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忙中也偷闲

(2011-07-16 14:28:42)
标签:

英文

余秋雨

上海人

美国

中国

分类: 心依我家

忙中也偷闲

梦境中天堂的感觉,感谢“船长”博客的图片。

    人只要有目标,时间就会过得匆忙,即充满压力,也透着活力。天天早晨,拖着书包,像个小学生一样地走进课堂,是一种久违了的清新感觉,就像少时对未来揣着好奇和梦想一般,现在的我,似乎回到了从前。

    就要临近大考,这是全美统一的执照考试,内容广而深,考试内容涉及到医科知识的方方面面,比如小腿部一条细小神经的名称,甲状腺在人体里的作用,某种肿瘤的病变结果,韧和筋的不同功能,眼球后位的液体名称,以及关于医学代码的种种规则和规范等等。考试是开卷形式的,要在五个小时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阅读完百篇左右的医学报告,回答包括医学解剖、医疗常识、ICD代码、CPT代码、HCPCS代码等诸方面的一百五十道考题。大多数人第一次考试都不会过关,我想我也逃不过。即使这样,还应尽最大努力,同时做最坏打算。所幸这样的考试可以重考,但每次考题都会截然不同。

忙中也偷闲

开学日还仿佛是昨天,却即将挥手说再见了。

    如果只面对医学知识还好,最难的是语言——那些化为英文字母的名名种种,排山倒海,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眼花缭乱。更为可怕的是看那些病例图片,让崇尚美的我难以接受。刚学完皮肤系统,有植皮,有名类繁多的皮炎,有烧伤,有脓疮,有创伤,那一幅幅图片显示出超血腥的视觉效果,而且极为纪实,更错乱我的神经,但我还不能不硬着头皮地去看,去分析,去辨别,名副其实地挑战极限啊!以前不理解一名外科医生怎会出了手术室就能进饭厅,现在知道了,人其实都有潜力,只要挨过适应期,任何刺激感官的事物都会视为平常的。现在的我,能做到一边喝咖啡一边看书复习,但还不能一边吃肉一边看那些病例图片,还是蛮有进步的咧!

    老师莱伯蒂太太说,八月五号考试日之前,我们不要有正常生活,要一天到晚地泡在书本里,争取冲刺过关。同学们说,八月五号就是大赦日,那天我们考试完一定要大家一起天昏地暗地疯狂到至极。有时候,真喜欢死美国人的性格,清爽简单,白净透明,直来直往,对错分明,悲喜可见。像昨天,一位同学和老师谈判,说老师冤枉她曾抄袭别人的考试答案,希望老师当着全班的面向她赔礼道歉。结果,白发苍苍的老师核实实情后,真就这样做了。在中国人眼里,老师当师道尊严,应面子重于一切;而学生更应遵循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尊卑之道。但美国人不管你那么多,他们眼里,就是黑白两个颜色,从不会容忍灰色。

忙中也偷闲

正装留念

    为了从那些不会带来快感、却要往脑子里硬塞的书本里获得短暂的休息,我会坐在阳台上,放起一段舒缓的钢琴曲,在悠悠琴声中捧着一本喜欢的书,手边是一杯浓香的咖啡,看一会儿书,喝一口咖啡,再远望一会儿祥和的街景,享受片刻的惬意。身边的丁香花传来阵阵的芳香,让我的神经和身体都适度地放松,于是就又想写出点什么,在提笔那片刻,又被自己强行抑制住,自己和自己说,不是时候,等把那些挠头又必须的事情做完后,再尽享在风花雪月的情致中吧。

    说实话,这会儿,我恨死那个叫英文的东西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觉得自己的英文还可以,现在却感觉是那样的贫瘠。医学英语,可谓是钻石级、皇冠级、贵族级的英语,同样的一个意思,却要跩出那么复杂的拼写和发音。胳膊腿不叫arm和leg,却叫extremity;从来没用过cine这个词,却作为motion的意思在我眼前成天晃悠;distance 在医学报告里成为了distal;还有那些看着类似爬虫甚至是蛇的医学单词,Cholinephosphohydrolase、Magnetoencephalography,如此等等,罄竹难书啊,让我陷在英文苦海里还要重新经过一把炼狱,无奈郁闷,却又退缩不得。

