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略谈上海的未来——上海临港新城和洋山深水港

(2009-04-11 00:13:23)
标签:

上海未来

临港新城

洋山深水港

上海房地产

杂谈

分类: 心恋中国

    有一位建筑设计界的朋友,用电脑、按照自己的理想设计,在上海现有的城市规划景观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地重新做了一张上海未来景观图。他用饱满的热情幻想上海的未来:上海将是世界2010年预计摩天大厦最多城市(现有1700座,在建及规划1500座,累计3200座,首次超过纽约);上海将是中国大陆最大市场经济、金融贸易、财经证券中心;上海将是中国大陆商业产值、工业产值最高城市;上海将是中国大陆市政建设及社会体系最完善城市;上海将建成世界最大深水港——洋山深水港;上海将是世界GDP增长率最高城市之一;上海将是世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高城市。。。

略谈上海的未来——上海临港新城和洋山深水港

图中他认为左边有环球金融中心,右边有金茂,中间是东方明珠塔,是最理想的城市构图。

    那么现实中的情况又是怎样哪?今天上海树立的现代化、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都市形象其实是在充满忧患和危机意识地同国内相关区域的经济对手的竞争中逐渐形成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经济中心,到九十年代亚太国际金融中心及到现在提出的世界级大城市,反映上海的目标越来越高,因而对上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自满和自大已使上海一部分人飘然起来。应该看到,上海还存在城市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和制度化缺陷等一系列隐患:上海建立国际级大都市成为新移民城市出现的负效应最严重的城市;上海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心地区和边缘发展的巨大反差出现了“富人进城,穷人下乡”的现象;上海未来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大多数老百姓的收入之间存在着非一致性;上海经济以地产业的带动越来越明显,产生的惯性力越来越大,而地产的泡沫现象到底还能挺多久;上海的2000亿资金在世博会之前投入展馆和交通建设,负面上会使经济增长模式的"起吊机经济"(通过修桥修路盖房子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现象更为严重,但这种通过外延资金投入支持增长的经济,并不能完全激发内在有效的投资需求,一旦建设投资放缓,发展也就面临挫折;上海城市发展策略的土地批租加上中心城市外移、世博效应等一系列措施,使上海再增长十年、二十年没有问题。问题是十年、二十年后怎么办?

略谈上海的未来——上海临港新城和洋山深水港

上海临港新城规划鸟瞰图

    规划建设临港新城,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充分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和上海发展实际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关系上海未来经济区域重心转移和产业分布战略性重组的重要环节,临港新城发展的成功是关系上海能不能抓住机遇,实现突破的关键。临港产业区是临港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港新城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点,同洋山国际深水港、临港新城主城区形成港、城、区联动发展、互为促进的发展模式,临港产业区由重装备园区、临港国际物流园区(包括洋山保税港陆域部分)、主产业区和综合园区以及四个分城区组成,首期启动的是重装备园区和国际物流园区,这两大功能园区位于整个临港产业区的南面,以东直接贯通东海大桥与洋山国际深水港相连,以西通过沪芦高速与国内高速公路网相接,以南拥有7.8公里岸线并具有建设5000吨级码头条件,以北通过两港大道直通浦东国际机场,同时浦东铁路和内河码头都深入区域内部,具有极其罕见的优势区位条件。临港新城,将是一座集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研发服务、出口加工、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海滨城区。临港新城在上海东南角芦潮港边,林荫道环绕着一个比杭州西湖还大的面积74.1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滴水湖”;与湖岸相连的半岛伸向湖中,岛上设有剧场、航运博物馆、海洋水族馆等文化性建筑;以湖为中心,方圆70余平方公里的城区生活着80万市民,他们从事着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研发服务等21世纪的朝阳工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脉动贡献着不可或缺的能量……  

这就是规划中的总面积为293平方公里的上海临港新城,上述情景,将如期在2010年前呈现。城以港兴,所有的心脏都跟着洋山港在跳动。临港新城将成为“港为城用,城以港兴”的上海全新卫星城,眼下有一种说法是:上世纪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临港新城。但临港新城的发展,将完全依托洋山港的勃兴。

