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荫山房归来不看房

(2009-02-07 10:19:40)
标签:

游记

余荫山房

旅游

分类: 非分行:物质外文字逍遥

       [游记] 余荫山房归来不看房

 

   

房者,普通住处也。凡功名者,其住处多以“园”者命之,譬如,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等等,无一不与名流息息相关。就连处番蛮之远的南粤,亦是如此,被誉之“广东四大名园”,也有三者以“园”之命名,唯有“余荫山房”用“房”取名,且以前缀“山”冠之,蕴涵一股谦逊与朴素的气质,仅此我便钦佩不已,心向往之!

余荫山房归来不看房


余荫山房地处广州番禺区南村镇中心,其故主名为邬彬,乃清朝举人,官位不到四品,但其两儿亦考取举人,民间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折桂”之说。据考察,余荫山房建为清朝同治十年,距今已有一百三十余年的历史。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余荫山房便是很好例证,建筑面积不过一千四百平方米,与其中国名园而言,可谓“小园”,但其亭、台、楼、阁、堂、轩等建筑元素错落有致于桥梁、廊堤、石山、碧水之间,小小园林显得格外得“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曲径通幽,藏而有韵,书香文雅,犹君子品格,故“园不在大,有景则盛”,得以远播。

 
步入山房,心性所致,首先遇见的就是一幅名联,红底黑篆:“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据说是山房故主邬彬所撰,名士陈允恭题写。一弓即一箭,古人以一箭之地来比喻百米距离,三弓之地形象说明了园林面积之小,“红雨、荫天、绿云”则泛指为园林内绿树成荫,花果不断、清幽雅静的自然景象。区区一幅对联便可深刻描写出山房的园林特色,且彰现了主人的高风亮节的自然情操。

     余荫山房归来不看房
中国园林有“南水北山,南秀北阔”之说,而余荫山房也不例外,但却比南方园林更为小巧玲珑。小家碧玉,“小”与“秀”宛如她的一对美眸,似乎盛满了自然之精华。余荫山房的第二个门,附侧挖有一个不到四分之亩的莲池,现为深冬,可看见满池枯荷,夏天该是池中荷叶田田,叶绿花红,风送荷香,别有一番韵致。小小的莲池之上,横卧一座小小的虹桥,全长仅三十米,但却巧妙得把桥、廊、亭、栏融为一体,特别娇小和精致。听导游说,若在风清月朗的夜晚,月影与桥影相映成趣,与周边景物互为成像,构成一幅完美和谐的天然画卷,被文人墨客喻为“虹桥印月”。中国邮政于1998年发行的岭南庭园四枚邮票中的一枚就是以此作为构图而成的。过了小小的虹桥,穿过一处小小的廊径,便到达全园的主体建筑,也是面积最大的建筑物——“深柳堂”。其实,对于其他园林而言也颇为娇小,但堂中木刻精品琳琅满目,名士墨宝闪耀其间。晚清三大才子刘山舟、张船山、翁方纲等名士诗句赫赫入目,尤其故主收藏的一幅大学士刘墉的书法真迹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书法、诗句、木雕等中华传统艺术随处可见,仿佛走进一个精致的民间藏珍馆,领略一番古代的书香之气、木刻之韵,全身心都通透神明起来。

余荫山房归来不看房
故主可为好客之士,其他建筑借为墨客骚人所设。一别馆与““深柳堂”隔池相望,为书斋之用,环境清静素雅,邀其文友,即席挥毫,吟诗作对,当时是何等写意。我仿佛看见他们正从历史的书香墨气里走了出来,长发飘飘,书生意气,如此生活令后来者无不羡慕。在“深柳堂”左侧有一间庐舍,专为宾客休息,面积不足九平方米,陈设简朴,但其“满洲窗格”颇具讲究,窗格镶有彩色玻璃,透过玻璃的重叠变换可观看窗外景色,一览四季风景。宾客若有意若散步,可出庐中,往回廊深处行走,便可遇见山房唯一一处“八角亭”。面积仍然不大,以八角形状构图,环水而立,八面全为窗户,利于通风与观景,这是观赏园林最佳位置,犹如观景台,无论春夏秋天,人在水榭中,水在亭下泛着波光,近看鱼欢水笑,蝶飞燕舞,花开花谢,远看房梁雕龙画凤,烟云四起,朝起暮合,整个山房美景尽收眼底。在书香之外,享受自然给予的灵气与情操,体验“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与融合。
余荫山房归来不看房


山房面积确实极其小之甚小,约摸一小时有余便可游览完毕,仿佛亲临一处山房,亲近了一份人间烟火的宁静与洒脱。在观赏古建筑艺术之余,其布局精巧、缩龙成寸、藏而不露、露而有章、景观精致独特,山体、水池,以及桥廊、亭榭、楼台、房堂等错落有致,即分离又融合,犹如一幅绝美的岭南民居庭园图卷。置身余荫山房之中,令人流连返还,思绪飞扬处,脑海里闪烁“五岳归来不看山”的诗句。余荫山房与五岳各有其美,五岳美在“山”,余荫山房美在“房”,其“房”之美放之四海内,可谓之绝美,若以“余荫山房归来不看房”美誉也不为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