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咨询师韩美龄
心理咨询师韩美龄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665
  • 关注人气:3,2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震海啸等灾难性心理援助方案

(2011-03-11 18:01:42)
标签:

日本地震

心理援助

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

云南地震

9.11

台风

焦虑

抑郁

健康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3月10日中午12点58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发生8.4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0公里。震中距仙台约180公里。据了解,北京、天津部分高层建筑物人员有感。一时疑问纷起,莫非2012真的存在?

   

地震海啸等灾难性心理援助方案

(图为日本釜山市港口附近海啸掀起水浪冲击停靠的船只)

    2008年汶川地震时,作为河南省第一位最早进入四川灾区进行心理援助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北京美龄心理咨询中心(当时是郑州美玲健康信息咨询公司)首席心理咨询师韩美龄女士在灾区一线进行心理援助工作时长为八天,工作地点以绵阳和北川为主。心理援助对象是所有在灾区的人,主要对象是学生和受灾的群众。心理援助方式是团体及个体。心理援助技能涉及精神分析、认知、行为、人本等,具体操作方式是访谈、游戏、绘画、叙事、肢体言语抚慰及浅度催眠等。其间带队帮助了约三百名中小学生,约百十名受灾群众,数十名部队官兵。以专业从事心理咨询经验和在灾区一线进行心理援助所历实情和案例反应,写出如下心理援助方案:

 

    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灾难事件,不仅给人带来物质上、经济上的损失,还会带来生理上、身体上的伤害,并且以夺走人之生命为其最残忍的外在表现形式。由于灾难的不可控性、不可抗拒性及其所造成的毁灭性后果,当遇到这种突然的、强烈的刺激,特别是面对那些可怕的、残酷的悲惨场面,出现心理失衡、心灵创伤等问题,引起“应激适应综合症”,极端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因不堪心理重负而自杀的现象。除了一部分人能有效地将精神创伤在意识中进行整合、认知和组织,得以恢复到正常心态外,有相当一部分受难者是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这种危机的,而且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他们需要心理援助服务,也不会去寻求这方面的帮助,更有一些人可能会拒绝各种方式的心理援助。这一部分人会带着这种心理障碍去顽强而痛苦地生活,导致生活质量不高,因此心理援助工作者对灾难心理危机人群要主动积极的进行干预、疏导和救治,才能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人顺利渡过精神危险期。

 

灾难心理危机人群分类

    灾难心理危机不但危害程度大,而且波及的范围广、持续的时间长。可以这样讲,每一个见证到灾难的人都会受到影响。其中以灾难幸存者及其亲友、搜救者、照顾者和目击者等直接面对和接近灾难的人受影响最大,而那些间接触及灾难的普通民众虽然与灾难没有直接联系,但在某种程度上讲,他们也都是受害者。因为单单看到那种广大的破坏性及可怕的景象就会引起深刻的感觉,体验到哀痛、悲伤、焦虑、愤怒等破坏性情绪感受。即使一个人是通过二手消息或经由一些密集的媒体传播得到的讯息也会受到影响。所以灾难中心理危机的严重性作以下分类:

    1、是亲历地震的幸存者,他们失去家园,失去挚爱的亲人,他们恐惧、无助、身心俱残,同时又被亲友死去而自己却活下来的内疚自责所压倒。

 

    2、是出现在救灾一线的营救人员、医护人员和新闻工作者,他们因为在短时间内突破自己的身体极限,超负荷地工作,又因为目睹大量惨烈悲壮的场面,以及无法营救更多生命的自责感,而濒临崩溃。

 

    3、通过电视、网络、报纸间接目睹灾情惨状的旁观者,由于自身的情感投入,又为救援者的忘我和牺牲所感动,陷入悲情状态而不能自拔,有些人会出现“替代性创伤”。

灾难者心理创伤四阶段

    灾难后不良情绪体验与不良心理反应一般会持续数天到数星期,有些甚至影响个人至数月、数年乃至终生。因为灾难这样剧烈的刺激对人的心理冲击不仅表现为急性的心理反应,还可能造成长期的心理影响和深层的信念波动。例如,9.11事件中,闻名世界的纽约世贸大厦双塔,仅仅用了不到两个小时便灰飞湮灭,而毗邻纽约世贸中心倒塌现场的美林证券公司的职工反映,他们的情绪紧张,而且失眠。纽约市消防局100多人因精神紧张而请假,许多人靠服用安眠药和镇静剂维持,越来越多的人向心理医生咨询。一位消防员说,即使在同孩子玩耍时,脑海里也会浮现出他在9.11事件现场捡拾遇难人员残肢的场面。9.11事件的专家认为灾难心理危机干预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