略谈上海的未来——上海临港新城和洋山深水港

洋山深水港

但实际上专业人士又是怎么评定洋山港的战略性策略和未来发展的哪?下面转载一位未署名人士的文章:

   本人经过实地考察宁波舟山和大小洋山,(为了行文的方便,我暂且把宁波舟山称为"大宁波",就像1949年前舟山属于宁波)并且经过缜密的基本面研究后,得出我个人的观点:不计成本的兴建洋山港是国家的重大决策错误,是上海的狗急跳墙,是在重复当年宝钢和金山选址的荒谬,是又一个拍脑袋决策的"烧钱"工程,孤注一掷必定血本无归,白白把巨额的纳税人血汗钱投入东海打水漂,洋山港将会沦为第二个香港的大屿山货柜码头,第二个珠海机场,和第二个三门峡工程.它的后果是劣港驱逐良港.
   我认为在未来两港的竞争中,大宁波港胜券在握。疏浚后的大宁波港的进港航道虾峙门外浅段航道,候潮水深25.7米,能对付30万吨巨轮,将来的集装箱船再大都能畅行无阻,而15米水深的洋山港还没有建好,实际已经落伍要遭淘汰,因为现在就已经有吃水超过20米的超巴拿马级集装箱船。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也都在扩建,通航能力都将达到30万级吨级以上,迎接超级巨轮时代的到来.这些瓶颈的打破将使超大型化集装箱船运营的边际成本继续下降.上海试图靠洋山港来成就所谓的国际航运中心简直是痴人说梦,无异于想把一个瘸腿的人培养成马拉松的冠军.上海港现在的大部分货源大约90%左右是长江三角洲的货,它们基本上是靠集装箱卡车直接从工厂运送到港口的,2008年宁波跨海大桥通车后,这些货大部分很可能将会选择大宁波港出海,比如将来从南京或苏州等地出发的集卡,到两个港口的车程基本相同.在差不多到港距离的情况下,
大宁波港有绝对的成本优势--包括港口建设维护的成本优势和船舶超大型化的规模优势,据测算, 大宁波港的建设成本不到洋山港的1/5.将来的疏浚维护成本也很低.

略谈上海的未来——上海临港新城和洋山深水港

为洋山港而巨资修建的跨海的东海大桥   

    建港成本如此悬殊,我不知道洋山港将来如何与大宁波竞争,收费高了-物流公司会鸟兽散,收费低了整个工程的投资回收遥遥无期,更不必说盈利了.早有专家认为洋山港的整个巨额投资何时可以回收.能否回收都难以预料。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世界银行顾问法兰克博士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众多,但真正拥有大陆深水岸线,并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只有宁波北仑海域。只要把宁波北仑海域看作是长江航道的延伸段,即可解决问题。我觉得法兰克的建议非常高明,用Google Earth测量一下重庆--外高桥--洋山港--北仑港的航程,理性的人们会感觉到洋山港真的是多余的.洋山港离北仑金塘海域只有76公里,76公里对于从重庆到洋山港大约2600公里的漫漫航程来说不足挂齿,上海所谓的长江优势也只不过优势这76公里,根本没有必要为少走76公里而花天文数字的一千亿兴建洋山港.将来大宁波港完全可以运用它的成本竞争优势把这些货吸引过来.
  上海的东海大桥和洋山港如果是政府立项,法人投资,如外资,民营资本来投资.人们也就没有理由说三道四了,谁投资谁承担风险或者谁受益.
但整个洋山港工程是政府投资,用的是纳税人的钱,是可以再造一个三峡工程的天文数字(以后可能还要追加,如兴建东海铁路大桥,现在的东海大桥通过量不足) 如此孤注一掷,去做一个渺茫的试验,合理的解释只能是:用劳民伤财获取政绩.或者......早有专家提出洋山港的巨大风险完全应该由宁波港来化解.
   宁波跨海大桥将来的车流量将会超过东海大桥,投资宁波跨海大桥带来的回报是可以预期的,如果叫那些投资宁波跨海大桥的浙商去投资东海大桥,我相信他们是死也不会去的.上海的东海大桥因此只能是政府投资,是不计回报的.和它们的磁悬浮是同样性质.因此我认为在若干年后随着船舶的更趋超大型化,和大宁波港四通八达的立体疏港交通网络的形成,上海港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不可替代性将土崩瓦解,未来在和大宁波港的一场贴身肉搏之后,洋山港要么债台高筑.不堪巨亏而废弃不用.要么继续用巨额的纳税人的钱去补贴,来维持它的运营.就像维持磁悬浮的运行.

