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须“亲自”过儿童节
回首人生,经历的节日、纪念日无数,自己最喜爱的节日竟还是儿童节。因为这个节日既好玩,又始终离我不远。在我的岁月里,随着年纪渐长,儿童节渐渐远去。然而,儿子来了,还得跟着儿子光顾儿童节;又渐渐地远了,然而孙孙又来了,又得随孙孙亲临儿童节了。
记得我自己是初中三年纪才离开少先队的。别的同学在初一的下半学期就退队了,年纪小的初二上半学期也退了。我呢,作为大队干部和学校的少数少先队干部们一直戴红领巾戴到了初三,好像到了初中即将毕业也没有正式摘掉红领巾。因为没到期末就文革开始、世界大乱了。如果有正式的少先队“人事”制度和档案,我既然没有正式离队,那么我至今仍然是少先队员!
理论上,红领巾们是有权享受六一儿童节的,所以,我直到初中毕业还可以过六一。儿童节在我就比别人更长一点。又因为后来的文革,我没有机会认真享受青年节和其他的节日。于是,儿童节于我更有特殊的记忆和意义。
今年六一的特殊意义更在于,我们家小款款长到了还差一个月就3岁了。孩子长大了,有记忆了,因此,今年的六一,我们全家要认真过儿童节。不然,对不起孙孙,也对不起我们自己。
下面是去年款款纪念六一的博文,加以改动后再请博友们一阅————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65EN00SIGG.gif除了我们这一年龄段的干部子弟,后来的人都不了解什么是干部供给制。
我4岁的时候,建国初期的干部供给制已经取消了,父亲已经挣工资,而不是在小灶吃饭,不再由“公家”发放全部生活必需品了。而我们一家也都不在中灶吃饭,而是自己家做饭和父亲一起吃了。家里的东西,除了“公家”配给的家具,其余一概要用父亲和母亲的工薪去市场购买。
而“公家”的家具(极简陋的白原木家具),以后就以租借的形式继续用。例如每一个板凳一个月的租金是1分钱,桌子2分钱。钱很少,但是到了文革之中,家里堆了许多破碎的木头——家具的残迹,因为这是“公共财产”,家里不敢丢,却还在按月交付那一点点租金。直到机关里正式下达红头文件告知这一批实际已不存在的“公共财产”租借关系作废,家里才“正式”把一堆陈年的家具碎片扔出去。
此乃后话。
却说,所有的消费都需自给以后,只有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父亲供职的机关还要给孩子们发放玩具。这可是“公家”的一大善行,也是我们孩子们的一大福音。六一发玩具,对我们孩子来说和过大年一样,具有非常的吸引力。这是我们这些“干部家属”每年特别企盼着的真正的节日。
每年到了儿童节发放玩具的那个六一的上午,在机关与父亲差不多同等级别的干部的子女们,按照年龄大小排队,年纪小的排在前面,年纪大的在后面。记不清是多大年纪的孩子就没有份儿了。“家属”们排好队,玩具也排好队,大大小小各种玩具排成一个玩具城。玩具由办公部门事先选购来,玩具的价格自然有便宜的也有贵重些的。“家属”们按照排队顺序,自己上去挑选一件自己喜爱的玩具,不管玩具的价格,家长们不许发表指导意见。因为不许大人们做现场指示,所以大多数孩子上去就发蒙,犹豫来犹豫去地拿不准主意;而排在后面的孩子当然要起急,往往是先乱糟糟地喊成一片。而正在“玩具城”面前准备领赏的那个幸福的王子或公主一下子就成了晕头转向的倒霉蛋!
我的弟弟比我小3岁,却比我机灵,听父母的话,颇会做人。轮到他上前去挑玩具时,他会每拿起一样,回头看看母亲的眼神,当看到母亲发出赞许的微笑时,便抱着挑好的玩具蹒跚跑回来。于是,全家皆大欢喜。
我可不如弟弟乖巧,不会用心捉摸父母的暗示。那一年,等玩具排列好了,排在队伍中间的我也铁定了主意。我死死盯着后排其中一个会翻跟斗的孙悟空,生怕别人先领了去。轮到我去挑的时候,我径直抢过去,抓起孙悟空就一溜烟跑回家。
等分发玩具的活动结束了,大人孩子纷纷散去。母亲和姐姐、弟弟也回来了。母亲问,你觉得孙悟空好玩吗?我傻傻地愣住,没有听出母亲大人的语气不一般。抱着新洋娃娃的姐姐则干脆抢白着:什么呀?这是最简单最便宜的了!我才知道大家对我的欣赏眼光极不满意。
我不管别人如何看,自己十分喜欢自己的选择。我挑的会翻跟斗的孙悟空是刻在木片上的卡通猴王形象,中间横穿一根漆成金箍棒的木棍。把木片孙悟空放到架子上一端,木片孙悟空就会以木棍为轴,从一端滚到另一端。到头了,又从另一端滚回来,可以不停地来回滚很久。
在那个六一以后,被大家白眼很久了,我还没有明白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的眼光、我的孙悟空。玩具的结构是很简单,但是可以不停地活动很久,所以我情有独钟。
那个孙悟空很快就被我玩坏了,散了架子,最后不知“梦归何处”。但是,在我的记忆里,至今我还能准确描绘出它的样子和结构。而弟弟在那个六一挑的那件玩具,不只是弟弟和我,想必姐姐也想不起来是什么玩具了。
其实,大人们不了解,孩子喜欢的玩具往往不在它的价格高低,玩具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启发性。有时一个很简单的物件,可以让人记忆久远,甚至受益终生。
孩子对玩具好坏的判断,往往和成人不同。就像现在我的小孙孙款款,他目前最喜爱的玩具,是一辆可以拉着走的、很便宜的塑料小船和一个他爸爸儿时的、已经破损了、不能开动的小船。这两件玩具,不知为什么是他早晚间必须贴身的。我现在正在努力弄懂这位差一个月满3周岁的款款的想法,他的思想境界,向款款学习,向款款靠拢。这可不是玩笑,这是款款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当务之急。
六一就要到了,最近看到许多要和孩子一起过节的文章,例如说许愿要放下一天的工作,牺牲一日的生意,回到孩子身边,补足亲情。其实,这远不只是亲情问题,更重要的是贴近孩子,了解孩子,从而了解我们自己。如果不了解孩子,我们也就不了解自己是怎么成长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那里去。
童心不泯是成人的最高境界。岁月如梭,人生苦短,我们每个人都没有,也不可能远离童年。
把六一当作自己的节日,和孩子一起“亲自”过儿童节真的事关重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