    2004年,台风“云娜”肆虐过的浙江温州受灾地区有八成以上村民有焦虑和抑郁症状,比正常人高了4至6倍,其中重度、极重度焦虑和抑郁者占了1/3以上。

    一般来说,灾民的心理状态变化会呈现以下四个阶段:

 

    1、 惊恐麻痹期:灾害发生后数小时至数日间,应激反应强烈,处于惊恐麻痹状态。

    2、 幻灭期:灾害发生数月后至一年余,新闻媒体关注度减弱,救援者及救援物资减少,有些灾民开始感受孤独、无奈、幻灭,甚至出现自杀现象。

    3、 灾难噩梦期:灾害发生一年后至数年后,灾难中已过去,但灾难的情形会印录在少数人头脑中,反复做类似的噩梦,不断闪回经历的痛苦场景,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想法、对话和情感,入睡困难、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处于不堪思想状态。

    4、 积极反应重建期:灾害发生数日后到数周之后,由于救援者众多,对受灾生活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在这一时期,有重建生活的积极姿态,利他助人行为显著,如帮助积极营救废墟下幸存者等。

    因此,心理援助不可能是一蹰而就,这是一场持久战。作为心理援助人员,你不能只凭一时的热情做一个星期,一个月,而是至少三年。

 

灾难者心理创伤的表现特点

    灾难是人类的影子,不管人类在文明的进程上走了多远,灾难总是如影随行。5。12大地震灾难后心理危机干预及心理援助是我们心理工作者义不容辞、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

在地震灾难中,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大多会作以下表现:

    1、情绪表现:震惊、恐惧、焦虑、抑郁、哀伤、无力、无助、无望、麻木、空虚、罪恶感以至丧失快乐及爱的能力;

    2、认知障碍:困惑、犹豫、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丧失、逃避回忆、价值感缺失、自责等认知障碍;

    3、神经性生理疾患:产生疲倦、失眠、疼痛、紧张、心悸、恶心、食欲下降、性欲减退;

    4、躯体及心理反应:反复做类似的噩梦,不断闪回经历的痛苦场景,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想法、对话和情感,入睡困难、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处于高度戒备等状态;

    5、人际关系不良:出现无法信任、失控、拒绝

    6、社会功能受损:妨碍学习、工作和生活

    7、突发灾难性应激事件的情绪及认知障碍的弥漫性:几乎能使每个人产生弥漫的痛苦,并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   

心理援助的援助目标

如何切实有效地给灾难中受惊吓受打击的痛苦的人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及心理援助:经在地震灾区八天的走访及团体个体工作开展的经验和从业数年的总结,提出如下方案:

我们进行心理援助的总体目标是帮助灾难中不能进行心理重建的部分人完成心理重建。或帮助受创伤的人群尽快完成心理重建,积极投入生活发展之中。

1、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2、 提高个体对应激反应的认知水平

3、 提供准确信息

4、 帮助居丧者顺利度过悲哀过程

5、 提供积极的应对方法

6、 我们尽可能地调动灾难者自己的信念和力量,让他们独立坚强,乐观开朗,接受一切伤痛的事实,利用一切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勇敢地快乐地活着。

我们尽可能地让灾难者相信我们,在我们的帮助下找到自己,站起来,但不依赖我们。

 

 

不同人群的不同心理表现特点

 

一、相对而言,年龄越大,出现心理障碍后心理调整的难度越大。

二、相对而言,文化程度越高,出现心理障碍后心理调整的难度越大。

三、相对而言,失去孩子的父母要比失去父母的孩子心理调整的难度大。

四、相对而言,在一线救援的人员要比后方援助人员心理调整难度大。

 

 

心理援助步骤:

