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2019-03-17 15:14:30)
标签:
转载 |
分类: 阅读写作教学研习 |
2008年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基础知识
一、
二、说明文的分类:
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2、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的不同: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
3、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三、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具体表现在:
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例如《食物从何处来》就是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又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一)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
(二)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三)并列式。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
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 画图表、引资料
(8种)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1)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作用: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2)举例子:——作用: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3)列数字:——作用: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4)打比方:就是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作用: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5)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6)分类别:就是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例如:“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作用: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7)画图表:——作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作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六、说明语言:
——准确(科学性):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趣味性):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或引用了故事、传说、谜语、诗句等。
七、说明文的中心句与支撑句
中心句:段落里能体现中心的句子。往往位于段首或段中或段末。有时段中没有现成的中心句,但是有中心,可以通过阅读概括出来中心句。
支撑句:对中心句起支撑作用的分析、解释、举例的句子。
中考说明文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
1 、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
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
5.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品味;
7.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与评价 8.对文本与链接材料进行综合理解。
——近年来北京地区中考说明文的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
说明文的阅读、解题步骤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读标题,明确文章大致为哪一类型的说明文。
2、读全文时,一定要逐段读懂。 标出体现段落的重点信息的词、句。据此:
3、把握说明文的中心。——整体感知说明文,就是从整体入手,大处着眼,把握说明文的重要信息、行文特点、主旨等,对文章能有一个基本的总体认识。
二、认真审题,把握题干中的重点信息,迅速找准解题的方向。
1、注意提干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
三、带着问题,回读文章,在文中寻找解题的思路或答案。
一、内容概括题型
二、结构分析题型
三、信息提取概括题型
四、词句理解题型
说明文阅读主要试题类型示例及答题技巧归纳
一、内容概括题型
【 题型分类 】1、对某一段或某几段内容的概括
【 题型示例 】
例1:05年北京市语文中考课标B卷“人禽流感”第16题第②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例2:05年北京市语文中考A卷(海淀卷)《话说海淀》
例3:《 植物也有“喜怒哀乐” 》(《中考复习指导》P68)
4、科学家认为植物有同情心的两个例子是什么?请概括叙述。
【方法技巧】
1、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
2、结合段落中说明特征或几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 句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联合,并简明的表达。
二、结构分析题型
【 题型分类 】
1、着眼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对象的;
3、某一段落在全文的作用,或能否删去某段;
【 题型示例 】
例1:《漫话对联》(《指导》P66)
例2
【方法技巧】
1、答这种题型,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
2、也有的需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
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的了。
例3: 区0611期中测评《说屏》
【方法技巧】
1、要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或整体的说明顺序
2、 不能调换段落顺序的理由是:
(1)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2)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
例4: 2006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课标B卷)
《擦去蒙娜丽莎的岁月痕迹》
【方法技巧】
1、 立足全文,准确理解全文的结构特点
2、 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3、对局部内容在全文中的地位及作用做出阐述,并根据说明的顺序说明是否删掉的理由。
三、信息提取概括题型
【 题型分类 】
1、理解说明文的题目
4、从一个段落中提取概括信息
例1 《森林医生——啄木鸟》(《指导》 P63)
1、本文为什么将啄木鸟誉为“森林医生”——因为啄木鸟专门捕食危害树木的昆虫,保护了树木的健康成长。
例2
17.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介绍“勇气”号探测器。(答案不超过42个字)
例3《把“绿色”穿在身上》(《指导》 P61)
3.第⑥段画线部分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环保服装面料生产的要求?
例4
22、准确提取信息,写出技术人员修复古油画的实验步骤。(不超出规定字数)(3分)
例5
例6
1. 阅读文本,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方法技巧】
1、对重要的信息筛选整合及运用“定义”的方法说明事物
,下定义要求准确、严密,语言应简明,常用的是判断句的形式,即“xx是xx”的句式。
2、
(2)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
四、词句理解题型
【 题型分类 】
1、
3、理解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 题型示例 】
例1 《黄 河
5.本文为什么用“摇篮”比喻黄河?请用一句话回答
例2
20.题目中的”岁月痕迹”指的是什么?(1分)——画布上越积越厚无法清除的清漆膜
例3 《恐龙灭绝与“核冬天”》 (《指导》P69 )2.根据语境,说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天外来客”:天外飞来的陨石或彗星;“纸老虎”:听起来可怕,其实并不可怕。
例4 《植物也有“喜怒哀乐”》 (《指导》P68 )5、第⑤段中的两个“这些发现”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植物也有“喜怒哀乐”。(或:植物也有情感。)
例5 《森林医生——啄木鸟》 (《指导》P63 )
3.文中说“它(啄木鸟)的操作路线也很科学”。那么,啄木鸟工作时的操作路线是怎样的?为什么说这种操作路线是科学的?
① 第一问:①围绕着树干螺旋式地向上攀登。
② 第二问:②因为这样可避免重复劳动,又不会有所遗漏。
③ 例6 《把绿色穿在身上》 (《指导》P61 )
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穿上“环保服装”
【 方法技巧 】
1、对重要词语、句子的在理解都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2、 从文段中找出指代的内容,方法一般是从该代词的前面看这个代词所指的内容。
五、说明方法运用题型
【 题型分类 】
1、判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3、选择一种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 题型示例 】
例1
例2
说明太极拳传播范围广,练习人数多。(太极拳已成为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
3、文章运用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请选择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
①
举例子: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诗,这叫“集句”。作用:具体说明对联特殊写法中“集句”的特点。
②分类别: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作用:让读者具体清楚地了解对联的常见类型。
例4
——
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