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12月17日

(2010-12-17 20:07:28)
标签:

人教版

原创

文艺

平远刀客

插图

分析

探讨

杂谈

文化

分类: 陈岗文章

 

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探讨

 

作者:陈岗

 

单位:贵州省织金县后寨苗族乡中心校(邮编为552108)

电话:15985453600

摘要:指出现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部分插图未处理好的一些细节,并简述未处理好的细节会对教育产生负面效果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人教版  教材插图   分析   细节   探讨

 

对于人教版教材中的图文并茂确实很欣赏,大多插图不仅抓住特征,还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更有不少小图安置其间,穿插错让,很俱匠心。选入教材的插图应当精简、典型,这样才能有代表性,还能达到“通过小窗口窥探大世界”的效果。但仍有一些细节尚未处理好,故在此略作探讨。现在我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部分插图作一下分析。

二年级上册P28页是第6课《我选我》的内容(见附图1),图中所选的画面是1名教师和两排两列共4名小学生的场景,后面应该是“学习园地”吧。根据图中所画的地板砖的透视关系,可知前排站着发言的小男孩的课桌与左边同排小女孩的课桌,刚好在地板砖缝处前后错开,如此一想像,那么教室里的课桌同排错开一张桌子,不就很不整齐了吗?也许这会被解释为:学生还小嘛,课桌错乱一点是常有的事。但被选入教材的教室容貌若没有其它合理的理由怎能像这样错乱呢?此外,将目光从后排睁大眼睛的小女孩的课桌脚向左平移,根据此处地板砖缝的横向透视线可知,应至少可以看见后排笑眯眼睛的小男孩的课桌脚,可是图中却没有画出。如此便显得顾头不顾尾了。

二年级上册P32页是第7课《一分钟》的内容(见附图2),根据图中桌面边缘线条的透视关系可判断教室里的课桌还是存在同排错位问题。

二年级上册P66页是第15课《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内容(见附图3),图中小屋的瓦的盖法显然不符常规的盖瓦之法,一般最下一排的瓦口应该是盖超出封檐板的,这样盖便于排雨水,避免雨水直接淋到封檐板上使封檐板受雨水浸泡而过早烂掉。可是图中的瓦口并没有盖住封檐板。此外,一般盖小青瓦应该是先安上瓦背向下的瓦片,然后再用瓦背向上的瓦片覆盖住同排相邻两块瓦片之间的瓦缝,但从图中的瓦口处可见,图中的小屋只有瓦背向上的瓦片而没有瓦背向下的瓦片,这样盖瓦其实是不能阻止雨水流进屋内的。至于小屋的门窗大小以及柳树和枣树的位置是否便于正常的起居生活,仍存在斟酌之处。图中小屋并不大,但窗户却又大又多;房周仅有的两棵树,一棵柳树在门前(从一条路对着门而来,树就紧挨着路而种在路旁且离门距离较近,可知此树几乎就被安置在门前。),这对于今后的日常生活是否会带来出入不便?而另一棵枣树在房角,距离房屋是不是太近了一点?

三年级P3页是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内容(见附图4),图中教室的屋面上也只盖有瓦背向上的瓦片而没有瓦背向下的瓦片。同时,屋面的瓦片盖得并不平整,各排的瓦片也盖不整齐,这是没有什么合理的理由的,国家对教育投入不少资金,校舍却被施工成这种质量是不能理解的。

三年级上册P121页是第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的内容(见附图5),课文的正文里边写着:“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可是图中除了3个未成年人之外的3 个成年人不是抱着手就是背着手,没见有谁拿茶杯向瓶里灌水啊。这应该说是属于图文不符了。

