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文言文教学高效模式探究    &n

(2021-02-19 16:24:35)
标签:

转载

分类: 阅读写作教学研习

文言文教学高效模式探究

     ——文言文少教多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周如锦  西安市庆华中学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高效   模式   自学+展示   三步阅读法

内容提要:做文言文教学模式探究是省教科所教研员薛瀚铭老师对教师们多次提出的希望,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四种模式:自学、展示、点评式;三级阅读提升式;批注式;背诵+自译+课堂自学+课堂展示+教师补充+练习检测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文言文教学如何高效?这始终是个难题。笔者曾经尝试过多种方法,但都不奏效。我陷入了苦苦的思索和探寻,数次实验的失败,使我开始沮丧甚至是有点绝望。接连的几次外省培训,使我茅塞顿开,我另辟蹊径走出自己的文言文高效课堂之路。

模式一:用“自学+展示+点评”训练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人人都有参考书,怎样充分利用它们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让学生充分自学,把翻译、重点字词的意义抄在课本的字里行间,和原文一一对应。然后上课时把学生分成大组,让学生逐一对课文逐句进行讲解。谁出了错误就扣整个大组的分。学生都动了起来,唯恐自己给本组丢分。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大家的书上都写满了翻译和词义,初见成效。教师把学生未讲透的问题再深入讲解,解决了后顾之忧。再进行课后练习找出知识漏洞,及时弥补修正。

这种教法的理论依据是:新课标提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模式二:用三级阅读法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接受美学发端于联邦德国。 1967年 联邦德国学者汉斯·罗伯特·姚斯提出。当今 ,接受美学已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的文学理论。接受美学确立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姚斯指出 :“在作者、作品与读者的三角关系中 ,读者绝不仅仅是被动的部分 ,或者仅仅作出一种反应 。相反 ,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 ,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野之中。”接受美学认为文本不等于作品,作家完成的文本只是一堆印刷符号,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结构,有着不确定性;作品本身既不等于文本,也不能等同于读者阅读的具体化,而必定处于两者之间的某个地方。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不在作者完成文本时就已产生,而是在阅读过程中由读者完成的,读者通过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想象去填充和改造文本,进行新的创造,这种创造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级阅读。也称感觉阅读或审美阅读。这一过程主要是对作品包括词汇、句段、节奏韵律及其所包含的情感进行直观的把握,把作品中的可能性空间加以具体化,在读者意识中形成文本的完整形式。事实上这一级阅读重在解决阅读过程中文本写什么的问题,虽然只是直观上的把握,但无疑也是教学过程中重要一环。即一级阅读:审美感知的理解阅读阶段;

   二级阅读:意义反思的阐释阅读阶段;

   三级阅读:意义融合的历史重建阅读阶段。这种教学流程不仅吸收了他人在阅读教学研究中获得的经验,还将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深层的历史视野中,帮助学生对文本的意义作更深入的探究。

我在教学中使用了三级阅读法指导学生深入学习文言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我让学生只读课文,不看注释。进行猜读,我称之为“裸读”,即不借助任何材料来初步理解文本。能看懂多少就看懂多少。老师不加任何介绍和暗示。看完后学生提出所有自己产生的疑问。小组(含同桌在内)内交流。互相解决能解决的问题。剩下的问题存疑待解决。

然后,让学生自读注释,了解文章大意。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老师让学生和同桌交流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继续利用注释来进行解答。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依然存疑。教师依然不动声色,不做任何提示和补充。

最后提供背景材料、别人评价、作者解读等资料,让学生再更进一步深入了解文本内容。学生在全班范围内交流依然未解决的问题,这时的问题便是需要老师给解决的问题了。因为学生自己的力量已经用尽了。一般这时的问题已不太多了,但却有一定难度。教师要事先深入备课,预设好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或是深入提示、引导,直至全部解决为止。

三步阅读法的好处是:遵循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性,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

模式三:用批注法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意思就是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指导学生作批注无疑是个性化阅读的良好途径。

批注的角度:

