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申报主题班会课优化的国家级课题立项书

(2017-06-23 11:37:49)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一、立论依据

(一).理论价值

第一、德育课程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作为德育课程的重要形式之一的主题班会的开展在实现德育和教育价值的意义非同一般。班主任是学校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关键因素,班主任组织主题班会教育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育人目标的达成度。

第二,深化班主任工作中有关班级建设的理论。召开主题班会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在我校育人目标下探索实现这一目标的主题班会设计与组织形式,能够丰富班级建设的相关理论。

第三,推进德育课程改革与课程文化建设。课程建设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优化主题班会设计可以推进德育课程改革,同时也丰富了课程文化的内涵。初中班主任分年级、分层次分解育人目标,设计和组织各种系列的主题班会,积极推进德育课程改革与课程文化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课程价值。

(二).实践意义

黄沙中学服务范围地处山区,是个典型的农村地区。在信息化、工业化、全球化等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下,作为劳务输出地的农村,“95后”学生一方面信息来源广泛,接受新事物快,另一方面又在落后的地区“生活焦虑”,传统教育难攻心。我校创新学生德育方式和途径的观念为改革传统主题班会形式注入了动力,我校强调班会多元化,风格差异化,目标精细化,效果实在化,对广大农村地区创新主题班会设计有借鉴意义。

(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国内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主题班会的个别设计布置上。第一,研究主要还停留在感性层面,以案例分享、经验总结为主。第二,研究主要呈点状,能够走向系统化的研究不多。同时采用的视角也往往是单一的,缺乏生活化、情境化。当然这些年的主题班会创新效果开始体现。而国外关注的主题班会形式和风格更为多样,凭借的技术手段更为先进。如国外最成功的是死亡教育,它包括生命的探索、自我与人际两个最基本的方面。比如,在美国,自1960年开始,死亡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学科,从幼稚园、小学,到大学,甚至到医院、社会服务机构,都可以见到死亡教育课程、座谈会、研习会……还时常开展野外生存训练,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崇拜,并积极地面对生活……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在主题班会中根据不同年级分层、分解渗透学校的育人目标,研究主题班会的目标设计、行动设计及其实效性。创新设计主题班会的途径和方法,形成生动活泼的德育方式和人文熏陶途径。

(二)研究内容

1.解决通过召开班主任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的激励机制,使学生尝到班会活动带来的乐趣。进而推进班级建设,干部培养。

2.构建通过主题班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秩序,避免随意化、无序化,以免陷入自我管理的误区。

3.把学生初中3年的学习作为一个整体目标进行规划,以学生的品德教育为主线,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的侧重点,对学生进行深入系统的思想政治、习惯养成、心理品质、理想信念、法制安全、人文环保等方面教育,再以每学期为一个阶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分步实施。

4.如何通过主题班会不仅重建班级文化,也达到形成和改善师生关系的效果,促成师生间、同学间的信息互换、思想碰撞和情感交融, 对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高班会的教育效果。

5. 从选题、设计、组织、实施等方面入手,分析主题班会在整个过程中的规律和原则。

(三)研究方法

  解读学校育人目标,对学校目前班会课有效性进行调查和分析;再提出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相结合。

(四)研究过程和步骤及结题时间

第一阶段:2010年6月——2011年6月

学校育人目标的解读,主题班会的理论界定,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主题班会主题的规划,并进行实验。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6月

对各年级主题班会的主题进行调整,并全面展开实验,收集相关资料。

第三阶段:2012年9月——2013年10月

整理资料,分析反思,完成结题报告。

(五)预计完成的成果形式

1.关于农村初中主题班会形式和效率的调查报告一份。

2.关于以上研究内容的五大问题的论文至少6篇。

3. 分年级组织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并组织专家和班主任观课、评课,邀请县级以上教研室观摩。

4.主题班会案例设计汇编(至少52个)资料集一本

5.主题班会反思集 一本

三、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之处

1.将学校的育人目标通过主题班会课程化,提升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2.主题班会分层化、系列化的设计,实现主题班会校本化,注重主题班会的发展性。对于班级而言,班主任对一定时间段内的主题班会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对于学校而言,主题班会活动的规划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班级,而应该将这样一种德育活动放在学校德育的整体背景下考虑。

3.主题班会的现实性、双向性,使班主任的教育更有实效、更智慧。班主任一方面在主题的选择时要指向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着眼于提高学生面对现实的理性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同时班主任不仅仅将主题班会看成是学生自我教育和集体相互影响的过程,而且看成是师生增进相互了解、促进相互交流、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舞台,做一个受学生喜爱的智慧型班主任。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