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2016-03-29 10:08:23)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禹城市辛店镇中心小学教科所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学习和终生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一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我们教研组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发散,将传统的封闭型的课堂教学转变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式的教学互动模式,把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时空上的拓展,让学生在更广阔更深远的学习环境中,拓宽其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努力提高创造能力,为终身学习和适应学习型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正确发挥教师的作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但对如何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自主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自我学习等方面意识的形成及能力的提高显得非常薄弱。所以我们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是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重点研究怎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独立获取知识,探求新知,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现实问题,引发深沉的思考
(1)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的监护人文化水平及文化素养极其低下,学生的学习没有及时地家庭辅导与监督。由于农村家长素质较低,学生的学习也就出现了新的危机,这个新危机其实质也是长期以来的危机。基于此现状,只有让学生能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才能解决这一问题。这是一直困扰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探求知识的好习惯,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主性学习是语文新课标理念的重要体现,它强调和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体验、内心感受……而对于知识、能力都有限,生活、学习上依赖惯了,一切都需要家长和老师安排的小学生。一旦离开了老师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就如突然放飞的小鸟,不知所措,不知要做些什么。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作为切入点,从基础教育抓起,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使他们真正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二)研究的现实价值
1.立足于改变农村小学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的需要 农村家长受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社会现状的影响,对其子女的学习关注度不高,加之其本身文化素质偏低,导致对孩子的学业辅导、监督不到位。种种的社会现象及残酷的竞争意识,对孩子的思想冲击力较大,尤其农村的学习资源极度匮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农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解偏离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实质问题较远。在这样的教学理解和坏境下,学生的学习往往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我们寻求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是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寻求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着重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语文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只是为了学好语文学科,也是为学好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有了自学能力,就能无师自通。小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质量,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概念界定 : 自主学习,就是指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指现有学习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学习,其特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2.学生能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 3.形成创新性的自主学习能力。 4.学生能够进行小学语文的自主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
主体意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行探究的时空和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研究过程,让学生自己阅读、欣赏和体会,直接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新,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二)要点阐释
三、指导思想、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以生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以生为本,主张学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主张学生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主张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为了学生,学习依靠学生,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共享,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以生为本的完整内容。
(二)理论依据
1.叶圣陶的“善教”理论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意思是教师之为教,不在一味的注入,而在相机诱导,促使学生自己研究探索,自求解决。这才叫“善教”。
3.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它认为自主学习是个体自我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主学习受自我系统的结构和过程的制约,要想促进自主学习,老师要鼓励学生,消除他们对自我学习能力的怀疑和消极的自我评价。
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于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主张采用直接的教学方法,同伴辅导和学习问题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这三种教学方法改善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5.奥尔波特的自主人格理论 :奥尔波特认为,当动机变成统一自我的一部分时,动机就成为本身而自行其事,而不论有无外在的鼓励或奖赏。因此,这种动机就成为完全自发或自主的了。一旦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学生的学习就不再是简单的机械的知识叠加,而变成学生在其一切学习和活动中积极地构建知识。这种自主获得的知识将以其鲜活的特性成为其主体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学习,正是一种与机械学习相对的学习方式。因此,奥尔波特的自主能力理论,是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自主学习的认识论依据之一。
(一)研究目标 :自主学习是主体性教育实践化的结果,是建立在师生充分自主的基础上的导向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一般发展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与方法。因此,自主学习的研究对语文教学改革、师生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1.增强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消除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的怀疑和消极的自我评价。使小学生掌握语文自主学习的策略,激发学生识字、阅读和习作兴趣,从依赖走向独立,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3.形成“反思自我——树立自信——实现自主——发展超越”的教学模式。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自主学习。
(二)内容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分三方面: 1.通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我综合评价中,发现问题研究策略进而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2.研究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3.研究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和教学模式。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
(三)研究重点 1.正面引导,树立榜样,激发学习内驱力,全面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2.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3.引导学生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4.形成“反思自我——树立自信——实现自主——发展超越”的教学模式。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以建构主义思想和自主人格理论为指导,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语文学习活动为载体,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创建自主学习的环境,探索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自主学习策略,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激励评价体系,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大面积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本课题实施计划用时两年,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8—2013、9)
本阶段主要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问题、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策略等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证。撰写课题实施的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策略,明确课题研究的人员及分工。
成果:《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的课题申请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3、9—2015、6)
成果:《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处理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条件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指导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组织策略》等系列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
总结前阶段研究情况,收集活动资料及部分成果,填写中期评估表,参加中期评估。
成果:课题研究的中期评估表
负责人:李永春
课题组成员分析课题实施过程,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
在这几种方法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教师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对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研究中,更新教师观念,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实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操作策略,边实践边研究,边学习边提高。从实践行动的角度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个性发展。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七、研究的条件保证
组
长:李永春
成 员:张
(二)制度保障 制定了课题组工作职责,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制度保障。
(三)经费保障 一切的课题实验经费均由课题组成员自筹,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物质保障 学校购置课题组所需图书、光盘等,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物质保障。
(五)时间保障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校将减轻课题组研究人员特别是主研的工作量,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时间保障。

加载中…