1、 欣赏法:对字的准确生动、词的灵动形象、句的修辞运用、段的构成方式、篇的巧妙布局等进行欣赏。

2、解释法:对文中重点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进行解释。

3、联系法:联系课文题目或前后文、文中人物等写出所感。

4、补白法: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空白处”、插图展开联想,进行补写、续写或扩写等。

5、对话法:设身处地与作者、文中人物进行对话。

6、评点人物:对文中人物优缺点、品质、形象等进行评价。

7、生发联想: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积累进行批注。

8、剖析写法:对文章的句、段、篇的写作方法进行批注。

9、批判文本:对文本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

10、质疑问难: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地方用相关符号划出,包括课题、文本内容和插图。

11、概括提要:阅读时,边读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段落之后。

12、写读后感:在阅读中产生的关于文章的中心主题,人物的精神品质,反映的社会问题,运用的写作技法等问题的理解认识,体会感悟,以读后感的形式记录下来。

20122月我看了深圳宝安观澜二中黄中英老师的一篇文章:《文言文批注式阅读教学让学生解读文本更深刻——〈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例》,深有启发,便开始在现代文教学中实验起来。几个学期下来,同学们热情很高,我也乐在其中,不可自拔。学生们学会了写批注,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赏析文章。我深感此法之妙,于是又用于文言文教学实验。

此教法在本区77中小试牛刀,引起大家深深的兴趣。大家热烈讨论认为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我把一篇较浅易的文章打印出来,让学生写批注,我只教了两种方法:1、质疑法;2、赏析法。

学生先自读课文,不看注释,只看原文提出自己看不懂的语句即是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即是赏析。学生在从未接触过批注法的情况下,学会了写批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教会了学生利用批注法来自学文言文。如能长期坚持用此法自学,学生必定受益匪浅。

模式四:背诵+自译+课堂自学+课堂展示+教师补充+练习检测

我让学生在节假日里就提前把下学期课本上的文言文一一背会,然后在学习本课之前就让学生口头自译课文,让家长帮忙检查监督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正式上课时让学生拿出参考书把翻译抄在课本上,并让每组成员上黑板写出本课的要点: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然后让学生逐句翻译全文,教师聆听、检查、补充、修正。最后让学生做部分练习,以查漏补缺。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这种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少教多学理论。

  “少教多学”。就是给学生让出时间和空间,“老师精讲,学生多学。”“少教”并不是不教,而是要"精细化"地教,高质量地教;“多学”并不是无序地学,无限制地延长时间学,而是主动地学,有兴趣地学,高效率地学。在课堂教学中,将重点放在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质量上,使学生更加致力于学习,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少教”,就是精心设计每课的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觉得“有劲”,于是产生学习动力,从而津津有味地与教师一起“探索”、“研究”,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发现”,学会了知识。这种“少教”即“精教”、“精讲”。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组织者、指挥者,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努力摘到苹果,尝到成功的喜悦。“少教”不是越少讲越好,而是讲在关键处,力用在刀刃上。关键部位要讲深讲透,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懂知识产生的背景,应用范畴,与它相近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多学”,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核心和基础是学会阅读(教科书)和学会思考(提问和质疑)。这是教的着力点,是实现少教多学和“教是为了不教”的关键和前提。教师必须根据文言文特点和学生基础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坚持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课内和课外保证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要相信学生独立学习的潜能,不断地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交还给学生;要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学成为推进独立学习活动和巩固、深化独立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活动。“多学”还指:要多从三维目标考虑,还让学生多掌握知识要点;多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自主的构建;多在学习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赋予学习者学习的权力和责任,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改变以往外在性、被动性、依赖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因此,相信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少教多学"的目标,也就成为了一种必需。

综上所述,文言文课堂教学要实现高效,必须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利用资源,不断变换各种教学模式,在不断创新中实现高效、优质。

 

 

参考文献:

1、《文言文批注式阅读教学让学生解读文本更深刻——〈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例  深圳市宝安区观澜二中   黄中英

2、《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

3、《批注:一种最为科学的阅读方法》  教育世界   作者:孟广臣 杨富志 

4、百科名片介绍:汉斯·罗伯特·姚斯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