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2012-10-24 14:12:28)
标签:

媒体报道

杂谈

分类: 媒体报道

摘自《都市晨报》 

日期:[ 2012年10月18日 ] 版次:[ C06 ] 版名:[ 乐活·发现徐州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1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3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云龙山景区路线示意图
东坡石床
饮鹤泉
喜雨亭
曲港跳鱼
苏步桥
黄茅冈
张山人旧居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5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曲港跳鱼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7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苏步桥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9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东坡石床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11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饮鹤泉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13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群羊坡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15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喜雨亭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17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见8月9日C05版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19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见9月6日D15版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21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见9月23日C07版

  “编者按

  云龙山,这座集纳了徐州历史、文化、风光的地方,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政界要人的目光,他以其独特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他的雄浑、深邃。

  从北魏石佛,到唐代摩崖石刻,宋人放鹤亭,明朝兴化禅寺,清代大士岩,直到解放后的云龙书院……云龙山宛如一幅浩繁、雄俊、豪放的大写意。无处不透着灵气,无处不彰显其俊美。为此,本版在云龙山刚刚启动一期改造之初,即对云龙山历史古迹作了粗略梳理,陆续刊发了《一座旧民居 千载仍风流》《云龙山上闻“书”香》《云龙山上的商贾符号:山西会馆》等系列文章,受到读者好评。徐州多年来致力于苏轼文化研究的慧光启先生、徐州民俗学会副会长李世明先生曾表示,在云龙山众多的历史文化里,苏轼文化显然应该是云龙山的魂。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龙则灵,水不在深有仙则名。”而苏轼文化即是云龙山的“龙”和“仙”。

  随着云龙山北坡敞园改造,修复、新建的苏轼文化景点比比皆是,像一道引人入胜的文化历史长廊。今天,我们不妨去这片现代园林里感受苏轼文化的绿意。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1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3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3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云龙山景区路线示意图
东坡石床
饮鹤泉
喜雨亭
曲港跳鱼
苏步桥
黄茅冈
张山人旧居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5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曲港跳鱼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7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苏步桥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9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东坡石床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11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饮鹤泉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13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群羊坡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15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喜雨亭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17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见8月9日C05版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19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见9月6日D15版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21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见9月23日C07版

 

◎云龙山景区路线示意图
东坡石床
饮鹤泉
喜雨亭
曲港跳鱼
苏步桥
黄茅冈
张山人旧居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5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曲港跳鱼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7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苏步桥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9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东坡石床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11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饮鹤泉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13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群羊坡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15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喜雨亭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5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曲港跳鱼
◎云龙山景区路线示意图
东坡石床
饮鹤泉
喜雨亭
曲港跳鱼
苏步桥
黄茅冈
张山人旧居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5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曲港跳鱼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7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苏步桥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9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东坡石床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11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饮鹤泉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13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群羊坡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15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喜雨亭

 

  寻访苏轼踪迹

  “冈头醉倒石作床”

  北宋时期的徐州,为南北之襟要,京东之门户,而且物产丰富,出产黄冈岩、煤、铁,“地宜菽麦,一熟而数岁饱”。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徐州列为古九州“冀、衮、青、徐、扬、荆、豫、梁、雍”之一,风物秀美,历史悠久,文化昌盛,民风淳朴。

  北宋熙宁十年(1077),苏轼调任徐州知府。入徐作官,进则经世济民,退则休养性情,徐州的一切在苏轼眼中都充满着魅力。对于豪放不羁的大诗人来说,风光秀美的云龙山成为其常与友人相携登临的地方。

  诗言志,酒载情。在与朋友登山临水,寻胜访幽,诗酒唱和的热闹情景中,苏轼以生花妙笔描绘了徐州的山山水水,并赋予了神气与灵性。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9月19日,苏东坡携好友张山人、王巩、颜复等人酒后结伴由黄茅冈登云龙山。生性不羁的他,“冈头醉倒石作床”,引起“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生动描绘出诗人豪放、热情的一面。

  而“黄茅冈”这个长满茅草,名不经传的小山冈却因了诗人的才情而名垂千古,吸引了历代名士登临追寻诗人的遗迹,清代诗人刘廷玑在《黄茅冈诗》不禁感慨:“满冈乱石也平平,一醉坡仙便著名”。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