三年级下册P65页是第16课《绝招》的内容(见附图6),图中正在翻跟头的小男孩后面一只脚,一看就有问题,膝盖与踝之间这一段一般是不会有那么弯的。

三年级下册P96页是第23课《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的内容(见附图7),根据图中地板砖的透视关系可知电脑桌是靠墙而放的。其一,从左边看电脑桌的宽度占将近两块地板砖宽,因为电脑桌左前脚落在离墙第二块地板砖上靠前的部位。而右边桌脚落到了离墙第三块地板砖上,这就形成了尺子拐的桌面,转拐处为圆弧形。小女孩的椅腿中心却落到离墙第二块地板砖中间还要稍靠后一点,像这样一理解其空间关系就会发现,小女孩应该坐到桌子底下去了,可是图中的小女孩不仅没有坐到桌下,其椅靠背还能转到后面仍在桌面边缘之前,这显然是上部空间关系与下部空间关系相矛盾。其二,中年男人的上身显然是正对着电脑桌左侧面用双手支撑身体的,左边桌前脚是落在离墙第二块地板砖之内的,可是中年男人的双脚却是落在离墙第二与第三块地板砖的砖缝处的,这样就形成了中年男人上半身正对着桌子左侧面而其双脚却没有正对着桌子左侧面。其三,电脑桌左后脚落在地板砖的砖缝上,而桌的左前脚却落在地板砖之内,这是不是就说明了该电脑桌的后边缘要比前边稍宽一点呢?

三年级下册P160页是《除三害》的内容(见附图8),课文中写着:“周处提着宝剑下河了”。词典中解释“剑”为:古代兵器,长条形,一端尖,两边有刃,安有短柄。可是图中“周处”握的是“刀”而不是“剑”。 因此文字与图片内容存在矛盾。此外,《水浒传》里的李逵是个粗人,所以使用的武器是重刀——两把大板斧,应该说,这个大家都能理解,课文中的周处既然被认定为恶人一个,想必也不会文雅到哪里去,一个粗人却用着一件比较秀气的武器,选用的这件道具是否与主人公般配呢?再有,“周处”是有所准备地到水下与恶龙搏斗的,并不是情急之下突然跳入河中,身上却还穿着袒胸露背的衣衫,行动起来是否方便呢?即使要穿也应该穿紧身坚韧的软甲一类的衣物吧。

四年级上册P11页是第3课《鸟的天堂》的内容(见附图9),文中写着:“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用于撑船的竹竿应该不算短吧,可是图中不仅没见竹竿的影子,就连“三支桨”也只见现两支。

应该说好的教育是离不开好教材的,而教材的编制应尽自己能达到的程度去慎重实施,不能流于看上去“还不错”的表象,应抓稳内在的逻辑。我们虽然不能“论画以形似”,手绘插图通常能简洁、快捷地抓住重点特征地表现事物,在这方面,照片是替代不了的,但表现事物时,其基本特征应交代准确。“看热闹”的效果便于提起学生们的兴趣,而“有门道”则利于学生们扎稳综合素质的根基。一个好的习惯可能会造就人的一生,至少会给人带来一些好的机遇;同时一个不好的习惯也可能会毁掉人的一生,至少可能会给自己惹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教材中的插图对于学生们的成长,应该说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的,它们会以某种形式左右着学生们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基础教育,意义重大,应该让学生们的习惯少受一些只“看热闹”的传染,因此,不可忽视有瑕疵的细节会对教育产生负面效果的深远影响。

美术教育在山村学校里的教育体系中是较欠的,为了避免人们走上了工作岗位,特别是上了决策岗位,因欠审美涵养而少留下一些遗憾,应提高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以及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应努力改善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衔接和融合。

依次附图于后:

http://s8/middle/5d42bf84x758f6bb28c77&690

http://s15/middle/5d42bf84x758f6bcafbee&690

http://s2/middle/5d42bf84x758f6bf11f81&690

http://s3/middle/5d42bf84x758f6c21ebb2&690

http://s15/middle/5d42bf84x758f6c499b8e&690

http://s7/middle/5d42bf84x758f6c699916&690

http://s7/middle/5d42bf84x758f6c881776&690

http://s3/middle/5d42bf84x758f6ca08492&690

http://s10/middle/5d42bf84x758f6cbf1679&690

平远刀客

2010.12.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庚寅杂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