心理援助是一个长期的心理服务过程,针对于灾难性创伤深远的特点,必须建立一个长期的跟踪援助计划。我的建议是三年。给每一个你所援助的人员建立心理服务心理健康档案。哪怕你只作一个,也要建立。灾难性心理援助不是一时的激情热情见一次面,拥抱一下,抚慰一下就了事。要么就做好做到底,要么你就不做,以免给受援助者造成二次伤害。

 

一、安抚。安抚更多是用肢体语言,尽可能少的用口头语言。比如;拥抱,握手,抚摸。

二、认同灾难,认同伤痛。适当让灾难者诉说,认真听他说出大致情形就可。不可让他一气说下去,更不要一同陪他来说。

三、寻找受难者的积极点。比如想重建家园,想给自己幸存的亲人一些支持和爱,想过上什么样的好日子。

四、帮助灾难者树立信心。强化个人价值作用,强化个人信念,尽可能多的利用灾难者自己积极的一面

五、帮助灾难者规划自己。从今天、从眼下开始规划新的有步履的生活。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让日子充实起来。

六、跟踪巩固。让灾难者感受到有人在关爱着他,提动他本身固有的积极的一面。强化他积极向上的步履,肯定他的前进。引领他欣赏自己的生活。

每次作咨询时,要先设定一个目标,比如第一次仅仅安抚,三分钟时间就足够了,可以问问他,你多大了,叫什么名字(或能告诉我你的称呼或名字吗)。一位咨询师如果不是准备作团体,一次不要安抚很多人,安抚两三个人,同时告诉他们,一会你会过来和他说话,注意给他们一个顺序。下面你就可以一个一个来谈话了。首先听他们说,一定要注意不要听他们说个没完没了,更不要附和着他一起来说。这时给他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如果你能抱着他或抚摸着他,更好。你只是认真地看着他,不要盯在他哪一个部位,只管看着他,用那种关切地充满慈爱的眼睛看着他。他说时,你只管抱着他或抚爱他,嗯啊附合几声,如果你想知道点什么,可以这样问,当时那是种什么样的情况,你的亲人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形。哦,那的确是让人心痛悲哀的。谈过后可以组织他们一同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尽可能的是简单活泼的。玩过游戏后,如果还有时间,也还可以作下去,让他说说如果没有这次灾难,他将要作什么。如果他不是一个健全的人时,就问他一个和他一样的人会选择干什么。那些和他一样残疾的人他见过没,那些人是不是都没有活路,这时可以利用刚才的快乐,问他快乐是不是和残疾一定要挂钩的。这时就可以提起他的积极的那一面,让他自己关注自己积极的一面。

 

 

需要心理援助的人群详细分类:

一、灾中丧失亲人又伤残的人员。

这类人的心理特点:

心理援助要点及实操方案

二、灾中被困受伤人员

心理特点:

心理援助要点及实操方案

三、灾中丧失直系亲人的人员

心理特点:

心理援助要点及实操方案

 

四、因灾成孤儿及孤寡老人的人员

心理特点:

心理援助要点及实操方案

 

五、灾中目击亲友死亡的人员

心理特点:

心理援助要点及实操方案

 

六、受灾又参与救灾的人员

心理特点:

心理援助要点及实操方案

 

七、一线救灾人员

心理特点:

心理援助要点及实操方案

 

八、二线救灾人员

心理特点:

心理援助要点及实操方案

 

九、其它救灾人员

心理特点:

心理援助要点及实操方案

 

十、心理救援人员

心理特点:

心理援助要点及实操方案

 

十一、不愿配合政府灾民安置的受灾人员

心理特点:

心理援助要点及实操方案

 

十二、各类志愿者

心理特点:

心理援助要点及实操方案

 

 

心理援助中心理咨询理论与实操技术的运用.

    认知、行为、精神分析、人本等心理咨询理论的运用

        游戏、音乐、绘画、叙事、情景剧等技术的运用

注意事项:

 

      心理援助者如何避免给受援助者二次伤害

       心理援助者如何避免或调节在心理援助过程中受到的替代性伤害

      心理援助者如何避免或调节在心理援助过程中受到的弥漫性伤害

   

(本文由北京美龄心理咨询中心韩美龄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