  漫步云龙山景区,不能错过的还有“曲港跳鱼”这个景点。说起它,还有一段历史佳话,唐代彭城,有一女子名为关盼盼,其能歌善舞、精通管弦、工诗擅词,成为唐代张尚书(张建封)的爱妾。后来,张建封去世后,盼盼念旧情执意不嫁,在张建封为其所建的燕子楼独居了十余年。元丰元年10月,苏轼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心有所感,遂作此词———《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据了解,“曲港跳鱼”这一景点名称,也因“曲港跳鱼,圆荷泻露”词句而得名。当年,苏轼游览此处,看到泉水清澈见底,水底游鱼清晰可见,欣然题字并称赞道,“水清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如今站在这里,凭吊苏轼的遗迹,再想象着诗人“知鱼之乐”的快慰,让人感慨不已。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在距离“曲港跳鱼”不远处,有一小石桥。其横跨一小沟之上,桥栏上八只石刻小狮子惟妙惟肖,桥身上“苏步桥”三个大字颇为醒目。别看石桥虽小,却凝聚着徐州百姓对苏轼的浓浓情意。据悉,苏步桥,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一次苏轼来云龙山游玩时,曾经不慎掉入这桥下的水沟中,之后徐州的老百姓为了方便太守行走,在此架起了“苏步桥”。

  深受百姓拥护的苏轼,对徐州的热爱和对老百姓的无限深厚的感情也是难以言喻的。他曾在《灵璧张氏园亭诗》中说,“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从诗的内容不难想象,若非王命在身,苏轼也许会在徐州过着田园生活,终老一生吧。

  在苏轼罢任去湖州就职时,彭城父老纷纷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他们献花,洗盏呈酒,为这位使君祝福。对此,苏轼激动不已,挥泪写下了《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摧手佳人,和泪斩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滴泪,流不到,楚江东。

  如今,漫步在记录着苏轼踪迹的各个景点,回味着与之相关的那些历史沉淀,万般思绪涌入心头,恍然间苏轼的一句诗映入耳中: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

  声音

  将历史文化

  渗透在一步一景中

  朱阳:云龙山风景管理处处长

  云龙山是一座历史名山,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改造中,我们既注重保护现有的历史古迹,又充分发掘其文化素材,力求使云龙山的历史文化渗透进一步一景、一草一木之中。

  

  苏轼文化

  是云龙山的一个魂

  李世明:徐州民俗学会副会长

  在云龙山,苏轼曾留下多处遗迹,其文化精神是云龙山的一个魂!大力弘扬苏轼文化,不仅能够提升徐州城市及市民的文化素质,而且也是提升云龙山在国家风景区中影响力的一个筹码。

  

  梳理云龙山文化

  打造知名品牌

  樊传果:江苏师范大学

  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敞园改造一期工程景区以苏轼文化为核心,这对提升云龙山的文化特色和影响力,具有推动作用。但是,除了对苏轼文化进行打造,也不妨对其他相关文化进行梳理,打造云龙山知名文化品牌。另外,两汉文化不仅是徐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特色,也是徐州文化的主打牌之一。所以,对于云龙山的两汉文化也可以进行发掘,探寻其文化遗存。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1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3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云龙山景区路线示意图
东坡石床
饮鹤泉
喜雨亭
曲港跳鱼
苏步桥
黄茅冈
张山人旧居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5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曲港跳鱼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7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苏步桥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09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东坡石床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11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饮鹤泉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13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群羊坡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15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喜雨亭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17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见8月9日C05版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19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见9月6日D15版
http://epaper.cnxz.com.cn/dscb/res/1/84/2012-10/18/C06/res21_attpic_brief.jpg 云龙山的魂" TITLE="苏轼文化  云龙山的魂" />
  见9月23日C07版

  “编者按

  云龙山,这座集纳了徐州历史、文化、风光的地方,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政界要人的目光,他以其独特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他的雄浑、深邃。

  从北魏石佛,到唐代摩崖石刻,宋人放鹤亭,明朝兴化禅寺,清代大士岩,直到解放后的云龙书院……云龙山宛如一幅浩繁、雄俊、豪放的大写意。无处不透着灵气,无处不彰显其俊美。为此,本版在云龙山刚刚启动一期改造之初,即对云龙山历史古迹作了粗略梳理,陆续刊发了《一座旧民居 千载仍风流》《云龙山上闻“书”香》《云龙山上的商贾符号:山西会馆》等系列文章,受到读者好评。徐州多年来致力于苏轼文化研究的慧光启先生、徐州民俗学会副会长李世明先生曾表示,在云龙山众多的历史文化里,苏轼文化显然应该是云龙山的魂。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龙则灵,水不在深有仙则名。”而苏轼文化即是云龙山的“龙”和“仙”。

  随着云龙山北坡敞园改造,修复、新建的苏轼文化景点比比皆是,像一道引人入胜的文化历史长廊。今天,我们不妨去这片现代园林里感受苏轼文化的绿意。如果您有什么新发现或感言请来稿或电话。投稿邮箱:dscbzbzm@126.com,联系电话:13505212729

  寻访苏轼踪迹

  寻访

  “冈头醉倒石作床”