忙中也偷闲

忙中偷闲、也偷懒。

    相比之下,更觉母语的可爱,所以捧起余秋雨的书时,真是爱不释手,余香不尽。近日在网上看到又一位上海副局级领导因收受巨额贿赂而被绳之以法,恰巧这位仁兄我还曾经知道过,而且他所在单位的领导班子五位中我曾和其中三位打过交道,所以对上海官员的特性有些了解。今天看到余秋雨多年前写的“上海人”这篇文章时,感觉颇为精准深刻,现节录如下:

   上海文明的承受者是一个构成极为复杂的群体,因此,这种文明并不体现为一个规定死了的群体,而是呈现为一种无形的心理秩序,吸纳着和放逐着来来去去的过往人丁。。。无疑,上海人远不是理想的现代城市人。一部扭曲的历史限制了他们,也塑造了他们;一个特殊的方位释放了他们,又制约了他们。他们在全国显得非常奇特,在世界上也显得有点怪异。

    在文化人结构上,他们是缺少皈依的一群。靠传统?靠新潮?靠内地?靠国际?靠经济?靠文化?靠美誉?靠人情?靠效率?他们的靠山似乎很多,但每一座都有点依稀朦胧。他们最容易洒脱出去,但又常常感到一种洒脱的孤独。

    他们做过的,或能做的梦都太多太多。载着满脑子的梦想,拖着踉跄的脚步。好像有无数声音在呼唤着他们,他们的才干也在浑身冲动,于是,他们陷入了真正的惶惑。他们也感觉到了自身的陋习,憬悟到了自己的窝囊,却不知挽什么风,捧什么水,将自己洗涤。

    每天清晨,上海人还在市场上讨价还价,还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不断吵架。晚上,回到家,静静心,教训孩子把英文学好。孩子毕业了,出息不大,上海人叹息一声,抚摸一下斑白的头发。

忙中也偷闲

听音乐、养花、读书、品咖啡。。。

    续写上海新历史,关键在于重塑新的上海人。重塑的含义,是人格结构的调整。对此,请允许我说几句重话。

    今天上海人的人格结构,在很大地成分上是百余年超浓度繁荣和动荡的遗留。。。。直到今天,既便是上海人中的佼佼者,最合适的岗位仍是某家跨国大企业的高级职员,而很难成为气吞山河的第一总裁。上海人的眼光远远超过闯劲,适应力远远超过开创力。有大家风度,却没有大将风范。有鸟瞰世界的视野,却没有纵横世界的气概。因此,上海人总在期待。

    没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没有统领全局的强悍,上海人的精明也就与怯弱相伴随。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连玩也玩得很不放松,前顾后盼,拖泥带水。连谈恋爱也少一点浪漫色彩。

    失去了人生的浩大走向,智慧也就成了手上的一种私人玩物。。。上海人的日子过得并不顺心,但由于他们缺少生命感,也就缺少悲剧性的体验,而缺少悲剧性体验也就缺少了对崇高和伟大的领受;他们号称偏爱滑稽,但也仅止于滑稽而达不到真正的幽默,因为他们不具备幽默所必须有的大气和超逸。于是,上海人同时失却了深刻的悲和深刻的喜,属于生命体验的两大基元对他们都颇为黯淡。

    即使是受到全国厌弃的那份自傲气,也只是上海人对于自己生态和心态的盲目守卫,傲得琐琐碎碎,不成气派。真正的强者也有一份自傲,但是有恃无恐的精神力量使他们变得大方而豁达,不会只在生活方式,言谈举止上自我陶醉,冷眼看人。

    上海人的人格尽管不失精巧,却缺少一个沸沸扬扬的生命热源。于是,这个城市失去了烫人的力量,失去了浩荡的勃发。。。上海人人格结构的合理走向,应该是更自由、更强健、更热烈、更宏伟。它的依据点是大海、世界、未来。这种人格结构的群体性体现,在中国哪座城市都还没有出现过。。。如果人们能从地理空间上发现时间意义,那就不难理解:失落了上海的中国,也就失落了一个时代。失落上海文明,是全民族的悲哀。”

    这字字珠玑的文章,一针见血的何止是上海人?就如美国人由来已久的霸气一样,中国、中国人都需要强劲一种力度、强度、热度、深度、广度和韧度,就像奥巴马政府就美国国债问题至今没有协调方案出炉一样,最与之息息相关的中国政府,将会如何反应哪?我们拭目以待!

忙中也偷闲


祝大家周末快乐,夏日安康!

近日不能拜访好友们,敬请见谅。

待等八月五号大赦日后,就可以再度倘佯在博海里,

尽情品味多姿多彩、丰富才情的百家文字了。

哈,盼望着哪!
http://img.users.51.la/16597139.as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