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阳性强化法介绍

(2009-06-22 09:15:59)
标签:

强迫症

抑郁症

心理咨询

厌学网瘾

健康

正强化法也称阳性强化法,是行为矫正中最基本的方法,指当儿童从事某一良好行为时,即刻给予他所喜欢的强化物,以此来提高行为发生率的一种矫正方法。

 

例如,国外有人曾用正强化法来研究儿童遵循教师指令的行为,被试为幼儿园大班的5个女孩,这些被试对教师的指令常常无动于衷。研究者为该班教师设计了每天使用的10项指令,如,“坐下”、“把铅笔和纸拿给我”、“把你那张纸折叠好”、“把文具放进你的书包”等。如果儿童在老师发出指令1-5秒内能照着去做,就视为遵循指令。矫正按时间序列设计中的ABAB模式进行。

 

首先,进行基础测定,连续5天对每个儿童分别发出10项指令,并观察记录她们的行为,教师不作任何反应。结果5天内她们遵循教师指令的行为平均为60%。

 

其次,矫正措施的介入,连续6天对每个儿童分别发出10项指令,当儿童遵循一项指令时,就马上给予正强化,即口头赞扬,如:“XX真听话”、“XX是个好孩子”、“XX真乖”、“谢谢你”等。结果6天内她们遵循教师指令的行为平均达78%。

 

再次,当教师撤销言语强化,恢复到基础测定。连续5天遵循指令的行为下降到平均为69%。

 

最后,再次实施言语强化措施,连续4天,遵循教师指令的行为再次增强,平均达84%。

 

在正强化法中,作为产生行为后果的强化物具有重要作用,它能满足行为者的需要,并能使某种行为产生的概率升高。强化物种类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消费性强化物,如糖果、糕点、饮料、水果等。

 

②活动性强化物,如室内外的活动,看电影、电视,看画册,过生日、郊游、运动会等。

 

③操作性强化物,如拍球、跳绳、骑车、涂颜色、画画、玩彩泥、游戏、剪纸、小制作等。

 

④拥有性强化物,如奖状、证书、小红星、小红旗或铅笔、小画书、小玩具等。

 

⑤社会性强化物,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肯定性的言语评价,如,真棒、好极了、干得好、好孩子等;另一类是积极的动作姿态,如,摸摸孩子的头、亲亲孩子的脸、抱一抱、抚摸、点头、微笑、—起玩游戏等。

 

正强化法的实施要注意:所选择的强化行为应是具体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所选择的强化物要与被试的需要相吻合,在所需行为发生之后,应及时呈现;给予强化物时,物质奖励要与精神奖励(口头赞扬)结合起来进行;强化时,在数量上应把握好分寸,既使行为者感到愉快,又不使强化物很快失去吸引力;在撤销强化物时,可采用逐步消除的方法,或用社会性强化物代替,以继续维持所需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