  北宋时期的徐州,为南北之襟要,京东之门户,而且物产丰富,出产黄冈岩、煤、铁,“地宜菽麦,一熟而数岁饱”。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徐州列为古九州“冀、衮、青、徐、扬、荆、豫、梁、雍”之一,风物秀美,历史悠久,文化昌盛,民风淳朴。

  北宋熙宁十年(1077),苏轼调任徐州知府。入徐作官,进则经世济民,退则休养性情,徐州的一切在苏轼眼中都充满着魅力。对于豪放不羁的大诗人来说,风光秀美的云龙山成为其常与友人相携登临的地方。

  诗言志,酒载情。在与朋友登山临水,寻胜访幽,诗酒唱和的热闹情景中,苏轼以生花妙笔描绘了徐州的山山水水,并赋予了神气与灵性。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9月19日,苏东坡携好友张山人、王巩、颜复等人酒后结伴由黄茅冈登云龙山。生性不羁的他,“冈头醉倒石作床”,引起“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生动描绘出诗人豪放、热情的一面。

  而“黄茅冈”这个长满茅草,名不经传的小山冈却因了诗人的才情而名垂千古,吸引了历代名士登临追寻诗人的遗迹,清代诗人刘廷玑在《黄茅冈诗》不禁感慨:“满冈乱石也平平,一醉坡仙便著名”。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

  漫步云龙山景区,不能错过的还有“曲港跳鱼”这个景点。说起它,还有一段历史佳话,唐代彭城,有一女子名为关盼盼,其能歌善舞、精通管弦、工诗擅词,成为唐代张尚书(张建封)的爱妾。后来,张建封去世后,盼盼念旧情执意不嫁,在张建封为其所建的燕子楼独居了十余年。元丰元年10月,苏轼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心有所感,遂作此词———《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据了解,“曲港跳鱼”这一景点名称,也因“曲港跳鱼,圆荷泻露”词句而得名。当年,苏轼游览此处,看到泉水清澈见底,水底游鱼清晰可见,欣然题字并称赞道,“水清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如今站在这里,凭吊苏轼的遗迹,再想象着诗人“知鱼之乐”的快慰,让人感慨不已。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在距离“曲港跳鱼”不远处,有一小石桥。其横跨一小沟之上,桥栏上八只石刻小狮子惟妙惟肖,桥身上“苏步桥”三个大字颇为醒目。别看石桥虽小,却凝聚着徐州百姓对苏轼的浓浓情意。据悉,苏步桥,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一次苏轼来云龙山游玩时,曾经不慎掉入这桥下的水沟中,之后徐州的老百姓为了方便太守行走,在此架起了“苏步桥”。

  深受百姓拥护的苏轼,对徐州的热爱和对老百姓的无限深厚的感情也是难以言喻的。他曾在《灵璧张氏园亭诗》中说,“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从诗的内容不难想象,若非王命在身,苏轼也许会在徐州过着田园生活,终老一生吧。

  在苏轼罢任去湖州就职时,彭城父老纷纷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他们献花,洗盏呈酒,为这位使君祝福。对此,苏轼激动不已,挥泪写下了《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摧手佳人,和泪斩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滴泪,流不到,楚江东。

  如今,漫步在记录着苏轼踪迹的各个景点,回味着与之相关的那些历史沉淀,万般思绪涌入心头,恍然间苏轼的一句诗映入耳中: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

  声音

  将历史文化

  渗透在一步一景中

  朱阳:云龙山风景管理处处长

  云龙山是一座历史名山,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改造中,我们既注重保护现有的历史古迹,又充分发掘其文化素材,力求使云龙山的历史文化渗透进一步一景、一草一木之中。

  

  苏轼文化

  是云龙山的一个魂

  李世明:徐州民俗学会副会长

  在云龙山,苏轼曾留下多处遗迹,其文化精神是云龙山的一个魂!大力弘扬苏轼文化,不仅能够提升徐州城市及市民的文化素质,而且也是提升云龙山在国家风景区中影响力的一个筹码。

  

  梳理云龙山文化

  打造知名品牌

  樊传果:江苏师范大学

  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敞园改造一期工程景区以苏轼文化为核心,这对提升云龙山的文化特色和影响力,具有推动作用。但是,除了对苏轼文化进行打造,也不妨对其他相关文化进行梳理,打造云龙山知名文化品牌。另外,两汉文化不仅是徐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特色,也是徐州文化的主打牌之一。所以,对于云龙山的两汉文化也可以进行发掘,探寻其文化遗存。

  链接

  本版在云龙山刚刚启动一期改造之初,对云龙山历史古迹作了粗略梳理,陆续刊发的系列文章。

  本版文字 记者 凌霄 本版摄影 记者 刘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