略谈上海的未来——上海临港新城和洋山深水港

洋山深水港  

    上海的这种不按市场规则出牌,对成本的漠视,对常识的挑战,迟早会受到市场无情的惩罚.最终买单的还是倒霉的纳税人,这其中的低效,浪费无法计算.尽管上海政府总是打着所谓社会效益,国家战略这样的幌子.这种浪费最终会以不同的方式分摊到每个中国人的头上.
    德国学者高兹是首先在交通运输地理中研究区位的人.他在1934年发表了《海港区位论》,强调自然条件的区位作用,采用了经济与地理相结合的方法,把海港和腹地联系起来考虑,创立了总体最小费用原则,追求海港建设的最优位置.高兹认为,理想的海港区位,应该是:腹地经陆路到达海港,再经海上到达国外海港的总运费压缩至最低.同时建港本身的投资应该在技术上是最小的.
   将来从成本考虑的船公司没有必要在杭州湾这两个相距只有40海里的港口靠泊两次,有水深优势的大宁波港是他们一次性靠泊的最佳选择。这种结果显然是上海所不愿意见到的,但不管情愿与否大宁波港的崛起和超过是无法压抑的,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也是最公平的。由于将来港口竞争力的不堪一击、产权机制、市场机制的严重缺失和私营经济的孱弱,上海的瓶颈与风险已经显现,楼高车快的繁华表像下,隐藏着暗流涌动的危机.而杭州湾对岸的大宁波已是商机无限. 对金钱有着天生敏锐嗅觉的浙商早已心领神会,捷足先登,重兵出击宁波跨海大桥。
   洋山港在2008年前还可以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昙花一现.它只是大宁波港建成前的一个过渡.并不能成为整个长江经济带“永恒的深水港”。2008年是上海港和大宁波港吞吐量此消彼长的分水岭,也是上海和大宁波城市综合竞争力消长的时间之窗,港兴城兴,港衰城衰。相关的产业也会跟随港口的兴衰,如重化工.制造.地产.商业.等几乎所有行业.特别是作为服务业的金融业在大宁波更是前途无可限量。国家把上海定位为金融中心是战略性的错误,长远来看航运中心,金融中心都应该是在大宁波。国家在制定战略的时候往往不“战略”。比如当年宝钢的选址.把中国这家举足轻重的大钢厂建设在没有深水港的长江边,无端的削弱了宝钢的综合竞争力.上海整天叫嚷着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也是痴人说梦,将来连航运中心都保不住,哪来的金融中心。有了物流才有资金流,而不是相反.就象1843年开埠后的上海外滩,是先有了黄浦江边的远洋码头后,银行家们才纷至沓来,在码头边建起宏伟的银行大楼.为国际贸易等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略谈上海的未来——上海临港新城和洋山深水港

临港新城的滴水湖畔一主景

    许多年来,对上海的赞美成为我们一种恒定的方式,因为这座城市交织着我们的全球化情结、民族情绪和国家梦想。但是故意回避与遮盖经济基础和经济规律,以及社会发展中聚集的很多不合理的行为和“潜规则”,真的使人对这座城市的发展趋势怀着极度的忧虑和担心。但话又说回来了,岂止只是上海这样,上海难道不是全中国的一个缩影吗?中央现在提倡科学发展观,真的是必要又及时,只是希望真的能够实效执行,而不是又一次空洞地喊喊口号。http://www.similog.com/swf/slog.b1.sw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