有品牌,就没有经济效益,更没有社会效益,就算有极其优良的茶叶品质,其经济与社会效益也是有限的,惟有品牌的强大,才可以为诸暨市茶产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以及茶产业的发展后劲。”绍兴市农业局陈志庆局长如此向记者说道。据记者了解,诸暨市的茶叶产业由传统、粗放的产销模式转向品牌经营,与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营销“模式。譬如,诸暨市实施农产品品牌已成为市场的“准入证”,尤其以实施茶叶品牌战略为发展“现代效益农业”的突破口,在争优创牌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多次参加上海、北京、香港、济南、宁波、杭州等地举办的茶叶展示展销活动,及交流会与品茶会,不遗余力扶持与鼓励茶企、茶商、茶农创造“品牌”。据悉,目前诸暨市已产生了诸如“绿剑”、“石笕”、“西子丽人”、“云剑”、“笔峰春”等具有较广影响的茶叶品牌。据统计,诸暨市至今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只、浙江省十大名茶1只、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2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0个、浙江省有机农产品2个、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4个。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绿剑”“创品牌”的过程颇具代表性。1994年,绿剑茶才得以开发成一种集饮用与观赏为一体的中高档茶,当时的品牌价值可谓低小。作为新生儿的绿剑茶要想在诸侯林立的中国茶界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进行品牌的打造与推广,于是马亚平总经理走向了漫长而艰巨的品牌发展之路。1999年,马亚平在诸暨市做了5万多平方米的墙体广告,小成本,但效果明显,一时在该市几乎家户喻晓。2000年,又做起了“121”查询天气的气象广告;2001年,在《诸暨日报》开设“茶叶与生活”的专栏广告,马亚平亲自撰写有关茶与健康生活的文章,进行茶文化与绿剑的软文章传播,效果特别明显,区域品牌价值显现,绿剑叉很快就成为当地购礼品茗的首选。自此,以马亚平总经理为核心的绿剑人信心更足,开始进行市外与省外,甚至国外的品牌扩张,如今已经获得不下于50项的各项荣誉。目前,马亚平的“绿剑”在“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名牌、首届浙江省十大名茶”等显赫荣誉的光芒下,其“绿剑”的品牌可列入中国前10名的排行榜上。
    据诸暨市相关部门介绍,该市继续在茶叶生产工作上围绕“良种、品牌、无公害化”为发展战略核心,实施龙头带动工程,积极培育茶叶产业龙头企业,以现代工业理念促进茶叶产业发展提升,着力抓好绿剑茶、西子丽人茶、笔峰春茶、云剑茶、越都茶业有限公司、诸暨市出口茶厂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不断增强企业对茶农的龙头带动能力以及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进一步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强化品牌宣传,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国际、国内茶事活动,做好名牌产品的申报与推荐工作,不断扩大知名度,提升诸暨名茶的影响力,增加诸暨绿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茶叶大品牌、名品牌的优势,提升诸暨茶叶附加值,推动诸暨茶叶走上集约化、市场化发展之路。滴水见海。一个品牌成就一个企业,带动一方经济,形成强劲的“品牌效应”,那样便可以“小茶叶”撬动“大产业”,使诸暨市逐步迈向“茶业品牌强市”的序列。
    
 “诸暨现象”:中国“绿茶之乡”是这样炼成的  
诸暨的城市标志——城市广场

 

“诸暨现象”:中国“绿茶之乡”是这样炼成的

蓝马与绍兴市农业局陈志庆局长交流诸暨茶业品牌建设!

 

 

[延伸阅读]

 

中国茶业发展“县市典范”系列报道之“松阳”篇:

“松阳模式”:中国山区“产茶强县”的实践者

 

中国茶业发展模式“县市典范”系列报道之“余姚”篇:

“余姚意识”:中国绿茶的源头、茶品牌发展的典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