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无独有偶,像彤彤这样想学学不进去,然后厌学,甚至被诊断为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的案例很多。
还有一个男生,刚进高一,他老师就给他强调“高一是高中最关键的时刻,这是你的起点,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如果你输在起跑线上,高二就赶不上了,高三就没戏了”。所以那男生就要求自己每天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认认真真的记笔记。过段时间又开始想“我怎么样去认认真真的记笔记呢?”,我一边听一边写,我要怎样怎样的写。就开始这样一条一条很细致化的给自己去列。最后细致到自己上课要怎么样坐,都给自己列上标准。天天去想我自己上课去要怎样去听讲,怎样听才能不走神。但越要求自己,越做不到,一节课下来都有精疲力竭的感觉,不到一个学期自己受不了了。不再愿意学习。
实际上,这都不叫厌学,这是在那种学习方式下太累了,又找不到一种方式去解决。实际上很多孩子并不是真正的厌学,只是在学习中感觉太累,经受的挫折太多了,不知道怎么解决,最后开始去所谓的“逃避”,但是逃避时心不又甘,不想学又放不下,想学又往前走不动。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幸福,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每个类型的人才或不是人才的人都是学习塑造出来的,所以每一个人都是学习的爱好者。实际上,这世上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每个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关键是在学习的时候他们是什么样的态度,又遇到什么样支持的态度,遇上了什么样的教学管理方式,自己对自己的学习又是怎么样的一个自我管理方式、或者根本没有管理,以及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咱这里仅说外因,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上,总是遭受老师家长的督促,总是得到老师家长没完没了的比较,稍有不如老师家长意的时候,就一遍又一遍的唠叨责备,学习成绩下降较多时,受到老师冷落、同学的耻笑。他会怎么样?
没有哪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因为他是个独立的人。不管有没有被师长当一个独立的人看,他都是个有着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感知情绪情感体验的个体。人在社会上是需要得到认同和尊重的,这样他才会有归宿感,有群体感,不孤单,不恐惧被抛弃,不对抗被抛弃的感觉。这世上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只有不爱某种即定学习方式的孩子。还有就是没有自己的目标只有父母的目标,没有自己的要求只有父母和老师的要求,并活在父母和老师的要求中的孩子。
彤彤第一天来做咨询时,我没给她谈任何学习的问题, 让助理带着 彤彤狠狠的玩了一天。我还记得当时妈妈担心的不得了,背着彤彤多次给我说孩子该高考了,该高考了,她不理解我为什么这么做,勉强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显得平和些。妈妈前两天可担心了,她很质疑,这儿为什么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呢?为什么不治病,而是带着孩子玩呢?实际上学习不是能力的问题,关键是咱们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的。反过来你用的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也会影响你的学习心态及学习效果。咱们把自己的情绪调整过来以后,找到学习很累而效果不良背后的原因,真正把自己放松下来后,还有什么病呢?妈妈不知道此时的玩儿,正是在从根本上入手解决孩子的问题。
心理咨询调整两天后,彤彤心里的负担减轻了,并在咨询感想中写到:其实生活还是多姿多彩的!引用一句广告语来表达现在心里的感受,就是生活如此多娇。彤彤放下心理负担后,自己愿意学习了,接下来一起调整了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两周后彤彤回到学校上课。回校后,神经不再天天紧绷着,学习感觉轻松了,而效率却提升了。虽然距离高考只有四个月,彤彤高考成绩却比平时提高了70多分,顺利进入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