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拿不到诺贝尔奖是谁的罪过

(2011-04-15 21:18:52)
标签:

学堂计划

诺贝尔奖

教育

分类: 杂谈
    清华大学全面启动了“学堂计划”,重点培养290名大学生,原因是为了拿诺贝尔奖,而且朱邦芬院士还许诺这批学生二十年后肯定能获诺贝尔奖,不然就对不起祖宗,对历史有罪。
    这话说得多么的严重,原来学生拿不到诺贝尔奖,也是一种罪。起初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说二十年后,但后来想想,说这句话是有原因的,因为二十年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就可能会变得举足轻重,到时候拿个诺贝尔奖就轻松多了,况且二十年后应该没有人记得他说过这句话了,现在夸下海口也就是要忽悠一下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专家们果然有见地。
    回到正题,对于中国人为什么要拿诺贝尔奖,我有我的看法。首先,中国作为世界上一颗新星冉冉升起,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中国不断扩大自身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目的就是为了拉拢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组织,组成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政治经济集团,来抗衡以美国和欧洲国家为核心的西方政治经济体。如今,美国的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虽然还能保持着“世界一哥”的称号,但实际上要实现其全球霸权主义的策略已经是有心无力,而欧洲一些以美国马首是瞻的国家也是明日黄花,如今只能组成一个欧共体来维持他们在世界的影响力。但是,即使如今中国的发展如日中天,但单靠自己的力量也难免力不从心,特别是在资源战略和贸易方面都需要有强大的市场支持,因此,中国必须联合亚洲和非洲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一个新的集团,才能够有足够的火力去对付欧美这个一百多年来掌控全世界命脉的“庞然大物”。
    既然中国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那么就要走两条路,一个是实实在在地对有战略计划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另一个就是显摆自身在世界上的地位,说白了就是面子工程。近几年,我国的面子工程都做的不错,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都足以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繁华和强盛。其实,要实现以上这些面子工程并不难,特别对于中国如今强大的外交能力和庞大的资金来说,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但对于诺贝尔奖来说就并不那么容易了,因为其涉及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知识和能力(这里不能把和平奖计算其中,如今的和平奖已经成为一个干扰他国政治的工具),而教育刚好就是中国的软肋,因此这个问题必然受到重视。
    但拿诺贝尔奖并非容易,首先我国的教育一向都不好,国内顶尖的大学在国际上也排不上前列,何况那些国内顶尖的大学都有一种习惯,就是保送该校的大学生出国深造,其实说白就是对自己教育能力的否定。为什么国内的大学就不能培养出顶尖的学生,非要出国深造,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我看来,国内教育失败的原因跟我国一直以来的教育思想有关,首先一个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平均。我最讨厌看到的就是大学的排行榜,真不明白为什么要将全国的大学分成个三六九等,然后通过大学的三六九等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难道最后社会上的人又要分为三六九等?将大学分等级造成的结果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平均,人才的埋没。高考制度的失败,大学的分级禁锢了多少人才,学生为了进入顶尖的大学,不惜拿着课本死记烂背,拿着题库早做晚做,从小学到高中,应试教育培养了一大批的做题机器,埋没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在美术、音乐等文艺方面更是进行扼杀,这些举措都毫不例外地扼杀着学生的青春,阻碍学生的成才,一个没有艺术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人即使再有才华,也是不完整的。其次,中国的教育者和学生都奉承着“尊师重道”这一流传千年的道理,教师总爱高高在上,学生就不得不唯唯诺诺,而外国自小就崇尚“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思想,可见两者差距之大。
    清华就这样成立了“诺贝尔奖冲刺班”了,我想那290个重点培养对象到最后会不会就这样成为了中国面子工程的牺牲品,因为他们不牺牲,他们的老师就对不起祖宗了,对不起祖宗小事,对历史有罪就大事了。最搞笑的是,清华还聘请了国外的著名专家进行教育,意图利用他们的名声来打响这个培养计划,不知道他们最后会不会也对不起自己的祖宗。反观近年来中国就开始教育改革,但一直都没有革命性的变化,如果以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去,我想要拿诺贝尔奖就只能是个空谈了,唯一的可能就是诺贝尔得奖者入了中国国籍。
    二十年时间不短不长,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苏州游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