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际交往的三个层次

(2010-03-02 12:14:45)
标签:

人际

交往

表面化交往

利益交往

精神交往

分类: 领悟处事

                        http://s11/bmiddle/5581a617g58f2660723ea           

    人际关系很重要。在你的“人生存折”中,除了金钱、专业知识,就是人脉。有人说:十岁拼智力,二十岁拼学历,三十岁拼资历,四十岁以上——就要拼人际力。在众星云集的好莱坞有个潜规则: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 you know),而是在于你认识谁(whom you know)。美国斯坦福大学指出:一人赚的钱,12.5%来自专业知识,87.5%来自人脉关系---不管这些说法对不对、是否有些夸张,但可以肯定:人际交往是人生中很重要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人生态度。

    人际关系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情、有人缘。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看重三件事:令人愉快的事,有用的事,本身卓越的事。所以人际交往有三种类型:建立在快乐基础上的人际关系,建立在功利基础上的关系,基于人本身优秀的人际关系,这是一种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亲善的友好关系。”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三种关系中,只能第三种才能叫爱,他认为基于愉悦或功利的相互关系中有一个必含条件,这种关系是一种有来有往的关系,是一种交易关系,这种交易关系背后不断思考公平的问题,是靠不住、不确定的。

     我们可以把人与人的交往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的交往是表面化的交往。表现为一般性的礼貌、客气等。

    第二个层次的交往是利益交往。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或共同的利益在一起打交道,这种交往会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比较现实,直接涉及到人际交往中的本质核心——利益问题。

    第三个层次的交往则是精神交往。这种交往是关于道德、信仰、原则、感情、友谊等方面,是一种高层次的交往。

    也可以把这三种交往称之为:混合型关系,工具型关系,情感型关系。

    人际交往中的利益交往无可厚非,因为它符合人的基本天性。英国政治家霍布斯就曾说过,人的一生所追求的无非是财富、权利和名声。尽管他说得也不尽然,但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和大多数人的心性。只要符合人的本性或大多数人心性,我们就要设身处地地认同他们。试想,如果大家都甘于清贫平庸、淡薄于名利,即不符合人性,也谈不上发展。我说的人际交往中有点功利,并不是提倡自私,而是要人们在头脑中多一根弦,从小处说要能保护好自己的正当利益,从大处讲,是要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社会。

    也不要觉得经不起利益关系考验的都不是好关系。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连亲人都会为了利益反目,所以最好不要利用利益去考验自己和朋友。

    仅就利益关系来说,你和什么样的人结交,就可以窥见你的心态和走向。一般来讲,假如你交的都是大于你的人物,即能力比你强、比你优秀、比你成功的人物,那你肯定是要向上走的。所以,想要成功,就必须不断地“洗牌”更新朋友圈,每一轮更新,你的事业能力就会提高一个档次。去结交那些实力、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可以有利于自己的成功。

    但利益交往目的性太强,目的性太强的交往,也容易被人看透或利用。对方也会用交换的方式去跟你交往,若没换到他想要的东西,他也不会付出你想要的东西。

    而且,这种利益结合体的关系,聚得快,散得也快,会不断地洗牌更新。因为需要而迅速走到一起,就会因为某天不再需要了所以迅速疏远。刚才还好得一塌糊涂,转眼间,就可以翻脸到分崩离析。并且,这种关系的交往费心思、耍心机,要周旋、要算计,即阴又累。所以,人们更需要精神上的交往。

    三个层次的交往,都不可少,都要面对,并且都要做好。但人们更需要精神上的交往。哲学家洛克说过:人最低层次的自由,是能向别人说说知心话。精神上的人际交往就包括迷人的相互欣赏、自由驰骋的空间和相互说说知心话,当然也包括实际的思想乃至物质上的相互帮助。培根曾论证过友谊的几大功用,说它具有“调剂感情、沟通思想、接受忠告、驾驭和增进理智各种实用价值。”精神交往不像利益交往可用价值来衡量,比如情感是一种精神交往,而能以价值衡量的情感都是没有价值的。精神上的交往与利益交往相比会更加持久——以金交往,舍耗则忘;以利交往,利尽则散;以势交往,势去则倾;以权交往,权失则弃;以情交往,情逝人伤;唯心交往,静行致远。精神上的交往是至简至真的,它不是双方有意识的吸附与粘合,而是彼此间无意识的渗透与融入。有意识的吸附与粘合,常常怀有目的性和功利欲,或含蓄,或浓烈,总之,看起来,有些心怀鬼胎;而无意识的渗透与融入,则不然,云淡风轻的,风倏忽间来,云恬淡着去,无欲无求,是心灵最真挚的握手,是情感最纯净的需求。

    精神交往不仅是高层次的交往,也包含着基础性的交往。同情、感情、善良、回报就是一种基础性交往。如果一个人连基础交往也不能得体的维持,那就等于落在了正常人际交往的标准线之下。

    不管什么样的交往,要记住这样三个原则:感情的交流,以真心实意为本心;语言的沟通,以体谅包容为雅量;人我的相处,以不违情理为自然。

    拓展人际交往有三大法宝:1、培养自信与沟通能力。以自信心来说,你的舒适圈(在不同场合中感觉到自在的程度)很重要,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舒适圈很小,总是怕被拒绝,因此不愿主动走出去与人交往,更不用说要拓展人脉了。所谓沟通能力,其实就是了解别人的能力,包括了解别人的需要、渴望、能力与动机,并给予适当的反应。如何了解?倾听是了解别人最妙的方式。2、学习适时赞美他人的能力。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所以适当赞美别人是沟通妙法。3、把握每一个帮助别人的机会。当你发自内心的帮助他人的时候,你会发现:越给予,越富有。

               http://s8/bmiddle/5098c9bah6e7a8c4a5b9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学会幽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