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
由大象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八月桂花遍地开》,以红32师师长周维炯为原型,歌颂了红四方面军在大别山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史。作者沈靖历经数年,搜集史料,倾心打造,书中人物饱满生动,情节紧凑有趣,细细读来,可以深刻体会到红色信仰的力量。
窑祭是奶奶的第一篇日记,可惜那时候我还小,看不懂就没有看,等我长大了再来翻时,却令我惊讶——奶奶在日记里这样写着:
“石三姑,其实就是石生财的堂姑姑,但是又是石生财的后妈,这个女人很淫荡,人们都很怕她,也很尊重她,只是有一件事情她做得很蠢,那就是窑祭。”
啥叫窑祭?就是祭窑。至于为什么祭窑,怎么祭窑,有哪些程序?奶奶没有说,我也糊里糊涂。但是“窑祭”这个词却生了根,扎在我的心里,我感觉很好奇,无时无刻不想这个词,也无时无刻不想弄懂这个词是啥意思。
有一天,我在一本书里看到了干将和莫邪铸剑的传说,忽然有一丝说不出来的感觉,莫非……我摇着头否定自己。人很奇怪,有时心里忽然产生一种感觉,觉得不可思议,也相信不是真的,但是事实证明是真的。我有了这种想法,为了否定这种想法,就找到了县史志办的一位老同志。这位老同志虽说没有经历那个时代,但是我们县的很多党史资料都是他搜集整理的,他的治学态度一向严谨。我想,要是他知道一定会说出来的。
很令人失望,他不知道,也没有听说过。我知道在我们县里,他搜集了很多党史资料,但是他只收藏,不轻易示人。他说这些党史资料很宝贵,还是保持原生态,等待将来开发吧。要是现在开发,万一达不到一定水准,那是对历史资料的破坏。我觉得他说的有一定道理,似乎是仿照人类对历史考古的研究态度——要达不到保护的要求,你就别胡乱开挖,防止造成千古之谜——千古遗恨!
我对他说,是不是怕我破坏了这些珍贵的“宝藏”呀。他笑笑说,不是的,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过嘛,关于石生财的后妈石三姑的一些事情我还是知道一些,要不,我谈一些给你听听,看这些蛛丝马迹是否对你有用。
我就是来搜集资料的,不管什么资料都行,也许在他的言谈当中,我能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譬如体育比赛,拿不到冠军,亚军也可以嘛,也学一次曹操,来个望梅止渴。于是我就给他上了一支烟,说,行,你讲我听听。
石生财的祖先来到龙头凹定居下来,混发财了,成了人物,但是石家人丁不兴旺,一直都是一脉单传,到了他爷爷这辈儿却是弟兄俩。社会上也有人知道,但大多不知道,因为石家家谱上一直是一脉单传的。为什么不是兄弟俩而是一脉单传呢?看起来违背常理,实际上是真的。原因出在祖辈——那个弟弟是“野种”。石家知道之后,为了显示石家的清白,也不容许有一个野种分家产,不知道采取什么方式就把弟弟害死了。
弟弟死了,此时弟媳已经怀孕,因为很有些姿色,就嫁给街上一家做豆腐的,生了一个女儿,这人就是石三姑。按说不姓石,但是为了分财产也就姓了石。石三姑长到十四五岁,其母薄命。那时候,石生财的爹石天富经常到街上买东西,也就认识了石三姑,认作本家妹子。这个石三姑长到十七八岁,就像妖精,越长越水灵。特别是额头中间那颗痣,有小拇指指甲那么大,血红,点缀着,十分诱人。
父母死了,按说她很可怜的。她自己撑起豆腐坊,南来的北往的都到这儿打豆腐,也雇了两个男人帮衬,算是当起了一个女老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